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戴著眼鏡拿著話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今天——首先問大家幾個問題。
作為一部美劇,出自英劇大哥大BBC,是什麼體驗?
作為一部美劇,一出手就拿到了爛番茄新鮮度98%,豆瓣8.6分是什麼體驗?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作為一部美劇,讓片片一想起來,就懷念起去年4月的一時看一時爽,一直追劇一直爽,是什麼快樂體驗?@《殺死伊芙》,出來謝邀答題!
這部今天就出第二季的美劇,還有個名字叫《嗜血嬌娃》,聽著就很有殺氣。
女主角伊芙,是一名英國公務員。按理說是揣著鐵飯碗,結果一上來就被解僱了,悲不悲催?
雖然身在軍情處,但人到中年還是個後勤探員,有案子了主要是跟著去聽個過場,誰也沒指望讓她扛事兒。
偏偏自己對變態殺手案是真愛,一聽到有殺手用匪夷所思的手法殺了人,就熱血上頭越過權限開始單幹調查,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對手,被殺手在眼皮子底下來了場屠殺,直接丟了工作。
但伊芙是真的蠢嗎?怎麼可能。
雖然在軍情處被邊緣化,但伊芙從沒有停下自發的對所有變態殺手案件的資料收集。憑著一本堪稱「案件大百科」的資料書,她在失業後,立刻被情報部門的另一位女上司注意到,直接任命她專門追蹤調查這名殺手。
她足夠敏銳,足夠執著。
只有她,能夠注意到案件裡無人關心的細節,只有她,追蹤到了薇拉內拉的痕跡。
薇拉內拉,一個靠自己的工作日常可以養活一堆時尚博主的女殺手。什麼西裝、連體制服,無趣的穿搭休想出現在她的衣櫃。
這些衣服對於殺手來說,是不是過於顯眼了?沒關係,反正身為一個上頭有人,專殺大拿的殺戮者,她既不搞潛伏,也不做善後,屍體往那一擱留著指紋就走。
身為一個熱衷於執行任務的殺手,臉長得跟冷豔不太沾邊,撒嬌賣萌委屈臉樣樣精通,孩子氣的時候尤其多。但在每個你以為她會被感化成陽光小天使的時刻,她都會用行動直截了當地告訴你,逗你玩呢,我還是那個沒有感情的殺手。
被伊芙發現並追蹤激發了薇拉內拉沉寂已久的狩獵快感,她開始反向追蹤伊芙,留下線索等著她靠近自己,卻從不相信她真的能抓到自己。
聽起來這設定有點像女版《漢尼拔》,但伊芙和薇拉內拉的反套路人設比拔叔和小茶杯要幽默得多。
女主角伊芙,一出場就被嚇得跟癲癇似的,
也不是遇著什麼大事,就是睡醒發現自己把胳膊給壓麻了。
在同事被追殺的兇險時刻,她的關注點是這樣的。
被殺手追到了家裡,看到堂堂探員拿著把馬桶刷防身,我的表情就跟薇拉內拉一個樣。
雖然工作是探員,但伊芙的三觀算是歪到了澳大利亞黃金海岸。
開會時大家都在嚴肅談論案情,她在旁邊偷偷膜拜殺手的手法。
心血來潮和丈夫的閨房情話,聊的是如果要殺死對方而不留痕跡,會採取什麼方式。丈夫倒也願意陪著她鬧,給出了一名人民教師所能想到的最違法亂紀的說法。
但伊芙馬上給他科普了一波什麼才叫「完美謀殺」,什麼才是「不留痕跡」。
這就已經足夠性感了,更可怕的是,她還當著情報局負責人的面,告訴她
說的就算薇拉內拉,高智商殺手中的TOP級人物。從她第一次出手,你就知道不需要為她的生死提心弔膽。
那還看個什麼勁呢?
