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持續下人們對這種強傳染性病毒的認識也越來越深,不過一直以來我們或許還是低估了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鍾南山表示,當前國內疫情防控面臨的兩大風險在於境外輸入以及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第一個境外輸入大家都能理解,但環境傳人聽上去有些駭人聽聞。什麼是環境傳人?目前已經發現了關聯病例,因此人們對新冠傳播途徑的研究還需要更進一步。
目前有待研究以獲得準確答案的問題還有很多,鍾南山提出,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這些新問題需要我們找出規律,研究預防措施。
在19日當天下午的北京疫情防控工作第188場新聞發布會上,據發言人介紹,12月14日北京朝陽區疾控中心接報1例新冠檢測呈陽性患者,而在患者居住的酒店環境中也檢測出了陽性,隨後在18日疫情發布會上通報,新增了一例上述病例的關聯病例,關聯的原因是二人有同住一間酒店(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的經歷,隨後在該酒店宿舍區發現了21件樣本陽性。
不僅是北京,在武漢的疫情發布會上也通報了類似情況,12月12日武漢疫情發布會上,通報指出自7日起發現本土病例後,在環境和食品採樣檢測中,全市累積採樣已經完成的11678份中,發現了15件呈陽性,這些陽性樣品均是從病例使用過的物品、住家以及周邊環境中檢出。
新冠病毒多種形式的出現意味著該病毒適應環境的能力極強,目前有關環境中存在病毒的致病和感染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當前全球深陷疫情困擾,而病毒的進化和變異、以及逐漸顯現的超強傳播和環境適應能力讓人擔憂。
時值流感多發的冬春季節,新冠加流感讓人防不勝防,而對於醫生來說,準確鑑別流感和新冠的難度也在加大。據介紹,流感病人也會出現發燒流涕、疲勞以及肌肉酸痛等的症狀,這些都和新冠症狀一樣,和往年不同,今年不幸得流感的人可能會因此而提心弔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