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王菲
2018年春晚一曲《歲月》,時隔二十年王菲再次和那英牽手。20年間,那英和王菲這對姐妹,也經歷了情感起伏,事業跌宕。而如今,千帆過盡,攜手唱一曲,致敬歲月。臺上,天后清澈的眼神、淡然脫俗的氣質,宛如「高中女生」。臺下,聽著王菲歌長大、成熟的你我唏噓不已,為她們,也為自己。
那麼遠又那麼近
49歲的王菲,人生半途。無論是關乎事業、關乎愛情、關乎子女,都是最理想的狀態。理想的讓人不得不心生羨慕。這是還在找尋自我的人對一個已經活得灑脫自我的人的羨慕。天后的生活和普通人天差地別,我等普通中年少女和王菲的距離,大概也就是彼此銀行存款的距離——數不清多少個零的距離。
但天后也是普通人。
「風雨走遍了世間的角落」,打在我們普通人身上,也打在天后身上。即使她對媒體惜字如金,但時光仍然讓我們讀懂了她。初遇才子竇唯,為愛痴狂;被橫刀奪愛,為愛所傷;高調牽手謝霆鋒,遭遇劈腿;尋求現世安穩,嫁給好人李亞鵬。這樣的橋段並不稀奇,嫁給一個愛你的好人,似乎是每個還算聰明女生的最後結局。不同的是,人生下半場,在世人認為已過了戀愛的年紀,王菲仍然一句「緣分散盡」,兜兜轉轉回到故人懷抱,成就了一部傳奇。50歲,你以為的終點,只是她另一段生活的起點。
來自天后的人生啟示
菲姐已經活成了傳奇。傳奇二字本身就意味著它永遠只屬於少之又少的人。然而,我等普通中年少女和天后的生活雖然隔著幾萬光年的距離,卻仍然可以從菲姐的人生中汲取營養。
1、努力發展自己的優勢
這個世界如果多了一個廈門大學生物系的畢業生,就很可能會少了一個天后王菲。發現自己的天賦優勢,並篤定的發展它,大概是每個女子,年輕或不再年輕的時候能為自己做的最好的投資。天賦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普通人也許沒有天賦,但總有相對的優勢,如果沒有相對他人的優勢,總有相對自己的優勢項目。要做的是去發現和發展這個優勢項目,直到它成為相對他人的優勢項目,直到它成為某種稀缺資源。
王菲早早就被發現遺傳自母親的音樂天賦,但音樂道路上的最初阻力,恰恰來自母親,母親並不希望她做專業的歌手。1987年,18歲的王菲放棄廈大生物系的錄取隨父移居香港,拜師學習聲樂。
王菲在音樂上也走過了一條自我探索的道路。剛出道的王菲樂風平淡,先後出了幾張大碟,均是傳統的粵語歌曲抒情風格,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力。1991年她赴美國進修音樂,2年後返港重新踏入樂壇。在美國進修的王菲打開了眼界,她從歐美小眾歌手身上汲取獨特的演唱技巧和發聲方法,學習前衛的裝扮與妝容,開始大膽的嘗試造型,音樂作品變得迷幻飄渺。此後,更是將觸角伸及歐美實驗性音樂,在歌曲中進行自我表達,最終完成在樂壇的自我塑造。王菲就是通過經營自己的優勢,把自己打造為華語樂壇的獨一無二。
2、忠實於自己
如果說違背母命,走向音樂的道路,只是王菲做自己的開始。那接下來,其一生都在為這件事情,做著註腳。
王菲追求竇唯時,竇唯身邊就有姜昕,愛上身邊不斷有「尖果兒」(搖滾圈對漂亮女孩子的稱呼)的搖滾赤子,王菲也許一開始就沒有想要過天長地久,只是一個人的「執迷不悔」。
2000年,在梁朝偉獲坎城影帝的慶功宴後,王菲牽手謝霆鋒,這是年齡懸殊11年的姐弟戀,謝只有19歲,就像很多少年的戀愛,經不起世事,鋒菲戀變成了鋒芝戀。
王菲說:我就是個普通人,別人有的煩惱我都有。普通人的選擇,她也做過,那就是嫁給成熟穩重的李亞鵬。王菲有多愛李亞鵬,我們不知道。可能她自己也不知道,直到她知道以後,選擇了離開。世人眼中的驚世核俗,在王菲這裡,只是忠於自己。只是愛了,不愛了這麼簡單。每一段都認真愛,愛到不能再愛了就離開。
王菲作為一個歌手,我看得懂她的高冷。這根本只是另一種怯場,如果關注過王菲的微博,知道在網絡世界和熟人面前,菲姐有多麼逗比。對於王菲,藝人只是一份職業,只用歌聲來打動樂迷。不煽情,不討好。
做自己,對於王菲舉重若輕,而對一些人則難如登天。因為做自己,需要我們首先知道自己有什麼優勢,想要的是什麼,這看起來簡單,實則非常困難。但是有些人,是蒼天厚愛也好,是骨骼清奇也好,他們就是早早的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想要愛情、想要做好的音樂,王菲心裡明鏡一般。
