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人類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只花了200多年就走出了地球,這是個奇蹟。那麼讓人類衝出地球的關鍵是能源。沒有強大的能量,火箭就無法脫離地球引力的束縛,飛出地球。沒有強大的能量,我們無法探索廣闊的宇宙。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能源不斷開發新用法,相比以前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偉大的成績。但我們現在使用的能源仍然是地球上的傳統能源,石油,天然氣,以及我們尚未掌握的核能。而在宇宙中最強大的能源是核能強度的無數倍。只有更高的文明才能掌握它!
在整個宇宙中,人類觀測到的所有恆星和天體的能量都來自核聚變,包括我們的太陽。恆星是宇宙照耀和滋養一切的最基本單位。沒了恆星的熱能,就沒有今天的地球文明。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沒有恆星能量的滋養,有機生物不可能在行星上誕生。因此,恆星通常被認為是生命「母親」,孕藏著滋養萬物的力量。核聚變能源已經進入我們的文明。氫彈是核聚變最直接的表現。一枚相當於5000萬噸梯恩梯的氫彈足以撼動我們的大陸板塊。但人類離掌握可控核聚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實用的角度來看,以核聚變和氫彈為代表的核能是目前人類科學能夠掌握的最強大的「自然力」。然而,在1928年,一位名叫狄拉克的物理學家認為宇宙存在著更為強大的力量。這樣的猜測緣由是:宇宙中的一切都會有相反的物質存在,從宏觀延伸到微觀粒子水平,就像正電子必須有一個與之對應的反電子一樣。而兩種不同屬性的能量相互碰撞產生的能量是宇宙中最為強大的能量。自此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出現全新的概念,那就是「湮滅」。當一個正屬性微觀粒子和一個負屬性微觀粒子相遇時,它們會瞬間「湮滅」對方,完全剝離物質屬性,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是純能量,不依賴於任何物質載體的純能量。
大型粒子對撞機是人類觀察發現反物質的重要武器。但獲取反物質極其困難。迄今為止捕獲的反物質總量只有幾毫微克(十億分之一克),不足以產生任何能量反應。生產一克反物質所需的能量大約是傳統能量的25*1015千瓦時。這種驚人的消耗也讓科學家「感慨」。到目前為止,反物質的研究還處於理論階段,離人類實踐可能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星際探索中最重要的便是航行能力,而在科學幻想中「蟲洞」的使用是其中之一,如果人類有辦法擴大這些「蟲洞」,使得飛船可以通過。通過蟲洞,可以立即到達宇宙的遙遠深處,實現超光速飛行。為了打開蟲洞,我們需要強大的能量。這樣強大的能量只可能是來源於正反物質的「湮滅」。因此,如果人類想實現超光速飛行和自由星際航行,必須掌握暗物質。而為了解開宇宙的真相,探索暗物質也是必要。我相信,以人類的智慧和技術發展的速度,將來有一天能夠掌握暗物質,發展處搶的的科技的。
蟹蟹大家耐心看完,是不是想說點什麼呢,歡迎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