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文化,品味生活。大家好,這裡是源泉WE視角。我們一起發現更多的美好!
1. 北極光(Aurora Borealis)在芬蘭語裡,是「狐狸之火」的意思。芬蘭人認為有一隻神奇的狐狸在雪地裡奔跑,尾巴掃出雪花,在月光的反射下發出五彩斑斕的光輝,於是產生了「北極光」。
2. 卡克斯勞太恩度假村(Hotel Kakslauttanen)提供冰雪屋和玻璃穹頂屋住宿,這種鑽石形的玻璃房子非常浪漫,在裡面可以躺在暖暖的床上觀賞神奇的北極光。
3. 裡西山國家公園(Riisitunturi National Park)隆冬的雪樹風光早已為世界各地的自然攝影師所熟知。
4. 芬蘭,北歐小國,又稱為千湖之國,全國共有18.8 萬個湖泊。芬蘭有1/4 的國土位於北極圈以內。
芬蘭有非常好的自然環境,有全球最優質的水、空氣和食品,森林覆蓋率也是全球最高。從人文角度講,芬蘭社會官民平等,貧富差距小,社會治安良好,是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
誠實芬蘭——從《讀者文摘》的一個試驗說起
美國雜誌《讀者文摘》曾在全球16 個城市進行了一次「誠實試驗」:在每個城市裡,工作人員故意把12 個內裝1400 元現金、家庭照片和聯絡資料的錢包丟在人來人往的路上,工作人員在遠處觀望,看發現錢包者是否會嘗試尋找失主。結果顯示,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人最誠實,12 個錢包中的11 個都被歸還給了主人。
在芬蘭,公交車上很少有檢票員,但沒有人會因此抱著僥倖心理不買票;很多社區都有「誠信商店」,裡面沒有營業員,也沒有監控設備,顧客們選定貨物、自行刷條碼後,都會自覺地把錢放進一個盒子裡。
芬蘭的一些公務員考試,在試卷後面都附有答案,那是為了給考生估分用的。考生前兩個小時答題,後10 分鐘可以對照答案,但無論對錯,都不能塗改,更不能抄襲。考生發現自己考砸了,自覺補考,直到合格為止。
沒有早教和考試的全球最棒教育體系
與 「贏在起跑線上」的早教潮流相反,芬蘭禁止向7 歲以下的學生傳授任何具體的知識。比較權威的科研結論證實,7 歲之前學習科學和語言知識對孩子成長可能弊大於利。在芬蘭人看來,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準備好如何面對真實的世界,而不是讓他們解決一張又一張的試卷。因此,在芬蘭,不存在以學校水平比拼排名為目的的統一測試,芬蘭學生在18 歲之前都不會經歷強制參加的考試。芬蘭人把繁重的學習任務放在高等教育階段,他們篤信只有在小孩階段玩得好,成人之後才能學得好。
芬蘭學生的功課少,在校時間短,而測試成績卻名列前茅。2000 年至2006 年期間,芬蘭學生在「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的科學、閱讀和數學測試中每次都位居第一,芬蘭的教育體系在「培生」(Pearson)綜合評分中得到「全球最棒教育體系」的評價。
人生的平等開端,從睡在紙箱裡開始
1938 年開始,芬蘭政府給每個相對貧困的準媽媽贈送一個紙箱。(價值200 多歐元的「媽媽寶盒」中,有幾套嬰兒服裝,有嬰兒洗浴護膚品、尿片、育兒書籍、床墊、被子等嬰兒必備品,很多芬蘭人把紙盒當作第一張嬰兒床。)從1949 年起,全國所有準媽媽都能得到免費的「媽媽寶盒」。
在芬蘭,這隻紙箱所代表的平等和關懷,會貫穿芬蘭人的一生——從平等的義務教育到官民平等的社會結構。在義務教育階段,從孩子的交通費到餐飲費、學習用品費,全部由芬蘭政府承擔,政府甚至會在天氣不好的時候,每天用直升飛機接送住在島上的孩子去島外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