也許,你說因為她是王菲,坐擁財富才可以做自己。與其說是她是王菲,才可以做自己。不如說,今天的王菲,是做了自己,才成為王菲。當然,我並不是說財富不重要。民國才女蕭紅一路和命運鬥爭,擺脫舊家庭的束縛,拼了命的要去做自己。最後卻窮困潦倒,客死他鄉。王菲能在人生半場的時候,抽身離去。自然因為她有了離開誰都能生活的一樣好的實力。我們需要有相當的能力和相當的經濟條件去撐起那個自我。但自我永遠都不是在我們賺夠了錢財以後,用來消遣逗樂的玩意。
我是誰,我要成為誰,這個問題雖然可能遲到,但是從來不會缺席,最晚不過在你告別人世的那一刻,你要回答你自己。如果普通如你我,不能一路勇敢做自己,在我們和世界妥協後,總可以在一天的某一刻,在人生的某一段,在生活的某一個側面保有自己。
3、清晰的界限
王菲離開竇唯後,記者曾追問她:想給童童找個怎樣的爸爸?王菲說:「她自己有爸爸,我要找的是我的伴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採訪報導,就在想,這個回答真的很王菲。我是我,孩子是孩子,我有我的人生,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我首先要做好我自己。
有多少中年女人想不清楚這個簡單的道理,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在千瘡百孔的婚姻中或咆哮,或隱忍,蹉跎著自己的青春年華。
在我們的文化中,人和人要有清晰的界限感,特別不容易。這源於我們上千年的鄉土文化。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曾經寫道: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綑紮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中心。王菲就是那把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柴。所以縱然流言蜚語,但沒人能真正詆毀她。兩段婚姻,兩個同父異母的孩子,眾多親友,沒有人跳出來說王菲的不是。
今年春節,在我那個從小長大的大院子裡面,冬夜寒冷的風中,我和久未謀面的女友,一圈一圈繞著小區幾棟樓轉悠。女友像我傾訴,和婆婆一個屋簷下生活的種種無奈。我無意偏袒女友,和我多年前一樣,我們在接受了婆婆買房時的饋贈、幫忙照看小孩的辛勤勞動之後,仍然覺得婆婆介入了我們的生活。雖然矛盾的焦點,看起來是兩代人撫養孩子的方式差距,但實質是兩代人都沒有清晰劃分出界限。
而王菲在和李亞鵬離婚後,在為小女兒李嫣慶祝10歲生日時,第一任婆婆,也就是竇靖童的奶奶和姑姑居然都在場,一張照片,證明了她們真的不是來砸場子的。王菲也被記者拍到在離婚後,與李亞鵬的媽媽單獨約會吃飯的照片。菲姐的婆媳關係處理堪稱典範。
4、生活的勇氣
做自己並不容易,因為你做了自己,就需要為自己負責。擁有清晰的人我界限也不容易,因為你是你,你就要獨立去面對。而這種承擔和面對的勇氣,王菲一直都不缺。對音樂如此,對愛情也如此。「戀愛是一項探險,是對未知的探索」。在戀愛這門功課面前,王菲一直不斷探險。
姜昕曾在自傳中描寫:二十多年前,在竇唯那間著名的小四合院,他收到一封信和一箱cd, 是王菲從香港郵寄來的。時為竇唯女友的姜昕也看了那封信,王菲在淡藍色的信封上,寫自己最近心情不好,字跡乾淨整潔,最後一句是:你以後可不可以別叫我小王?
你以後可不可以別叫我小王?多好,這是不深也不淺的試探。勇敢的追求音樂赤子,勇敢的牽手比自己小十幾歲的男友,勇敢的在40多歲告別上一段婚姻。好像沒有受過傷害。她的不將就,冒犯了多少人在現實面前妥協的人生。
你若問我如何才能做到如此勇敢?我也不並不知道,也許有些人天生勇敢。但我知道不在乎流言蜚語,不在乎世俗意義的成功,會比較有勇氣。但勇氣也會有用光的時候。所以王菲研佛,唱心經「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懼」。
王菲曾接受記者採訪,回答她認為的最好的生活狀態:不被上一秒牽掛,不為下一秒所擔心。不被上一秒牽掛,不為下一秒所擔心。真正的勇敢也許就源自於此。願你我都有這樣的勇氣。
快來關注好看又好聊的裙擺姑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