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科學家為何要斥巨資揭秘「小鼠的思想」?

2020-10-26 BioArt

撰文 | Qi

責編 | 兮


2019年4月,偉大的分子生物學家Sydney Brenner去世,享年92歲。在他的眾多成就中包含一項重大嘗試:通過連續將動物大腦切成許多薄片,用電子顯微鏡(EM)以高解析度對每一個切片進行成像,並追蹤每個神經元的分支以及與其他神經元的突觸連接,可能會獲得動物神經系統的完整接線圖(wiring diagram)嗎?這個大膽的想法在1986年成為現實。當時Brenner,John White和其他幾位傑出的科學家為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學報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創作了一部340頁的巨著「The Structure of the Nervous System of the Nematode Caenorhabditis elegans(線蟲秀麗隱杆線蟲的神經系統結構)」,短標題為「 The Mind of a Worm(線蟲的思想)」。



這項工作是超前的且極具價值的,自發表以來已被引用4000多次。除了「線蟲的思想」外,Brenner的寶貴遺產還在於創建連接組學學科(connectomics discipline),來自系統神經科學,應用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開展更自動化和計算機輔助的合作,解密龐大的神經系統。目前無脊椎動物和非哺乳類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的完整接線圖正在嘗試構建。隨後,果蠅大規模連接組學數據的出現,包括成年果蠅中樞神經25000多個神經元的完全重建,已具有變革性,且所有重建細胞中有約一半都是先前未知的。


那麼大規模的全腦連接組學研究以解決更接近我們自身神經系統的收益是什麼?這個問題適時出現。通過推進創新神經技術2.0方案進行腦研究(簡稱BRAIN)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顧問委員會發布了對BRAIN計劃進展的評估。該委員會將繪製整個小鼠的大腦神經連接體確定為一個具有改革意義的項目,即「以應用新興工具來革新我們對大腦迴路的理解」。這個項目比先前任何連接組學項目都要大幾個數量級,並且可能是嘗試過的最大的項目。


圖1 從線蟲到小鼠的連接組學重建規模變化趨勢:大腦體積增加了1000萬倍


繪製鼠腦神經連接體的代價極高,且需要克服大量技術難題,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研究人員迫切的想要完成這項研究?近日,來自谷歌研究中心的Viren Jain課題組和來自哈佛大學腦科學中心的Jeff W. Lichtman課題組於Cell雜誌合作發表了一篇題為 The Mind of a Mouse 的文章,系統的闡述了繪製完整的鼠腦神經連接體圖譜對探索神經科學領域的深遠意義。



1、細胞及其突觸連接的無偏見目錄


納米解析度的圖像資料庫和鼠腦重建的神經連接體將至少提供:1)小鼠大腦中解剖細胞類型的完整統計,包括其詳細的形態和亞細胞組成;2)所有神經元上遊和下遊的突觸伴侶,包括每個軸突的精確長距離靶標;3)每個突觸的結構參數,例如已發現與生理參數相關的突觸結大小和囊泡計數。這些數據將為今後所有神經環路規模的齧齒動物神經生物學研究奠定基礎。


2、同一動物的連接和投射


光學顯微鏡已成為一種用於全腦圖譜繪製的強大技術,並已被用於重建單個神經元的完整軸突分支。如果神經元的軸突進入目標大腦區域,則稱該神經元「投射(project)」到該區域。目標區域包含許多神經元細胞類型,任何給定的軸突可能更傾向於在某些特定類型上建立突觸連接。電子顯微鏡具有足夠的分辨能力來揭示其連接偏好:例如,軸突是否具有對興奮性或抑制性細胞類型的偏好,或者對附近錐體神經元頂端樹突的偏好。這種偏好差異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意義。小鼠的完整大腦神經連接體不僅會揭示所有軸突投射的目標,而且會揭示其目標內軸突的連接偏好。研究人員猜想在納米級映射之前,將使用功能性超聲、磁共振成像(MRI)、功能性MRI和擴散MRI等非侵入性方式對同一小鼠大腦進行毫米級映射。比較同一小鼠大腦的非侵入性和連接體圖譜將增強我們對當前廣泛應用於人腦的非侵入性技術所測信號的結構基礎的理解。


