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要求:
1、 初步學會使用高倍顯微鏡
2、 通過觀察細菌的永久裝片,知道細菌的形態特點。
材料用具
顯微鏡,細菌的永久裝片
方法步驟
1、 將細菌的永久裝片安裝在顯微鏡上,用低倍鏡觀察,
2、 移動裝片,將欲觀察的對象移到視野的中央
3、 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物鏡
4、 慢慢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5、 仔細觀察各種形態的細菌,並繪出看到的細菌形態簡圖
討論:
1、使用高倍鏡觀察時,為什麼要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觀察的對象?(主要是高倍鏡下能觀察的物體範圍較小,不易找到觀察目標,其次使用高倍物鏡尋找觀察對象容易壓破鏡頭)
2、轉換高倍物鏡時,為什麼要轉動轉換器而不是直接扳動物鏡?
3、你觀察的細菌形態有哪幾種?
目的要求
1、認識酵母菌的形態、結構特點
2、認識黴菌的形態
材料用具:
酵母菌培養液,長黴的橘子皮或饅頭片,培養皿 ,蓋玻片、載玻片、鑷子,滴管,吸水紙,碘液,解剖針,放大鏡,顯微鏡等
1、 觀察酵母菌
A用吸管吸取一滴酵母菌培養液,均勻地塗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先用低倍鏡觀察,再換高倍鏡觀察,就可以看到一個個橢圓形的小細胞,細胞中有明顯的液泡,這就是酵母菌
B在蓋玻片的一邊滴加一滴碘液,從另一邊用吸水紙吸引,就能看到被染成棕色的細胞核
2、 觀察黴菌
A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觀察培養皿中的橘子皮或饅頭片上的黴菌
B可以用解剖針挑取一些菌絲,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並小心仔細的鋪開,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菌絲的結構及孢子等
討論:
1、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態、結構有什麼特點?試著畫一個酵母菌的形態圖。
2、黴菌與酵母菌的形態有什麼區別?
目的要求
驗證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材料用具
錐形瓶,玻璃管,橡皮管,澄清的石灰水
方法步驟
1、向甲乙兩個錐形瓶內注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2、緩慢吸氣和呼氣,吸氣時左手捏緊橡皮管,右手鬆開(切勿將石灰水吸入口中)呼氣時右手捏緊橡皮管,左手鬆開
3、觀察甲乙兩個錐形瓶內澄清的石灰水發生的變化。
討論:
1、實驗過程中,為什麼要用手交替捏緊或鬆開橡皮管?
2、兩個錐形瓶內石灰水的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目的要求:
認識紅細胞和白細胞
材料用具:
顯微鏡,人血的永久塗片
方法步驟:
1、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塗片
2、對照圖,辨認紅細胞,白細胞,比較他們的形態特點和數量
討論:
1、你是怎樣區分紅細胞和白細胞的?嘗試描述他們的形態。
2、顯微鏡視野中數量最多的血細胞是哪一種?最少的血細胞是哪一種?
目的要求
1、 了解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情況
2、 嘗試辨別血管的種類
材料用具:
顯微鏡,培養皿,滴管,棉花,活的小魚等
方法步驟
1、 將小魚放在培養皿內,用溼棉花抱住小魚的頭部和軀幹部,保持魚體溼潤,小魚要露出尾鰭
2、 待小魚安定後,把培養皿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用低倍鏡觀察小魚的尾鰭
3、 觀察並記錄魚鰭血管中血液流動的情況,要特別注意紅細胞在最小的血管中流動的情況
注意:要善待小魚,結束後,放生
討論:
1、在粗細不同的血管中,血液流動的速度是否相同?
2、你能觀察到幾種不同的血管?
