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尋常養殖花草植物,都只能通過盆栽的形式來栽種,而主要原因就在於如今的住宅"一寸土一寸金",所以城市中的人們越來越習慣"蝸居",而這就造就了很多養花人,只能居家盆栽各式各樣的花草亦或則多肉,滿足自己的"小愛好"。
當然,盆栽植物最大的困難在於每年必須進行的換盆換土工作,畢竟花草植物消耗營養物質會對土壤造成一定的損害,而且每次澆水等舉動,都會造成部分黏性不好的材料流失掉,從而姿勢剩餘的部分無法在"負擔得起"植物的成長。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改造土壤,讓結塊、戳不動的土壤,能夠再次恢復活性,達到植物成長的標準?其實,解決的方法非常簡單,用下面的黃豆水肥,7天澆灌土壤一次,如此即可保證板結的土壤慢慢地恢復疏鬆透氣肥沃的狀態,讓養花人不再年年都得更換全新的盆栽土了。
下面就詳細地說說這種黃豆水肥的製作方法以及獨特之處。
事先多收集上大量的黃豆,而且還需準備上一些新鮮的弱酸性的果皮,但是由於冬季的時候,正是橘子上市的最佳時機,所以此時可多準備些新鮮的橘子皮,然後將其切碎成條狀備用。
尋常需要將黃豆洗乾淨,然後全部都倒入鍋中,按照水20份,黃豆1份的比例混合,之後就點火煮沸,等到黃豆滾幾滾,其中的清水轉化成淡黃色的液體之後,我們就可以熄火,等到水溫晾涼。
而等到黃豆水溫度和氣溫趨近平衡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將其裝入可密封的乾淨塑料瓶中,當然,由於黃豆在發酵的期間會釋放出大量的臭味,所以需要保留下容器內一部分的空間,以免氣體撐破容器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另外,在黃豆連帶著水裝滿容器的7成之後,我們就可以每個瓶子裡裝上2、3個橘子皮切成的條狀,之後密封好,擱置在光照充足,且溫度相對比較穩定的地方,這樣可以有效地提升發酵水溶肥的品質。
同時,還需注意每間隔上一周左右就得開封,放放氣,而且還需混合下,增快微生物的分解和發酵。另外,發酵期間將溫度穩定在20-30攝氏度之間,可有效地縮短發酵的周期。同時,等到其裡面的果皮、黃豆等徹底溶解之後,我們就可以將其倒出,稀釋上40-60倍的自來水澆花。
土壤已經大面積結塊的情況下,我們每周用上一次,但只能用其微微潤溼土壤表層,若是植物喜歡水澇環境的情況下,當另外使用自來水將土壤一次潤溼透,確保植物對水分和養分的雙重需求都得到滿足。
而若是土壤呈現健康的狀態,使用水溶肥的頻率就得結合植物的狀態,若是植物處於生長高峰期,則可一周一次,而若是植物處於低迷的休眠期或者半休眠期,則可延後一段時間,以免營養物質無法及時地被植物根部吸收,從而造成不可預估的肥害燒根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