3、學習長期記憶結構的途徑


個別哺乳動物(尤其是人類)可以產生穩定的動作模式,部分取決於他們的特殊經歷。眾所周知,經歷會改變神經元之間的聯繫。從這個意義上講,很多信息可能存儲於個體接線圖的特殊性中,而這種形式的信息存儲與其他類型(例如,存儲在DNA中的遺傳信息或存儲在計算機內存中的數字信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第一個完整的鼠腦神經連接體的繪製將為此比較提供基線,重要的是那些基於不同經歷引起的個體間的差異連接。理解這種可變性可能是解密經歷如何存儲在大腦中的關鍵,也有助於深刻而有趣的了解我們人類自身構成。


4、描述腦部疾病神經病理學的途徑


與身體其餘部位的大多數疾病相反,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影響大腦功能的常見疾病(影響超過700萬美國人)主要由其行為症狀來定義,並且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基於潛在腦異常的解釋。因此,諸如此類疾病的治療只能減輕外在表現,而不能解決根本原因。如果治療沒有集中在根本原因上,那麼重大醫療突破將幾乎不會存在。


對於這類腦部疾病,在確定遺傳基礎方面正在取得令人鼓舞的進展,基因和環境可能共同構成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對於大多數疾病而言,病理學(通常使用顯微鏡對病變組織進行研究)研究通常發揮核心作用,因為它提供了有關病因的強大線索,而這在大腦中卻更具挑戰性,因為正常腦功能是基於大量神經元分支的相互連接,而神經元(特別是它們的軸突)通常會延伸很長一段距離建立溝通,因此不可能在單個腦切片中看到完整的神經元,更不用說在疾病中觀察到整個異常神經環路。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許多腦功能障礙均未顯示明確的病理變化。當然,這並非腦部疾病沒有發生病理改變,而是現有傳統的檢測手段不足以達到檢測要求。因此,理解完整的大腦迴路需要使用大量的連接體成像方法來找出神經元小分支及其突觸。


小鼠是研究大腦異常連接的優秀動物模型,因為存在許多涉及多種腦部疾病的小鼠模型。此外,所有哺乳動物的大腦都包含許多相同的皮質和皮質下區域,區域間投射以及區域內連接組織,且小鼠具有許多組織特徵同樣也在人類神經系統中被鑑定,因此,可以從正常的小鼠大腦中了解到很多有關正常人腦的知識,並可以從小鼠模型中獲得對人類疾病的見解。重要的是,一旦建立起連接整個小鼠大腦所需規模的連接組學基礎結構,那麼對大腦疾病的動物模型,包括非人類靈長類模型,例如與人類非常近似的絨猴和獼猴,進行許多其他的連接組學研究(區域內和全腦)將成為可能。這樣,當前主要關注人類神經影像學的新生連接病理學領域將與動物模型更緊密地發揮協同作用,以期待將精神障礙和發育性腦部疾病的病因放在更堅實的基礎上。


5、設計非生物思維系統的途徑


七十五年前,神經科學家和數學家「二人組「McCulloch和Pitts提出,可以以特定的方式將簡單的模型神經元連接在一起,以計算出有趣的功能,這是一個受大腦啟發的概念,也是人工神經網絡的基礎,該網絡主導了當今許多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工作


六十年前,諾貝爾獎得主神經科學家Hubel和Wiesel在貓視覺皮層中識別出「簡單」和「複雜」細胞,人工智慧先驅者隨後將其解釋為「卷積神經網絡」,一種視覺處理架構,且事實證明它是現代計算中非常成功的發明。因此,神經科學已經對AI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那麼,鼠腦神經連接體將為AI工程師和計算機科學家提供什麼呢?


