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東時間8月11日,馬斯克分享一張照片,透露一條消息,掀起一波期待……
▲雙艦同框——照片上兩艘全不鏽鋼原型星艦SN5和SN6並排矗立。這是SN5從發射場運回組裝維修場,SN6即將出徵,運往發射場之前的雙艦合影。發射場與組裝場相距8公裡。
這對全尺寸原型星艦也許還有再見的機會,也許就此作別。要知道,作為星艦研發期的先驅者,他們註定就是先烈或者探路者。
SN5成功闖過第一關,8月5日率先實現150米驚世一跳,經過修整之後很快再戰。
SN6今天被運抵發射場,在勇闖第一關之前同樣要進行一系列發射前準備,包括燃料艙加壓測試、裝配猛禽發動機、靜態點火測試,成功之後才有資格挑戰150米低空飛。
有可能再現SN5成功一跳,也可能挑戰並不順利,當然也不排除毀於一旦,成為先烈——SpaceX第5艘星艦先烈。
▲馬斯克分享這張合影,透露一個細節:SN5、SN6船身各自配備一小塊耐高溫六角陶瓷片,這是研發團隊工程師對其進行實戰測試,在此之前也曾進行過類似測試。
每一小塊陶瓷片都以不同的形式安裝,馬斯克解釋說,這是略微不同的安裝方法。需要更多樣的陶瓷片組合實測,看看它們如何承受低溫收縮、壓力膨脹、體型彎曲。
未來,這些耐高溫陶瓷片作為星艦腹部的隔熱層,進入火星大氣層或者再入地球大氣層時將起到關鍵性作用。否則,功虧一簣。
「通往火星之門」的星艦基地,不止SN5、SN6,還有SN7、SN8。
根據馬斯克披露,從SN7、SN8開始,都採用新型不鏽鋼打造星艦,因此需要進一步實戰測試。
SN7已被指定為下一個先烈,建造完新型燃料艙之後,將用於極限低溫加壓測試,人為製造一次壓力爆裂,以便掌握採用新型不鏽鋼打造燃料艙的壓力極限。這就是原型機的宿命,以先驅者角色在前探路,不成功便成仁。
SN8則有望走得更高更遠更亮眼。甚至比去年9月佛州第一星艦首秀還要耀眼N倍。因為,這艘星艦不再是模型,而是要首次飛翔。
正在星艦裝配大樓內加緊打造的這艘原型飛船SN8,將會前所未見的首次裝配頭錐、前後雙鰭、新款著陸器,看起來更像成熟版的未來星艦。
如果順利闖過第一關低空飛行之後,很可能裝配3臺猛禽,首度挑戰20公裡左右高空飛!
這將刷新史無前例的航空紀錄。
畢竟,這可是高達50米、直徑9米、重達幾百噸、推力多達600多噸的飛行怪獸,要想演繹一次最大飛行高度20公裡的空氣動力學航空之旅絕非易事。甚至在多數人眼裡好似天方夜譚。而對於這些人來說,有關星艦的未來星途,更是痴人說夢。
地球版星艦將會涉足軌道內交通,打造全球一小時點對點航班,大多數城際間飛行只需半小時,全球任意兩地飛行理論上只要一小時。這是要顛覆現有運輸規則的節奏,橫跨航空航天兩界的巨大創新。
深空版星艦絕不僅是一款登月飛船、火星飛船,還是充滿未來主義的超級飛船,將來有望承載地球人變成月球人、火星人、太陽系人類的「科幻飛船」。
從一路狂想到一地現實,其實馬斯克心裡很清楚,也曾坦言:原型星艦從SN1到星艦1.0,至少需要20個迭代版本。甚至還感慨:「如果我們不加快進度,我肯定會在登陸火星之前死去。」如今已過48歲的他說出這番話,既可以看作激勵自己勉勵團隊的感言,又可以當成他不太可能兌現時間表的口信。
作為看客的我們,早日見證星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樂見其成。
畢竟,馬斯克是這個星球上實現深空旅行最強悍的人,也是深空之旅紅色星球最為接近的人,還是人類升格為跨星際物種最勇往直前的人。值得我們為之振臂高呼,喝彩助威!
被大眾文化塑造成「火星第一人」的馬斯克,就在這個登月周顯現高光狀態。一部由馬斯克骨灰級粉絲製作的動畫短片《伊隆·馬斯克——人類的一大步》風靡網絡。意思很明顯,你懂的:登月只是一小步,登火才是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