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酸漿魷魚屬於體型最大的無脊椎動物了,最長的可以長到十米左右,主要活動在南極以及其周圍海域,活動深度在2000米左右。因此這種魷魚人類很少能捕獲到,一般在海邊發現的也都是死後被衝上岸邊的。
別誤會了,大王酸漿魷不是說它是酸的,而是它的外形像酸漿樹的果實。酸漿魷科目當時起名字就是根據外形起的,然後其中一種特別大,就叫大王酸漿魷了。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大王酸漿魷魚是新發現的物種,因為是大王酸漿科所有給他直接叫了這麼個名字,至從我們從1981年在南極海岸發現一隻4米長的大王酸漿魷幼體之後,近40年來我們發現的大王酸漿魷屈指可數!
2003年,還是在南極海域又發現一隻6米多長,500千克的大王酸漿魷幼體!
2007年,紐西蘭漁船捕捉到了第一隻活著的大王酸漿魷,長4.5米,重495千克,這也是世界範圍內捕捉到的第一隻活體!
2013年在南極洲的羅斯海,捕捉到了一隻重達250千克的大王酸漿魷,體長堪比一輛小型公交車!
因此目前來看,大王酸漿魷魚的科研價值是遠遠大於食用價值的。除了發現困難外,大王酸漿魷魚自身的壽命也是非常短的,只有約四百五十天。
根據食物鏈積累理論,如果動物吃了有毒的東西,人類再吃就會中毒,那鯨魚可以吃大王酸漿魷魚,人類可以吃鯨魚,理論上大王酸漿魷魚是無毒的,但是口感如何這就不知道了。不知道是誰給它們取的名字,貌似口味都體現出來了,酸漿魷魚你說好不好吃。據說吃起來一股尿素的味道。
大王酸漿魷魚擁有者所有動物中最大的眼睛稱號,由於在深海中活動幾乎無光,它們這雙大眼睛主要可以迎來分辨抹香鯨身邊的發光微生物的流動情況,藉此可以更好的了解到抹香鯨的位置,這非常有利於它們的逃生。
無論是什麼動物人類都有能力把它處理之後吃掉,本質上都是蛋白質嘛!當然前提條件是無毒,即使有毒也要處理成無毒可食用的,例如在一些人眼中很鮮美的河豚。但是由於它們的生存環境我們難以去捕撈,即使捕獲到研究它還不夠用哪,你還要吃掉它嗎?
這就是這麼多年來發現的大王酸漿魷,並且我們人類所發現的大都為雌性,大王酸漿魷的雄性基本上見不到,這也說明了這種物種的稀少,我們基本上見不到!
所以綜上所訴,大王酸漿魷是能吃的,但是由於以上原因,大王酸漿魷不能被當做一種普通食材走上人們的餐桌,這也造成了人類不吃它的現象!
作為一種巨型的海洋動物,大王酸漿魷對維持海洋中的生態平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們要愛護地球愛護海洋,所以也沒必要費那麼大勁捕獲大王酸漿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