看薇拉內拉,就是享受每個被她捉弄的瞬間。
情投意合的男友因誤用殺人香水而死,這個表情是在傷心嗎?不,薇拉內拉其實很開心自己不用再想辦法處理他了。
在任務對象的聚會上,和他的小孫子玩到了一起。薇拉內拉會因此猶豫嗎?不,她還惦記著趕緊完成任務,把這家的漂亮床單帶走自己用呢。
讓薇拉內拉在精神測試中唯一一次產生情感波動的前迷戀對象,在她面前自殺。她這是在為此哀悼嗎?不,她想的是反正人都死了,抽屜裡的錢我就拿走買個甜甜圈吧
作為一名精神變態者,薇拉內拉並沒有正常人的情感體驗。她的行為沒有邊界,可以說,人類的情感與她並不相通。
但在遇到伊芙後,她變了。
她找到正在追查自己的伊芙,卻又只是偷走她的箱子,塞上合適的漂亮新衣和香水,再寄還給她。
在伊芙試衣服時,默默在試衣間外留下一條搭配禮服的腰帶。
潛入伊芙的家,卻只是為了和她吃一頓晚餐。在這裡,她騙過無數觀眾的無辜演技,在伊芙面前敗下陣來,這無疑更加深了薇拉內拉對伊芙的興趣。
但是,遇到伊芙後薇拉內拉開始變得正常了嗎?並沒有。
因為覺得伊芙的探員摯友阻礙了她的成長,她直接幫伊芙處理了他,也踩到了伊芙的底線,催化了伊芙從對案件兇手自發的痴迷關注,到必須親自找到並殺死薇拉內拉的轉變。
於是有了第一季最後一集,全劇最絕的一幕。
伊芙找到了薇拉內拉的公寓,告訴她自己每時每刻都在想她。
但在薇拉內拉告訴她,自己想要的不過是和正常人一樣的美好生活後,伊芙失望地倒向床上。換了薇拉內拉小心翼翼地躺到她身邊,甚至承諾自己不會殺她。
在被伊芙一刀捅進小腹後,薇拉內拉帶著如往常一樣遊刃有餘的微笑,對伊芙說:「你不敢的」。
然而情況就在這句話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伊芙不再是那個總在被限制,總在被壓抑的待業探員,她狠狠地把刀捅進薇拉內拉身體,毫不猶豫。
薇拉內拉也不再是那個在各種關係裡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混蛋,她哭著告訴伊芙:
《殺死伊芙》的編劇,菲比·沃勒,(沒錯年度喪劇《倫敦生活》也是她寫的),完美掌控了雙線敘事,伊芙與薇拉內拉的相愛相殺持續控場,也沒落下讓薇拉內拉背後的神秘組織一步步浮出水面。
第二季,除了雙女主設定和女性編劇外,導演也將換為兩個女性,看起來是要從女性視角進一步升級,那片片就更期待了。
畢竟,第一季裡就有了伊芙這樣雖然醉心工作,但從未放棄家庭的女性,轉而由她的丈夫取代了很多美劇裡主角身邊,對他們的工作危險性十分焦慮的妻子角色。
劇中雖然重點在刻畫伊芙與薇拉內拉之間的複雜糾葛,男性角色大多出場不久就登上了薇拉內拉的殺戮名單。但可憐沒人愛,為了家庭向反社會組織妥協的男上司、精明強幹又知情識趣的探員比爾,以及戲精程度可以媲美薇拉內拉的上線大叔,人物形象還是相當鮮活。
並沒有為了突出雙女主設定,就把男性角色都當成了充數的的紙片人。
這才是真正的尊重。
可以看到,從《欲望都市》至今,除了《殺死伊芙》,還有《使女的故事》、《大小謊言》、《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美劇裡的女性戰場已經逐漸延申到各個題材。
這些劇並不避諱那些不夠完美的女性形象,而且尊重她們為自己而活的權利。
而我們的國產劇裡,女性是個白領,在公司能橫著脖子指揮下屬,就了不得了,就算是獨立女性了。
這樣的所謂獨立,和《殺死伊芙》一比,真像過家家。
我期待著在更多的地方看到更加真實的世界,相信你也一樣。
拜了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