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如果你置身夜空下,你將能看到天龍座這條巨龍盤繞著北天之星——北極星。文章開篇的插圖是約翰內斯·赫維留(Johannes Hevelius)繪製於1690年的古老星圖中的天龍座。看到圖中的圓圈了嗎?這個圈表示北天極在26000年周期內的位置變化。
26000年的歲差周期使得北天極相對於恆星背景逆時針旋轉。任何一顆最接近北天極的恆星便是北極星。右樞曾於5000年前掌管著北極星之位。(右樞是天龍座α,也稱為紫微右垣一,是在天龍座內的一顆恆星)。
如何找到這條龍呢?請讓北鬥七星指引你。不過請記住,龍的全貌只有在暗夜中才會顯現。北鬥七星在六月的夜晚高懸於北邊,其勺口外側的兩顆星指向北極星,即北天之星,也是小熊座「小北鬥」的手柄末端。
這條龍盤繞在北鬥七星和小熊座之間,如下圖所示:
如果你能找到北鬥七星和小熊座,你就能找到天龍座。
小熊座相對暗淡。如果你能看到大小兩鬥,那你的夜空應該十分黑暗了。借著這份黑暗你才能欣賞天龍座。若想看到這一整條遊走於北方天國的巨龍,請放寬視野,發揮想像。
同時—— 如果你能看到兩個鬥,並且天空相對黑暗—— 你還能輕易找出天龍座另外一顆「大明星」。這顆星叫作右樞,只要看向兩鬥之間便不難發現。
右樞的名聲源自其曾在大約公元前3000年時做過北極星。那時正值埃及金字塔建造伊始。傳說吉薩胡夫大金字塔向下的甬道便是直指右樞而建。所以,我們的祖先是認識這顆星的,並曾賜它讚美。
天龍座中還有兩顆著名的恆星值得一觀,分別是天棓四和天棓三。它們位於龍頭中,是巨龍的雙眼。
多年來,每當這個時節,我時常不經意抬頭朝北方一瞥而看到天龍座這兩顆星:天棓四和天棓三。它們因為相對明亮且相互很靠近而顯眼。總有那麼一瞬間我興奮地問自己:這兩顆是什麼星啊?隨即我的目光移到藍白色的織女星附近.我便會記起,織女星不遠處正是龍眼。織女星和巨龍雙眼的位置關係請參照下圖:
天棓四和天棓三,靠近明亮的織女星
尋找天棓四和天棓三本來就非常有趣,加上它們基本算是每年十月天龍座流星雨的輻射點,簡直雙重驚喜!
南半球熱帶到亞熱帶緯度地區,天棓四和天棓三位於北天的低空(織女星下方)。無論南北半球,無論任何時區,巨龍的雙眼都將於六月中旬午夜時分(夏令時凌晨1點),七月上旬晚上11點(夏令時午夜零點)以及八月上旬晚上9點(夏令時晚上10點)爬升至天空中最高點。
南半球溫帶緯度地區(南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巨龍雙眼絕不會高過地平線(但你能找到低懸於南天的織女星)。
與此同時,住在中緯及北緯地區的人們則整夜都能看到巨龍雙眼!拱極星這個概念.記得嗎?(拱極星是特定緯度觀測者所能看到的圍繞天極旋轉但永不落下的恆星。它們因地球自轉而看起來也在轉動,但永不會落入地平圈之下)。
天龍座和其中的天棓四和天棓三。馬丁·馬薩迪那塔(Martin Marthadinata)於2017年5月攝於印度尼西亞。
結語:請你放寬視野,發揮想像來觀賞這一整條蜿蜒遊走於北天的天龍座巨龍。如果你認出它了,請記得找到右樞這顆曾經的極星,以及巨龍的雙眼!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earthsk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