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半導體產業雖然處於被美國制裁階段,但自從中科院宣布進軍光刻機和晶片市場後,國內已經獲得技術突破,先後研發出了8nm石墨烯晶圓和國內首臺光刻機。而就在這個轉折點,中國接連收穫好消息,美國最大的盟友歐盟也開始反水,選擇繞開美國長臂管轄,和中國達成重要合作。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導,中國和歐盟17個國家達成合作協定,來共同應對美國對中歐半導體市場的打壓。
歐盟和美國關係發生裂痕的起源
美國當初對華的制裁內容是,美國本土企業不允許對華供應晶片技術,而全球範圍內,但凡涉及美國技術,也一律不允許與中方合作。就這樣,歐洲國家也受到了美國制裁影響,國內半導體產業失去中國市場後,經濟備受打擊。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候,歐盟卻發現,美國政府一邊喊著禁止對華供應晶片的口號,另一邊卻允許部分本土企業恢復對華合作。
美國起初態度十分強硬,不允許任何企業對華供應半導體技術看,後期之所以鬆口了,是因為在過去,中國晶片技術一直都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的一塊短板,為了滿足國內科技產業的發展需求,我國都是大批從國外進口晶片,因此給歐洲和美國半導體企業創造了極大的利潤。但這一切都因為美國晶片制裁打破了。
美國本土企業反饋,在失去中國訂單後,他們的經濟損失倍增,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美國政府考慮到自身利益,選擇批准部分科技巨頭恢復了對華合作,但與此同時對歐洲企業並沒有鬆口的意思,這才引起了歐盟的眼紅。因此歐盟認為美國政府這麼做是別有用心,目的是利用制裁手段,將歐洲企業從中國踢出局,接著讓自家企業頂替。認清了這一點後,歐盟決定不再當美國打壓中國科技的一顆棋子,他們選擇擺脫美國的束縛。
歐盟為擺脫美國技術壟斷,斥巨資打造自主化生產
歐盟內部17個成員國籤署了聯合聲明,準備在未來2-3年內對半導體產業投資1450億歐元,用來發展自主化力量,目的就是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性。這點剛好和中國目標一致,加上歐盟方面也看到了中國科技的潛力,所以才最終決定雙方達成合作,共同應對美國半導體制裁。
美國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盟國會在關鍵時候選擇中國,而這一切還都是美國一手在造成的。還記得當初,川普還提出過美國優先的政策,警告各國在發展自身的同時要優先考慮到美國利益,否則就會迎來美國的制裁。其實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有很多國家開始對美國的霸權感到不滿了,晶片制裁計劃,剛好成為了歐盟徹底爆發的導火線。
中國科技發展起步雖然比美國遲,但這些年取得的成就卻讓很多國家都刮目相看,正是因為如此,引起了美國的嫉妒。但陷入晶片制裁危機後,中國並沒有氣餒,而是受到了激勵,國內半導體企業開始大力創新和研發,整個行業充滿活力,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緩解晶片壓力。
與歐盟的合作,會加速擺脫美國技術限制,未來也不排除兩者會進行其他產業的合作,對雙方的貿易經濟而言,都是有好處的。而歐盟和中國走近後,預示著美國的競爭優勢會不斷下降,相反中歐的半導體領域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