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您見過會「噴火」的小魚兒嗎?
這種傳說中會噴火的魚,生活在印度洋裡,身體只有20釐米左右。然而這種外表看似非常平凡的魚,在網上的傳聞可謂是轟轟烈烈。有網友稱:噴火魚平時能從食物中攝取含磷的有機物,並不斷地貯存於體內,一旦遇到危險,數以萬計的噴火魚就會吐出這種有機物。它們體內的磷則在氧氣中自燃,能噴出一束3米多長的火焰直接射向敵人,將敵人灼傷或使敵人害怕得轉身逃命。
聽上去非常有道理不是嗎。
不過,要知道,保存白磷的基本方法就是將它放入冷水中,這樣既可以隔絕空氣,又能防止白磷蒸汽的逸出,同時還能保證白磷處於燃點以下。那麼,又有哪一種磷化合物能在水中燃燒呢?魚類身體的含水量很高,就算真能收集到那些可以在水中燃燒的物質,噴火魚自身早就被那些物質烤熟了。
其實,這種會噴火的魚兒並不會噴出灼傷人的烈焰,而是吐出了一團雲霧狀的幽暗藍光。那些所謂的「噴出3米多長的火焰」,只不過是魚兒吐出的少許藍色螢光的液體罷了。
噴火魚的真名其實叫做暗色天竺鯛,它們在大西洋的熱帶海域相當常見。然而問題來了……若暗色天竺鯛根本不具備任何自行發光的能力,那它們吐出的螢光液體,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首先,在吐出螢光液體之前,暗色天竺鯛們會先吞下一些小黑點。它們隨後吐出的藍色光霧之中,仔細觀察,會發現那片區域也飄動著一些奇怪的小亮點......其實,促使噴火魚噴火的因素,就是這些只有一、兩毫米大的海洋小生物——發光介形蟲!
介形蟲是一類纖小的海洋甲殼類動物,長相和大小都有點像淡水中的魚蟲。不少種類的介形蟲在體內演化出了精妙的腺體,可以產生含有螢光素的液體,以及另一種含有螢光素酶的液體。只要混合兩種液體,發光介形蟲就能瞬間發出美麗的藍色幽光。(在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海軍的水兵曾經大量收集發光介形蟲,用作夜間察看海圖時的天然光源。)
正在噴出藍色螢光液體的發光介形蟲:
而對於介形蟲們而言,發光能力首先是一種性命攸關的防禦絕技。一旦在暗夜中察覺到了敵人,介形蟲們就會突然發出明亮的螢光,試圖在對方眼花繚亂的時候乘機逃脫。(鮟鱇魚:你們還是太年輕。)
若不幸被敵人吞下肚,介形蟲就會立刻開啟互相傷害模式。它們自身會噴出大量的螢光液體,把對方的身體照得透亮,讓其他的捕食者注意到這隻幽藍色的小燈籠。而為了不成為更強大捕食者的顯眼目標,暗色天竺鯛也就只能在吃下介形蟲的瞬間,再把螢光液體吐出來,這就是噴火魚噴火的真相。
當然,能發出幽藍色螢光的生物可不僅僅只有發光介形蟲一個,海洋中有一種植物,也可以發出螢光......
夜光藻,是甲藻門的一個海產屬、屬表層沿岸種類,分布廣,在世界各海域均有分布。夜光藻是海洋赤潮主要發生藻,也是東海赤潮發生的原因種之一。夜光藻作為海洋環境中的一種耐汙生物,在富營養化的海區內分布尤盛。它具發光能力,海上發光現象常由它受到刺激而引起。繁殖過盛並密集在一起,可形成赤潮,對漁業危害很大(能滲透出高濃度的氨和磷)。
這種藻類在白天呈現紅色,在晚上時受到驚嚇會泛出藍光。(對,是受到驚嚇才會泛出藍光,比如你扔一塊石頭下去。)夜光藻的生物發光現象又被稱為「藍眼淚」,在世界各地皆有類似現象。所以有時一些遊泳者在海中會看到夜光藻發出的光芒,因隨著海浪浮動,因此又被稱為「海上幽靈」或「海上鬼火」。是一種非常美麗卻危險的景象。
以上圖片均來自百度圖片
長按上方的二維碼
立即關注睿小咪的公眾號小咪會將更多有趣的知識發送給您
(,,Ծ▽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