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黑白迷宮》的演員陣容一字排開,讓人有種重回1990年代香港「古惑仔」題材電影大熱時期的錯覺.
任達華、陳小春、張兆輝、林雪、劉兆銘、李子雄,排列組合出的電影,多得像李鐵梅家的表叔,數不清。
新加入的年輕演員如伍允龍、梁烈唯、邱意濃,角色定位上也仿佛是鄭伊健、謝天華、黎姿等人的翻版,儘管演技與顏值均有所不如。
古惑仔們……(想問任達華對這個髮型有啥想法麼)影片導筒易手闞家偉,不過仍由「爛片王」王晶監製與編劇,是一部典型的王晶式作品:男人負責鬥狠耍帥,女人負責波濤洶湧。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雖然沒啥嚼頭,隨便看看,也還是能打發時間的。
《黑白迷宮》是一部名不符實的電影。片名中的「迷宮」二字,未免太低估當下觀眾的智商。
電影開場不過十數分鐘,伍允龍飾演的高天,臥底身份就已昭然若揭,只有片中人物尚且懵然不知。
社團大佬用來布局的「苦肉計」,也蠢得讓人發噱——用自家兒子性命做餌,簡直讓人懷疑是否親生。
至於片名中的「黑白」二字,觀眾如果以為是指警匪黑白兩道,又或正邪黑白兩途,那更是想多了。
大華哥(任達華飾)帶隊的六人兄弟幫穿白西裝,龍叔(劉兆銘飾)與九叔(李子雄飾)為首的洪興幫社團團夥穿黑西裝——也算是黑白對峙分明吧。
電影劇情乏善可陳,熟悉的橋段,湊合湊合,也就可以撐滿將近一百分鐘了。老演員們儘管仍然敬業,但實在是沒什麼發揮的餘地,只能走過場一樣擺擺pose、凹凹表情,幾場槍戰戲,草草了事。
唯一的一場近身打鬥戲,交給年輕輩的伍允龍上陣,也是點到即止。就連爆炸場面,也捉襟見肘——難道是爆破師的盒飯裡剋扣了雞腿錢?
片尾打鬥戲古惑仔們老了,窮了,慫了。《黑白迷宮》寥寥幾個鏡頭,一帶而過這幫「老炮兒」窮困潦倒的生活狀態。影片即使沒有美化社團生活殘酷黑暗的真實一面,也顯然沒有勸人向善的道德說教旨趣。
電影中多次出現的關二哥鏡頭,隱喻作用有限,不過是依葫蘆畫瓢照著現成黑幫影片的慣例貼標籤。
王晶雖然炒冷飯,也還不是完全不思進取。大華哥集結兄弟,車庫裡花式開啤酒瓶蓋的一小場戲,短小有趣。逼供大雞包(林雪飾)吃飯的一場戲,林雪演得出彩,配樂配得恰到好處。不過影片為數不多的亮點,也就僅此而已。
林雪幫會中人信奉「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劇情讓阿春(陳小春飾)的凱子「跳反」,是站在女性立場對這一信條的嘲諷。又安排叉燒(張兆輝飾)為了女兒倒戈,應了那句「女兒是爸爸的貼身小棉襖」。手足多如蜈蚣,不及棉襖過冬,同樣是對幫派生活的嘲諷。
超人(梁烈唯飾)臨死時瑟瑟發抖至尿崩,演技倒是比TVB電視劇《使徒行者》中的木榮又有所進步。
《黑白迷宮》全程都在王晶創造能力的Comfort Zone(舒適區)內,沒什麼大的追求,也談不上多難看。觀眾如果想為少不更事年代的情懷買單,也還是可以去影院給山雞哥捧個場,只是別期望過高。
不過話說回來,摘下回憶濾鏡,當年的《古惑仔》系列價值觀上固然存疑,劇情也未必經得起反覆推敲。以今時眼光來看,錄像廳年代、地方市縣電視臺點播年代、盜版碟片年代的港片,粗製濫造者所在多有。觀眾健忘,記憶裡留存下來的永遠是去粗存精的部分。不用買票入場的「白看」,回憶自然更美上加美。
最後友情提醒一下《黑白迷宮》的出品方,下次別忘了給字幕小哥的盒飯也加個雞腿。片尾字幕的「吉他與口琴」,打字錯誤成「結他與口琴」,強迫症患者看著,真心難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