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公報說,今年第三季度,二十國集團經濟顯現強勁復甦勢頭,整體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上漲8.1%,但仍比去年第四季度新冠疫情暴發前的水平下滑2.4%。
◆日本央行公布的第四季度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日銀短觀)結果顯示,大型製造業企業信心指數繼續回升,從上季度的負27點升至負10點。
12月15日
◆日本內閣會議決定,推出財政支出規模超過19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4日元)的本財年第三次補充預算,以進一步加大經濟刺激力度。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敦促全球採取強有力措施,以減緩因人類社會謀發展而給環境和自然世界帶來的壓力,並規劃新發展道路。
◆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冠疫情嚴重衝擊亞太地區勞動力市場,導致約8100萬人失業。
12月16日
◆紐西蘭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格蘭特·羅伯遜表示,由於政府應對新冠疫情反應迅速,紐西蘭2021年經濟反彈力度將好於此前預期,優於歐元區、英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
◆日本財務省公布的貿易統計報告顯示,11月日本出口額同比降幅由上月的0.2%擴大至4.2%。至此,日本出口已連續24個月同比下降。
◆歐盟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與歐盟商品貿易額約為4777億歐元,同比增長2.2%,保持歐盟第一大商品貿易夥伴地位。同期,美國為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
◆葡萄牙政府表示,擬投資25億歐元重振因新冠疫情而遭受重挫的旅遊業。
◆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發布報告,預計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今年萎縮7.7%,明年增長3.7%。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20年特別版《全球競爭力報告》說,數字經濟發達、社會保障健全和醫療體系有效的經濟體在新冠疫情中保持了更強韌性。
12月17日
◆韓國總統文在寅主持國民經濟諮詢擴大會議,會議確定2021年韓國經濟政策目標和方向,力爭明年經濟增長3.2%。
◆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弗賴登伯格公布本財年(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年中經濟與財政展望報告,預測本財年財政赤字將達1977億澳元(1澳元約合0.76美元),相當於澳國內生產總值的9.9%。
◆紐西蘭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疫情緩解,今年第三季度紐西蘭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增長14%,為有記錄以來最高季度環比增幅。
◆古巴副總理兼經濟計劃部長亞歷杭德羅·希爾表示,2020年古巴經濟預計萎縮11%。
12月18日
◆日本銀行(央行)宣布,保持當前貨幣政策寬鬆力度,維持利率水平不變,同時把企業融資優惠政策期限延長半年。
◆日本總務省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日本去除生鮮食品外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經季節調整後為101.2,同比下降0.9%,連續第四個月同比下降,且降幅為2010年9月以來最高。
◆美國國會再次通過一項臨時撥款法案,以暫時避免聯邦政府「關門」,為國會議員就2021財年政府支出和新一輪經濟紓困方案進行談判提供更多時間。
◆卡達中央銀行開始發行第五套紙幣,其中面額10卡達裡亞爾(1美元約合3.64卡達裡亞爾)的紙幣上所印的圖案中,包含中企承建的卡達2022年世界盃主體育場。這是「中國建造」首次登上卡達貨幣。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布的今年第二輪銀行壓力測試結果顯示,美國大型銀行能夠抵禦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帶來的衝擊。
◆世界貿易組織發布數據顯示,由於北美、歐洲等地區放鬆「封鎖」措施,主要經濟體廣泛採取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全球貨物貿易量第三季度實現反彈,環比增長11.6%,但仍較去年同期下降5.6%。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