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幾種最重要的可能性:


1、智能運算系統的藍圖

AI研究人員已經成功改進了具有相當狹隘能力的系統,例如圖像分類、棋盤遊戲或轉錄語音。而在創建將多種功能組合成的可與生物智能的靈活性相媲美的智能計算機系統方面,還未曾有明顯突破。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可能原因是缺乏可以指導這種集成系統設計的令人信服的原理或理論。而鼠腦神經連接體將提供對全腦突觸水平溝通途徑和環路模體的全面描述,這些通路和模體都是生物智能基本原理的基礎,並可能指導構建具有類似屬性的集成AI系統。


2、數據有效學習的藍圖

人和動物學習的標誌是1)「無監督學習」,即可以在沒有特定「標籤」或其他說明的情況下適應環境;以及2)「少樣本學習」,即可以僅從某個刺激或現象的少數例子中進行概括。相比之下,當今的AI系統通常需要數百萬或數十億個帶有人類標記的數據點才能有效執行任務。如前所述,跨多個個體的接線圖的獲取將提供有關經歷如何塑造神經連接的見解。對生物學習原理的這種見解可能會觸發新的算法,以實現有效的無監督學習和少樣本學習,從而補充了AI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的工作。


3、節能計算的藍圖

如今用於再生鼠腦級別只能的超級計算機佔用了足球場大小的建築物,並消耗了數兆瓦的能源。顯然,對於高效計算仍有很多需要借鑑生物學的地方。大腦與計算機之間存在許多差異,包括組件的複雜性、並行處理的程度(在大腦中更大)、穿越或沿著精細神經元分支的電流流動以及化學和電信號的結合。因此,鼠腦神經連接體將提供有關如何實現高效計算的詳細計劃,從而加快向節能AI的發展。


哺乳動物的大腦可能是自然界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智能系統。儘管我們人類擁有數千年的智慧和數百年的研究,但對於大腦運作原理的了解程度仍微乎其微。但幾乎可以肯定,突觸連接的複雜模式是其功能的核心。出於技術原因,繪製小鼠大腦目前比繪製人類大腦更可行,但即使是鼠腦神經連接體也將是一項極大的挑戰。作者已經在文章中概述了可能從此項目延伸出的其他研究類型,包括關於大腦的細胞分類,記憶的結構基礎,腦部疾病的深入理解以及生物智能原理的描述等。哺乳動物全腦神經連接體的研究將產生關於神經系統的全新的和無法預知的問題,同時也代表了我們追求於理解我們之所以能成為「人類」的轉折。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8.010


