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命起源一直都還在研究探討中,尚無定論。一部分研究認為,地球生命的種子是來自太空。如果這個論點最終成為結論,那我們就真的是天外來客了。
世上生態萬物包括人類,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經歷了幾十億年的進化演化打磨而來,這一點已有了足夠的科學證據,時空通訊毫不懷疑。
但最早那一粒生命的種子從何而來,科學界一直沒有達成共識。時空通訊是個科學鐵粉,當然只聽科學界的。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在澳大利亞發現一塊默隕石,屬於碳質球粒隕石,質量超過100千克。科學家們從這塊被稱為默奇森隕石的天外來客上面發現了100多種胺基酸和有機物,由此給生命的種子來自地外太空的說法增加了砝碼。
事實上,從19世紀開始,天文學家們就觀測到星際空間並不是一片真空,證實了星際之間存在著星際物質,這些星際物質由氣體和微型塵埃組成。
由於這些地方溫度通常都在-200攝氏度以下,用光學望遠鏡根本觀測不到。1944年,荷蘭天文學家範德胡斯特提出星際原子會發射波長21釐米的電磁波,1951年科學家們證實了這種論斷,探測到了這種輻射。這就為觀測星際雲中的元素組成提供了方法。
1957年,美國物理學家湯斯就指出,宇宙空間可能存在17種星際分子,隨後科學家們用大型射電望遠鏡發現了這些存在。1963年在仙后座探測到了羥基星際分子;1968年在銀河系中心區探測到了氨和水,1969年發現了甲醛;到1991年,科學家已經陸續發現了100種星際有機分子、胺基酸等。
天外有機分子的存在已經成為一個公認的事實,天外來客帶來生命的培養基這個說法似乎完全沒有什麼質疑了。尤其是彗星,更是科學家們青睞的對象,被認為很可能是早期帶來生命種子的載體。研究認為,彗星中心有一個矽酸鹽內核,外面則包裹著25%的有機物,最外層是水、冰、自由基,這些都是生命生成和存在的條件。
即便如此,生命到底怎樣出現地呢?還是沒有定論。現在的生命起源說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自然演化,二是天外來客。
現在已經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太陽系是生成於一坨經歷過超新星大爆炸後的再生星雲,因為只有這種星雲才有多種重元素的存在。而我們地球已經發現了宇宙中現在發現的所有元素。而這個宇宙的一切,都是由元素組成,包括生命。人體就有約60種元素組成。
生命的自然演化學說,大體是指地球早期大氣和水在電閃雷鳴、火山爆發、海底熱源的作用下,自然元素經過化學反應,從無機小分子到有機小分子,再到有機大分子,再到原始細胞,形成了能夠自我複製遺傳的生命。
自然演化說在實驗室能夠做到從無機小分子到有機大分子的出現,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有機大分子轉化為原始細胞尚沒有實驗支持,也是爭議最多的。
但在隕石和塵埃星雲中,也還沒有發現真正的生命細胞,因此這兩個方向都還沒有堅實的證據,生命起源還是一個沒有破解的謎。
這就給我們留下了懸念,即使有機大分子、胺基酸等是由天外來客送來,也不能否認最終生命的孵化是在地球上形成的。
有一種理論認為,生命遺傳是非常神奇的,一個細胞就可以孕育出其母體的一切特徵。那麼如果宇宙中早期存在像地球這樣的具有生態的星球,即使被某種原因毀滅,其漂浮在太空的渣滓塵埃中很可能會殘留下一些生命的孢子,這些孢子隨著彗星、塵埃、隕石來到地球,地球生態是不是這些孢子演化而來的呢?
但這只是一種猜想,至今沒有任何證據。時空通訊就也來猜上一猜。
太陽系形成的這坨分子雲,是不是上次超新星大爆炸前,這個大質量恆星系統中有一顆有生命的行星呢?隨著超新星大爆炸摧毀了整個恆星系,那個有生命的行星在碎為齏粉的同時,有一部分生命信息保留在了塵埃中,經過幾十億年漂泊,有那麼一點飄落到了地球,漸漸演化出地球生態?
這種猜想完全是根據生命天外降落說的一種推測,沒有任何證據,只作為一種啟示吧。
人類上百年來,一直在尋找著地外的生命和文明,迄今為止,不光在太陽系沒有找到,在廣袤的太空也還沒有發現。
這說明生命生成的概率太小太小。特別是從大分子演化成具有遺傳密碼的DNA這一步,有人形容這個隨機過程就像給猴子一臺印表機,讓其隨機列印出一部紅樓夢。這種概率小到1億個宇宙年齡也不太可能發生。
這或許也是一個費米悖論的解吧。費米悖論認為,既然宇宙之大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很大,根據德雷克方程計算僅銀河系就有10萬~100萬個具有生命的星球,那麼它們在哪兒呢?
從上述介紹來看,生命的生成概率並不像過去想像的那麼大,而且又有所謂的宇宙伽馬射線暴定期或不定期的清空,這或許就是費米悖論「在哪兒」的解吧。
費米悖論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就不在這討論了。
不管怎樣,生命的起源至今還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謎,天外來客是其中的一種猜想。
這種猜想與古老的天外文明可能有一點點關係,但僅僅限於有機物可能從天外降落,僅此而已,與外星人撒播文明的種子沒有一根毛的關係。
時空通訊觀點,歡迎大家討論。
原創文章,請尊重作者版權,謝謝理解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