目的要求
認識心臟的結構,了解心臟的功能
材料用具:
解剖刀,解剖盤,豬或羊的新鮮心臟等
方法步驟
1將心臟放在解剖盤中,對照圖觀察心臟的外部形態,區分心臟的上下、腹背、左右,辨認與心臟連通的血管
2用手捏一捏,比較心房和心室壁的厚度
3解剖心室的壁,觀察心臟的內部結構
4剖開與心臟連通的血管,觀察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和動脈之間的瓣膜
討論:
1、心房和心室、左心室和右心室各有什麼不同?左右心房之間以及左右心室之間各被肌肉壁隔開,這有什麼意義?
2、心房和心室之間、心室和動脈之間的瓣膜各有什麼作用?
3、心臟的各個腔分別與什麼血管相連同?
目的要求:
觀察人體的膝跳反射,了解反射現象
方法步驟
兩人一組,讓被實驗者坐在椅子上,一條腿自然的搭在另一條腿上。實驗者用橡皮錘或手掌內側邊緣快速的叩擊被實驗者上面那條腿膝蓋下方的韌帶,注意觀察小腿的反應
討論:
1、叩擊韌帶時,小腿出現什麼反應?
2、如果有意識地控制膝跳,上述實驗現象還會出現嗎?
目的要求
1、學會解剖和觀察花的結構
2、認識花的基本結構
材料用具
較大的完全花,放大鏡,鑷子,解剖刀、白紙等
方法步驟
1觀察花萼:用鑷子摘下萼片,依次放在白紙上,觀察其顏色、形態、數目等
2觀察花冠:用鑷子摘下花瓣,依次放在白紙上,觀察其顏色、形態數目等
3觀察雄蕊:用鑷子摘下雄蕊,觀察雄蕊的數目,並用放大鏡觀察單個雄蕊的形態和結構特點,輕輕抖動雄蕊,讓花粉落到白紙上,並用放大鏡觀察
4觀察雌蕊:用解剖刀小心的切下雌蕊,放在白紙上,先觀察形狀,然後仔細觀察其頂端,試試它的黏性,看能否粘起碎紙片,用解剖刀從雌蕊的最膨大處橫向或縱向切開,用放大鏡觀察其內部結構
討論:
1、描述你所觀察的花的各部分結構以及排列特點
2、與同學交流試驗記錄,比較所觀察的不同花在結構上的異同。
目的要求
1、學會解剖和觀察種子的方法
2、認識種子的結構
材料用具
菜豆、玉米等植物的種子,解剖刀,鑷子,放大鏡,培養皿等
方法步驟
1、 取菜豆玉米種子,放在清水裡浸泡一晝夜,使其膨脹
2、 用力捏一捏浸泡和未浸泡的菜豆種子,注意感覺上的差別
3、 剝去菜豆種子的種皮,對照圖觀察其內部結構
4、 用解剖刀縱切玉米種子,對照圖觀察其內部結構
5、 將碘液滴在玉米種子的切面上,觀察剖面的顏色變化
討論
1、經水浸泡後的菜豆種子有什麼變化?這有何意義?
2、碘液滴在玉米種子的切面上,發生了什麼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3、列表比較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
目的要求
1、 認識枝芽的結構
2、 知道枝芽各部分結構的發育
材料用具
帶有枝芽的楊的枝條,解剖刀,解剖盤,解剖針,鑷子,放大鏡等
方法步驟:
1、 從枝條上選取一個較大的枝芽並輕輕掰下,放入解剖盤中,
2、 用解剖刀將枝芽總剖開
3、 用解剖針輕輕撥開枝芽內部,對照圖示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芽的結構
討論:
1、你觀察到了枝芽的哪些結構?
2、為什麼說枝芽是尚未伸展的枝條?
目的要求
認識雞蛋的結構,知道各部分的組成部分的功能
材料用具
新鮮雞蛋,培養皿,鑷子
方法步驟
取新鮮的雞蛋,打破卵殼,將其內容物倒入培養皿內,對照雞蛋結構示意圖,觀察雞蛋的各部分結構
討論:雞蛋的各部分結構具有什麼作用?
文章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原創內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