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冷戰的時候,不僅有太空競賽,還有地球內部的競賽。蘇聯曾經鑽過一個1萬多米的「井」,初衷就是想鑽透地殼,直接鑽到美國去!後來因某種原因而放棄。試想:10000多米的井,鑽機的動力得有多大?鑽杆的強度得有多大?地球的半徑6000多公裡,地殼平均厚度17公裡,10000米也僅僅是地殼厚度的一半!
當然,在發掘期間,蘇聯人並非毫無收穫。例如,他們收集了大量的巖石樣本並記錄了地質條件,這對科學研究非常有幫助。他們還挖出了黃金,據說,他們挖出的含金量高達80克/噸,直接彌補了開挖資金不足的難題。但是,儘管如此,他們仍未能完成第一階段計劃,直到項目團隊在1994年結束。在24年中,總共才挖至12262米,遠遠落後於目標。
為什麼不繼續挖掘呢?到底發生了什麼?
據說蘇聯停止鑽進是因為發生了詭異事件,深度萬米後,地底發出非常恐怖的嘶吼聲音,如同千萬人痛苦的哀嚎,當時留下的錄音讓蘇聯科學家決定放棄繼續鑽探,後被稱之為地獄之聲。
根據傳說,蘇聯當時挖到地獄,聽到地獄的尖叫聲,惡魔和怪物飛出地面,他們因恐懼而停下來。當時人們首先從井眼中聽到無數的慘叫,這根本無法用科學來解釋,當鑽頭接近13,000米時,研究人員將耐熱麥克風和其他一些類型的傳感器放入井中,並記錄下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這簡直就是惡靈在地獄裡的吼叫!當時在場的人們發誓,他們聽到的聲音就像無數人在絕望中哭泣一樣。然後突然聽到了自然界從未發生過的可怕的喧鬧聲,幾天後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當他們繼續挖掘時,鑽機突然猛烈轉向,表明地下確實有一個巨大的空間。當他們撤回鑽頭時,一個粗鄙不堪的怪物從鑽頭中爬出,蘇聯挖出地獄,甚至釋放了惡魔!
當然了,以上說的只是一種文學形式的爽文而已,可以說完全不能令人信服,根本就是謠言。
雖然當時的鑽井工人可能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如果他們一直從事鑽井這個行業,如果是回聲應該能分辨的,而且,當時也有一大批蘇聯的地質學家,他們的技術能力就算放到現在也是頂尖水平,如果他們都沒能解釋清楚這些事,妄加揣測可能不太明智。
儀器下井一次幾十萬費用,不去錄取地質資料,反倒去錄音?我聽說過聲波測井,那也是測聲波反射曲線,工程測井倒是有錄音,也是測量套管洩露發出的超聲波的,從沒聽說過地質錄井去錄能聽到的聲音的。畢竟那一幫地質學家不是神棍。
其實在《神曲》寫作的時代,宇宙的中心是地球,但這個中心在「亞里斯多德-託勒密」的宇宙體系中是最為混沌、遲鈍且緻密的所在。《神曲》裡面的地獄就在這裡,所以但丁越走到「地獄」的下面(也就是地心處),則地獄越來越狹小和恐怖。
在《地心遊記》的寫作年代,人們已經接受了日心說,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因此那時候的人們認為地球要比「地心說」中的地球「輕盈」許多,地心有可能是「鏤空」的,所以地球才會靈活的圍繞著太陽運動起來。這時候,人們就展開了很多關於「地心鏤空世界」或者「地下海」的猜想。
大自然有很多東西是人類所謂科學不能解釋的,也是觸及不到的,人類知識有限能力有限,某個故事是否屬實,關鍵看事實,還需要考證。至少我對大自然心存敬畏,承認我對世界認知有限。不否定任何超自然現象及宗教信仰存在的可能。
比較能令人信服的是據說是鑽到對面的火山巖層了,但還沉睡著,溫度極高,如不停止,火山熔巖就會反流,讓井口變成火山噴發口,後果不堪設想。嚇死人了,所以趕快立即停止。本來是想開採對面的石油的。
其實蘇聯之所以聲稱要「挖穿」地球,並不是盲目的,我們可以這樣看,如果當時蘇聯順地心方向垂直挖5公裡,在地質稍軟的位置在水平方向平行於地表向某個方向挖,無論用於軍事目的來說,都是值得的。
科拉超深鑽孔不是為了把地球挖穿,是和蘇聯的宇宙空間站,深海勘探船並列的科研項目,目的是探測到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
