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裡面的丁儀在接觸水滴前說的話:
「孩子們,你們知道我這些年都在幹什麼嗎?在大學裡教物理,還帶博士生。」他遙望著外面的星河,臉上露出莫測的笑容,軍官們發現,那笑容竟有些悽慘,「孩子們啊,我這兩個世紀前的人了,現在居然還能在大學裡教物理。」他說完,轉身離去。
楊振寧在反對中國建設CEPC上說過一句話「物理界的盛宴已過」,這話和當年開爾文勳爵的原話十分相似,他是這樣說的:「物理學的未來,將只有在小數點第六位後面去找」
現代物理學越走越艱難的原因,幾十年來基礎理論上沒有重大突破。
相信很多人聽說過19世紀末物理學界的「兩朵烏雲」,當時的科學界認為人類對科學的探索已經完成了,沒有什麼可探索發現的了,因為牛頓的經典力學理論可以「上天入地」,同時還有偉大的麥克斯韋方程組統一了電磁學,於是科學家不會發現什麼重大理論了,只需要在現有理論上進行修補工作就行了!
當時科學家也知道有「兩朵烏雲」沒有解開,一是「麥可遜莫雷關於以太的實驗」,還有一個就是「黑體輻射」!
而正是對這兩朵烏雲的研究探索,促成了如今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本身的問題也不少,很多東西大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記得以前有位科學家說過:現在的物理學家都有點鴕鳥心態,量子力學很好用,這樣就夠了。至於背後深層次的、本質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大家並不關心
被寄予厚望的弦論,由於很難實驗驗證,現在也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能夠調和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用同一組方程描述所有粒子和力的「大統一理論」,現在也只存在於人們的腦海和科幻片中。
未來會走到哪裡,我們會現在能判定嗎?
近代乃至現代科學家們所依止的認知世界的方法論都是基於線性思維的方法論。狹隘,局限,相對,是他們的根本認知特質,須知:線性,是沒有盡頭的,只要你想向前,前面永遠都有一個你抓不住追不上的目標,沒有盡頭。
人類沒有解開的科學未解之謎實在太多了,而任何一個未解之謎都可以促成未來一個具有顛覆性的理論,就像20世紀初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那樣!
比如,遠的不說,就說黑洞,它太詭異了,現有的人類物理法則都無法解釋黑洞的內部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說,現有的物理定律在黑洞面前全部失效,我們對黑洞性質的描述全部只能是猜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