喜歡蝴蝶?想與真實的蝴蝶一起共舞?來第二屆國際昆蟲藝術科普展吧,這裡的花間仙子展區有各種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飛舞。
在這個生態花房裡,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都在蝴蝶的包圍下露出了會心的微笑。許多孩子是第一次看見活的蝴蝶,蝴蝶落到身上時他們非常興奮,卻又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下手重了,會傷害這些小生命。一些家長們也是沒有看見過這麼多蝴蝶,拿起手機一直拍。
一位北京本地的家長和我們聊起,去年帶孩子去了雲南,著名的大理蝴蝶泉邊上一隻野生蝴蝶都沒有,聽說是因為生態環境惡化,持續數百年的蝴蝶雲集的盛景消失了。作為上世紀90年代前出生的家長,他還記得他小學的自然課還會讓學生們捕捉家附近的蝴蝶來做標本,可是現在他的孩子卻只能去郊外才能見到一些小小的蝴蝶,這一點讓他不禁嘆息。所以,他覺得這個展很有意義。
現在,城市裡除了一些生命力非常強的昆蟲品種,其他大多數都消失在人們眼前,孩子離這些自然生靈太遠了。為此,自然教育的概念被提了出來,在國內外都廣受教育界的重視。
這兩年我們國家也認識到自然教育的重要性: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委聯合印發文件《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正視自然教育在整個教育活動中的地位,將其視作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
為了讓北京城的孩子能獲得高質量的自然教育,中國兒童中心聯合思享匯自然教育,與自然博物館等專業機構的動植物專家通力合作,設計了寓教於樂的自然課程,致力於為孩子們推開一扇通往廣袤大自然的大門。
據悉,昆蟲科普展蝴蝶區的「兒童自然探索館」將成為孩子們在城市裡的自然課堂,帶領孩子們在這裡科學認識自然,解碼昆蟲的奧秘。
自然課堂將採用STEM+PBL的教學方式,更有夜探、參觀遊學、短途/長途遊學等豐富的主題活動。自然課堂並不會增加孩子額外的課業負擔,老師是通過趣味教學讓孩子提起對自然的興趣,鼓勵他們的好奇心,建立對自然的正確認識。課堂上會問開放式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正確答案,比如覺得哪種昆蟲的偽裝最棒,為什麼?課上這樣拋出問題,讓孩子主動去思考,並和其他小朋友討論,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很多事實。
我們希望通過學習大自然、接觸大自然,讓孩子們感受到生命的脈動,意識到自己與世界、與自然環境、與未來的關係,從而認識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同時,通過STEM+PBL的課程設計,培養孩子們在未來社會中的核心能力,包括主動思考、與他人協作等,讓孩子快樂、健康、有質量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