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於:小智追損
文章摘要:
近年來,電影行業發展迅速猛烈,票房也是呈現直線上升,從10年的百億突破,到18年的600億突破,電影作為我國的朝陽行業,十分受廣大投資者的歡迎,都想在電影行業中撈上一筆,但近期,有關電影眾籌的騙局也愈演愈烈。通過理財產品包裝等模式,以較高的收益率吸引人們進行投資,一度還出現過偽造投資合同的情況,在電影眾籌騙局層出不窮的當下,你要怎樣防止自己掉入陷阱?如何維護自己權益?
電影投資被騙案例:
王先生曾通過網絡信息看到一部上映影片正招投資的信息,高額收益率對王先生十分吸引,王先生主動關注並聯繫了對方,隨後受到對方的邀請來到該公司進行實地考察。通過實地線下辦公環境考察、以及與當地工作人員的溝通,並得知會籤署投資合同後,王先生對項目的真實性深信不疑,隨後進行了投資。然而,這一切竟然是給王先生事先安排的一場演出,其實公司根本並不存在,辦公地點也只是臨時租來的,工作人員均是託,幾個月後便人去樓空,籤署的合同也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
那麼,電影投資被騙了怎麼辦?要怎麼挽回損失?干著急瞎埋怨?肯定不行!我們應該做的,是保留好一些證據,來追回我們的損失。
小智提示:影視投資涉及這幾條的,一律是騙局!
1、偽造合同,虛假明星宣傳,利用虛假項目行騙
這類投資項目大多可以在網上查到一些新聞發布會的信息,甚至明目張胆宣傳XX明星參與主演,或者為了讓投資人信任,會出示跟明星或者頭部公司的籤約合同。但事實上,這些項目可能八字都還沒有一撇。
2、利用虛假「聯合出品」進行行騙
這些公司會在網上大力宣傳自己是聯合出品,甚至在「某專業版app」裡查詢是很多影片的「聯合出品」,看上去似乎是行業內資深靠譜的影視公司,但在實際影片的正片中,這家公司的身影卻很詭異地「消失」了。
3、設立「影視投資平臺」,作為理財產品進行詐騙
「影視眾籌平臺」「影視理財平臺」崩盤倒閉,組局者卷錢跑路的情況,這兩年時有發生。這些平臺以高收益短時效甚至有一些保底收益來誘騙投資人,保證「投資沒有任何風險,平臺準備預備金,由第三方保險公司100%擔保」。這樣的詐騙套路,成本幾乎為零。只需要一個小平臺或者app,幾個項目PPT,短短幾個月,就可以完成整個圈錢過程,對投資人進行快速收割。而且過幾天換個網址換個app,還可以繼續行騙。
4、傳銷式賣電影票,享受票房分紅
有些項目會在上映前跟一些直(傳)銷或者微商組織合作,推動成員「認領電影票銷售任務」,可以享受票房分紅。這種「傳銷式」任務式的賣票機制,最終的結果還是所有參與成員買單。
5、以賣衍生品的名義賣票房份額
有機構通過「賣衍生品-贈積分-積分兌票房」的模式來規避政策。我們都知道賣產品不違法,但賣電影分紅權益,賣票房份額,就涉嫌違法。這樣的情況下,即便影片最終不能上映,騙子也不負任何責任,而用戶就相當於拿投資款買了他們的衍生品而已。
本文來源於帳號:小智追損
作者簡介:小智,律師助理,多年來一直從事法律實務工作,案例答疑以及防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