製版人:十一

相關焦點

  • 被稱為熒惑星的它,美國不惜斥巨資進行探索,移民火星能成功嗎?
    2020年7月23日,中國研發的「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緊接著在7月30日,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也成功升空,中國和美國先後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火星也被稱為熒惑星,自古以來人類對其充滿幻想,現如今美國不惜斥巨資進行探索,未來移民火星能成功嗎?
  • Stem Cell Reports:科學家成功減緩ALS小鼠疾病惡化
    2014年6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日本幹細胞科學家已經成功地減緩運動神經元疾病小鼠的惡化,這就為最終治療人類疾病鋪平了道路。研究人員移植專門製造的細胞注入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小鼠,結果發現神經系統變性的進展減慢近百分之八,相關研究發表在Stem Cell Reports學術期刊上。
  • 《鬥破蒼穹》我忍了,七彩吞天蟒是個什麼鬼,說好的斥巨資呢!
    說好的這部劇是斥巨資拍攝的呢,七彩吞天蟒難道說不應該用非常棒的特效展示出來嗎,為什麼出現的僅僅是一條看似剛出生不久的小蛇呢!在這裡也不得不佩服吳磊的演技,面對一條小蛇,竟然脫口而出七彩吞天蟒五個字,還沒有笑場,也是服了三石弟弟了,真是難為他了。
  • 斥巨資發射衛星為了什麼?北鬥組網後幹了什麼?北鬥不僅只是定位
    斥巨資發射衛星為了什麼?北鬥組網後幹了什麼?斥巨資發射衛星為了什麼?北鬥組網後幹了什麼?斥巨資發射衛星為了什麼?北鬥組網後幹了什麼?不論是北鬥衛星還是高分衛星,都是我國科技發展的一部分,主要的目的是服務人們,保護人們,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的便捷和安全,這就是我國不遺餘力,斥巨資都要建設衛星的主要原因。看到中國航天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我們的航天科技一定可以突破技術屏障,趕上西方各個航天大國。
  • 斥巨資打大猩猩,拳迷:孤獨求敗!
    他曾斥巨資打大猩猩,拳迷:孤獨求敗!泰森出生於美國紐約市,他是前美國男子拳擊運動員。泰森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重量級拳擊運動員之一。他在拳臺上的風格非常暴力,讓很多對手聞風喪膽。其實泰森在小的時候就不是一個特別乖的孩子,他進過少管所,而且他在高中的時候就被學校開除。之後因拳擊天賦很高,被庫斯·達馬託看中,就帶領泰森進入了拳擊業。開啟了泰森的拳擊生涯。
  • 比爾蓋茨願斥巨資培育轉基因雄蚊,以此消滅蚊子,引科學界轟動
    近期,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旗下的基金會宣布,願斥410萬美元巨資支持開發「殺手蚊」項目。「殺手蚊」本質是雄性蚊子,科學家計劃往其體內注入一種特殊的基因。該基因能在雄蚊子與雌蚊子進行交配的過程中進入雌蚊子體內,從而導致雌蚊子產出的幼蚊子在成年之前便會死亡。
  • 為避免像威廉一樣禿頂 哈裡王子打算斥巨資植髮
    為避免像威廉一樣禿頂 哈裡王子打算斥巨資植髮 時間:2018.01.30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馬雲斥巨資在沙漠裡種樹,如今你們的樹長成什麼樣子了呢?
    馬雲斥巨資在沙漠裡種樹,如今你們的樹長成什麼樣子了呢?當時馬雲斥巨資在沙漠裡種樹,如今你們的樹長成什麼樣子了呢?現在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支付寶這個行動支付,而且我們每天都在利用這個軟體,現在支付寶有很多的用戶把螞蟻森林作為了一種樂趣。利用這個軟體在交付煤氣等生活費用,其實這些行為也可以減少環境的碳排放量,用戶因此可以得到一些能量並在這個軟體上種一棵虛擬的樹。
  • 螞蟻森林已經出現三年了,馬雲斥巨資在沙漠種樹,現在效果如何?
    螞蟻森林已經出現三年了,馬雲斥巨資在沙漠種樹,現在效果如何?螞蟻森林已經出現三年了,馬雲斥巨資在沙漠種樹,現在效果如何?螞蟻森林是支付寶在2016年8月推出的一個公益活動,不用浪費時間,也不用特別的關注,只要每天在閒暇之時用幾十秒種把自己的能量收集可。這些能量是用戶通過步行、地鐵出行、在線繳納水電煤氣費、網上繳交通罰單、網絡掛號、網絡購票等行為產生的,當能量集到相應數量的時候,用戶就可以在支付寶裡養一棵虛擬的樹。
  • 全球變暖 挪威斥巨資升級「世界末日」北極種子庫
