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武器是人類進行自我保護的重要手段,面對兇猛的野獸,人類只能靠武器取勝,徒手打死老虎的橋段只存在於小說中。後來,人類學會了冶鍊金屬,鋒利的刀刃要比石器管用得多,而這個封閉的世界,也隨著人類的腳步逐漸展開。
進入冷兵器時代之後,人類的創造力再次得到發揮,由於武器已經發展至天花板,所以武功招式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當然,在千軍萬馬面前,就算一個人的實力再強,也絕對不是對手,那時候比拼的,則是戰略、戰術,《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書,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然而,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熱兵器面世之後,憑藉「刀槍棍棒」闖天下的時代從此一去不復返。明清時期,火器橫行無忌,其巨大的殺傷力令人望而生畏。遺憾的是,驕傲自大的清廷始終不認可西方先進的工業技術,若不是被列強強行轟開國門,大清統治者仍在做著春秋大夢。
20世紀初,世界已經有了亂套的趨勢,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西方主義世界首先爆發了戰爭,而成為準工業國的日本,也遠渡重洋對中國發動了攻勢。當時,中國只是個農業大國,槍枝彈藥並沒有多少,面對敵人的子彈,戰士們只能憑藉血肉之軀硬抗。
不過,雖說敵我雙方在裝備上的差距十分懸殊,但我軍卻擁有世所罕見的頑強意志,面對外侮,無數英雄兒女站了起來,就算他們沒有大刀長槍,也能拿起鋤頭、鐮刀反抗,只要有必勝的信念,就一定會奪取戰爭的勝利。
為了銘記當年的抗戰史,一些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也被搬上熒幕,其中,以《亮劍》為首的優質電視劇也成為了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戰士們的英勇表現以一種獨特的形式呈現了出來。諷刺的是,在抗日劇橫行的年代,一些低劣的「抗日神劇」也充斥其中,不斷挑戰觀眾的忍耐底線。
當然了,除了一些特別雷人的鏡頭外,還有一個小細節誤導了觀眾,那便是中彈後,人到底是能在簡單處理一下傷口之後繼續戰鬥,還是休養十天半個月才能恢復行動能力?關於這一點,抗戰老兵張啟元曾說過:不要再被「電視劇」誤導了,真實的戰鬥場景一定不會給你呈現出來的。
實際上,若子彈沒有打中致命部位的話,人是不會馬上死去的,但也絕對不會馬上就生龍活虎地站起來。子彈在射出槍膛的一瞬間是有動能的,火藥的推力使子彈以一種極快的速度飛行,在重力的影響下,它不但會向下略有偏移,還會旋轉前進。
所以說,在子彈打入人體的一瞬間,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撕裂皮肉,甚至傷筋斷骨;摩擦產生的巨大熱能會使傷勢擴大,導致人體中的血液不斷流出。若身邊沒有醫護人員的話,或者沒有得到及時救治,傷者就會無法移動,而且很快昏迷過去,直至傷重身亡。
此外,被不同槍枝擊中也會導致不同的後果,手槍還好,若是步槍、甚至是機槍的話,生存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一旦擊中關鍵部位,比如腦袋、前胸、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即使有人在一旁救治也是一樣。所以說,不要再被電視劇誤導了,若是真想了解戰爭的話,不妨買幾本書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