蘇聯當時或許還想利用深處熱量加熱水,提供熱能。他們那裡比較冷。現在已實現了這個想法,唐山市一個單位已經鑽井到地熱層,注入水產生蒸汽回到地面,源源不斷的能量。
首先就是經濟問題,這項計劃的初衷是蘇聯為了展現自己某方面的偉大,但這項計劃卻像一個無底洞,因此本就拮据蘇聯支撐不下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再從物理現象給出個答案,就是根本無法再向下挖掘了,就是在深海的部位,也無法再繼續走下去的 因為只有水的體質可以隨著高度與深度起變化,其次就是電和氣,沒有其它物體再有這一功能,不要把沒辦法解釋的問題都去神話了。
越接近地心的巖石密度越高,鑽頭可能都打不進去,可能地心都是鑽石級別硬度的材料,而且就算有技術挖穿地球,出來的結果絕對是恐怖的,會影響整個地球的磁場,氣候,生態環境,或者地球的公轉自轉等,那時就是真的天災人禍,不能挽回了。
地心的溫度可以和太陽表面抗衡,而且有著超高的壓力,以目前的技術來看,超高壓力是很難克服的一個難題,所以當時蘇聯知難而退的決定還不錯。
畢竟超深鑽不僅僅是泥漿護壁那麼簡單,還需要很多不同的外加劑。還有超深鑽涉及到巖爆,這不是一般泥漿能解決的。泥漿密度大,鑽杆會浮,甚至可以把塔吊頂翻,泥漿密度小,垮孔垮到絕望。還有Ca侵Cl侵也需要考慮,結果幾個頁巖超深鑽孔,怎麼調泥漿,就是要垮孔。
鑽出來的土通過鑽井液(潤滑鑽頭)帶出來。而且,鑽探怕軟不怕硬,因為鑽頭是通過把巖石磨碎,然後把碎屑通過鑽井液帶出來,硬的話慢慢磨就好了,大不了鑽頭換勤一點;巖層軟就麻煩了,說不定一提鑽就井就垮了。巖層太軟也有可能導致鑽探的方向發生改變。還有的是鑽到了溶洞,這就就是嗚呼哀哉了。
現在在存在重力存在引力的地球上,向下是不斷加速,地核是所有吸引力的中心,人將會在平衡點靜止,假設如果不存重力引力,還要加一個原始推動力,通過地核那個地區也沒有不會停止,這才是可能性最大的結果,比如說,在地球上挖個洞,從這裡跳到那邊去,是不可能存在的,只可能要麼就慢慢爬上來。要麼就慢慢在下面等死。要不然就是直接飛出去。
現在這個科技確實進步了,但是不能用網際網路、機器人、自動化等方面的進步去衡量材料學的進步,而且傳統力學框架多少年前就已經成型,總不能拿近些年進步的暗物質理論去衡量我們能不能挖的更深吧。好吧,這面都是個人吐槽。
總的來說,越往下挖難度越大,這個幾乎指數爆炸式的增長,24年挖了1.2W米,你以為是每年挖12000/24這麼多年麼?這24年中,科學家們用14年挖了12000米,又用了10年挖了262米,後來不得不停下。反正越挖越不好挖啊。
上天容易入地難,這句雖然是大白話,但是真的,相比於宇宙,我們對我們腳底下的地球所知甚少啊,不是我們不想知,是真的沒法治啊!
再說一個例子,先不考慮井壁狀況,井內壓力,單地熱的角度,當時車諾比核電站為了防止事故堆芯融穿地表到達地下水層,從而核汙染廣闊陸地淡水,從不遠的地方,由水平方向由前蘇聯礦工挖掘地道至堆芯正下方,以安裝大型冷卻裝置,對堆芯做熱交換。
這個過程裡,他們作業的地表垂深,可以說非常淺,但不通風的水平坑道溫度已經讓礦工接近生理極限了。
所以豎直鑽探作業裡,達到一定深度(其實不用多深),人體就已經承受不了了。
感覺還是鑽杆總重太大了,越長強度越低,是機械動力與鋼鐵強度不足以支撐鑽下去,越長鑽入的效率越低,地心的壓力與溫度越來越高,什麼鑽穿地球之說,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實現。
最後再說一點,假設如果地球沒有一顆極高密度的核心,地球早就被旋轉的離心力甩散了,而且這個核心產生的引力,克服並且超過了離心力。地球挖不穿,以引力產生物質積壓的力,越往下面壓力越大,地球內部由於太陽風的作用,電荷從北極穿過南極,產生磁場,內部中心產熱,中心一定是高密度高溫液體,最中心會被氣化,但是會被高壓把它壓縮成固態了。因此不可能存在地心文明,但是不排除地心有生命形式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