    這次的挪威斥巨資升級種子庫,挪威政府在聲明中說,此次升級改造將包括「建設一條新混凝土通道,一幢用於應急電源和制冷機組的大樓,以及通過管道排放熱量的其他電力設備。」這樣升級之後,種子庫會更加安全。
  • 阿湯哥斥巨資買機器人防疫,曾在碟中諜7片場發飆,網友:大手筆
    1月14日,據美媒報導稱湯姆克魯斯在《碟中諜7》的拍攝中,斥巨資買入兩個機器人用於防疫。此前,因兩名工作人員不遵守防疫規定,聊天距離沒有超過兩米,湯姆克魯斯在片場發飆。他指責這些人沒有責任心,一部電影牽扯上千個工作崗位,如果被停拍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 老外斥巨資挖坑測試,非牛頓流體的真正原理!結果令人崩潰了
    這種吃軟不吃硬的傢伙簡直讓他們又愛又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老外斥巨資的新玩法吧。這位俄羅斯的大叔向我們展現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有錢任性,在郊外找好了一處實驗地點之後,就僱了幾個小夥子來進行挖坑,經過一番努力之後,他們成功挖出了一個五釐米以上的大坑,接著一個重量型的工具登場了,他們將事先買好的十幾袋澱粉放進這個大型攪拌機裡進行混合。
  • Cell:成功繪製出小鼠大腦中1000個神經元的連接圖譜
    首先,他們將病毒注入小鼠大腦,讓少數神經元發光。他們隨後使用光學顯微鏡捕獲被照亮的神經元的高解析度圖像。電腦程式將2萬個形成的圖像拼接在一起,從而形成小鼠大腦的三維圖譜。Chandrashekar說道,「這就像把兩萬塊樂高積木拼湊在一起。」與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珍妮亞研究中心科學計算小組合作開發的算法和軟體可以幫助科學家們追蹤各個神經元的相互交織的路徑。
  • Cancer Cell:超級小鼠用於癌症研究
    2013年7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肯塔基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六年前開發出的"超級小鼠"已經應用於多種癌症疾病的研究中從此之後,各地的科學家都使用Rangnekar博士製作的超級小鼠進行研究。最近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揭示了Par-4下調如何影響乳腺癌復發的機制。該研究發表在近期的 Cancer Cell雜誌上。該發現有望指導科學家開發出針對乳腺癌的新型治療方法。乳腺癌是女性癌症中第二大殺手。即使經過治療也會有五分之一的病人在十年內復發,而三陰乳腺癌的復發率尤其的高。
  • 澳洲人:我們斥巨資想殺絕的動物,在中國這個省每年卻吃3億隻
    如果說要數奇珍異獸最多的地方,那當然首居澳洲了,位於澳洲的澳大利亞,完全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動物泛濫最嚴重的國家,不要是正常點能繁衍的動物,在澳洲基本都是泛濫的,就有澳洲人表示:我們斥巨資想殺絕的動物,在中國這個省每年卻吃3億隻。
  • 遼寧「最美的圓形建築」,斥巨資一個億建造,卻遭到了不少人嫌棄
    但卻有一個建築卻給人留下了特別深的印象,那就是遼寧最美的一個圓形建築,斥巨資一個億建造而成。但卻遭到了不少人的嫌棄。那麼,為什麼遼寧省要花1億美元建造有趣的建築物呢? 人們一看到湖面就明白了一切, 銀色圓環建築與湖面倒影相連,形成阿拉伯數字8, 8自古以來就是吉祥事的象徵, 這個倒影天圓地方意味著美麗,當地經濟迅速發展,保持各地的和平。
  • 科學家開發出p16報告基因小鼠模型
    科學家開發出p16報告基因小鼠模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2 14:27:33 日本東京大學Makoto Nakanishi研究小組開發出p16報告基因小鼠模型。
  • 阿湯哥斥巨資購買兩個機器人 安置在《碟中諜7》片場監視員工
    如今,這部電影將在本周重新開拍,而為了保證片場的工作人員都嚴格遵守防疫規定,阿湯哥竟然別出心裁,斥巨資購買兩個最先進的機器人當自己「眼線」。英國的《太陽報》報導稱,阿湯哥為了買這兩個機器人支付了巨款,據悉,除了對現場的工作人員進行「監視」,這兩個「小傢伙」還可以對員工進行新冠檢測。「在英國的拍攝將在本周晚些時候恢復,然後再去杜拜。」
  • Cell Metabol:跑步幫小鼠抗癌 人也可以嗎?
    ,每天利用空閒時間跑轉輪的小鼠機體腫瘤的尺寸會明顯減少,近日刊登在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高強度鍛鍊引發的腎上腺素的激增有助於將殺滅癌細胞的免疫NK細胞移動至植入小鼠機體的肺部、肝臟或皮膚腫瘤患處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