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削弱磁通反向式電機齒槽轉矩?這5種方法有效果

2021-01-09 電氣新科技

由於磁通反向式電機固有的結構特點,其齒槽轉矩相對較大,本文在分析其齒槽轉矩產生機理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對現有齒槽轉矩削弱方法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總結, 找出了幾種行之有效的削弱方法,為齒槽轉矩削弱技術的實際應用和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鑑。

磁通反向式電機(FRM)屬於一種新型無刷雙凸極永磁電機,其定子和轉子都採用凸極結構,定子凸極上粘貼兩塊充磁方向相反的永磁體,同時定子上裝有集中繞組,轉子上無繞組由矽鋼片疊壓而成。

FRM電機具有明顯的永磁電機特性和雙凸極特性,也就是即具有開關磁阻電機的優點同時也具有永磁無刷直流電機的優點。該電機繞組利用率高,容錯性好,單位體積出力大,控制靈活,電感小,因而電氣時間常數相對較小。同時,定子集中繞組中的磁通呈雙極性變化,功率密度較高。鑑於這些優點,FRM的應用前景非常看好。

由於磁通反向式電機自身的雙凸極結構以及定子上安放了永磁體,導致其齒槽轉矩相對較大,它會使轉矩產生波動,引起振動和噪聲,對FRM電機運行性能有很大影響。必須設法有效的減小齒槽轉矩。本文基於有限元分析方法,結合磁通反向式電機的結構特點,總結出幾種比較行之有效的削弱FRM電機齒槽轉矩的方法。

1 齒槽轉矩的產生機理及計算方法

在磁通反向式電機中,隨著轉子的旋轉,轉子凸極與定子上的永磁體之間的位置不斷發生變化,在旋轉過程中,若某轉子凸極軸線同某定子凸極軸線重合時, 閉合磁路的磁阻達到最小值,此處稱之為平衡位置。

當轉子轉過該處後,凸極下磁阻將發生變化, 整個磁路磁阻將變大, 這相當於減小磁路中的截面積,造成永磁體產生的磁場扭斜, 於是永磁磁場和轉子齒產生相互作用力, 該作用力的切向分量形成齒槽轉矩。齒槽轉矩相對於轉子位置呈周期性變化,由於FRM電機採用雙凸極結構,所以它產生的齒槽轉矩比較大,引起轉矩和轉速波動,使其產生振動和噪聲。齒槽轉矩可以通過磁共能相對於轉子位置的導數而計算得出。

2 削弱齒槽轉矩的有效方法

2.1 轉子斜極法

FRM斜極前後的齒槽轉矩如圖1所示。通過理論分析及電磁場有限元分析結果可知,齒槽轉矩對電機平均轉矩沒有影響,但它的變化具有周期性,在一個周期內,轉矩曲線相對於橫坐標軸左右反對稱,當轉子傾斜角度等於一個齒槽轉矩周期對應的機械角度時,齒槽轉矩為零,但這樣會使得電機感應反電動勢顯著減小。

為了減小對電動機的感應電動勢和輸出能力的影響,轉子斜極角度設為定子極寬的一半,即為 θskew=θr/2,對於6/8極電機,轉子的極弧16 ,轉子斜極的機械角度為8 。斜極後電機齒槽轉矩顯著減小,如圖1所示,只有削弱前的30%左右。但缺點是在消除電機齒槽轉矩同時,電機單位體積出力下降。

圖1 FRM斜極前後的齒槽轉矩

2.2 轉子齒極寬窄成對但不均勻安置法

圖2 轉子齒極寬窄成對的轉子結構圖

採用此種方法,將轉子設計成圖2所示的結構。研究6/8極磁通反向電機齒槽轉矩,轉子上正對的兩極一寬一窄,寬極的寬度為22°,窄極的寬度為16°。經過有限元分析研究發現,寬齒極和窄齒極的齒槽轉矩波形相似,並且幅度相當,但變化趨勢剛好相反。也就是兩者受到的齒槽轉矩方向不一致,一個是順時針方向,則另一個就為逆時針方向,這樣疊加後的齒槽轉矩將大部分互相抵消。

齒槽轉矩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採用轉子齒極極寬為16°一種齒極時,齒槽轉矩較大,而採用寬窄成對的轉子齒極時齒槽轉矩比較小。這種方法缺點是轉子齒形不對稱,轉子的重心與其軸線中心不重合,由於電機氣隙很小,在電機高速旋轉時有掃膛的隱患。

圖3 電機大小齒成對時的齒槽轉矩

2.3 轉子分段法

採用轉子分段方法,保持定子各凸極極弧為45°不變,不改變定子其它參數,轉子結構設計成如圖4所示。將轉子鐵心沿軸線方向分為三段,每段的極寬是不同的。轉子兩端各佔總長的1/4,中間段佔總長的1/2,兩端採用矩形凸極,極弧為14°,中間段採用扇形凸極,極弧為24°。

由有限元分析表明,轉子採用矩形凸極的齒槽轉矩曲線和採用扇形凸極的齒槽轉矩曲線相比較,波形非常相似,變化趨勢也大致相反。因此,將同樣長度的兩種轉子同軸連在一起,疊加的結果由於大部分抵消使得齒槽轉矩變得很小。

其各個齒槽轉矩曲線及其合成轉矩曲線如圖5所示。從計算結果可知,採用轉子分段法對削弱齒槽轉矩非常有效,一般能將齒槽脈動轉矩削弱到低於原來值的1/4以上。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不足之處是轉子需要兩種幾何尺寸的衝片。

圖4 轉子分段法
圖5 轉子分段法電機脈動轉矩的合成

2.4 定子極弧寬窄成對加轉子分段法

採用定子極寬窄成對加轉子分段法時的定子和轉子結構示意圖如圖6所示。定子上的寬齒極(極弧為45°)和的窄齒極(極弧為42°)在空間上相間分布,且成對出現。轉子的結構和圖4一樣,沿軸線方向三段轉子鐵心,分別佔總長的1/4、1/2、1/4。兩端採用矩形凸極,極弧為16°,中間段採用扇形凸極,極弧為24°。採用這種方法後,經過有限元分析,齒槽轉矩如圖7所示。由分析計算結果可知,42°極弧定子16°矩形轉子的電機和

45°極弧定子24°矩形轉子的電機齒槽轉矩變化趨勢相反。疊加的結果因大部分抵消而使齒槽轉矩變得很小。該法能很好的削弱齒槽轉矩,能夠將齒槽轉矩減小到不足原來值的1/6,電機的感應反電動勢僅有微弱的減小。同時產生的感應電動勢曲線更理想,該方法的缺點是轉子需要兩種幾何尺寸的衝片。

圖6
圖7

2.5 轉子凸極大小齒相間布置同時分段法

採用該方法時保持電機的定子各凸極極弧為45°不變,轉子截面如圖8(a)所示,轉子具有兩種齒形,窄齒12°、寬齒 24°,它們間隔出現。相對的兩個轉子齒大小相同。轉子鐵心分為長度相等的兩段,前段的大齒對著後段的小齒,即兩段空間錯開一個轉子齒距的結構,如圖8(b)。

經有限元分析計算,前段轉子鐵心的齒槽轉矩曲線和後段轉子鐵心的齒槽轉矩曲線比較,相差半個周期,波形相似,幅度接近,變化趨勢相反,所以疊加後齒槽轉矩基本抵消。齒槽轉矩的削弱效果如圖9所示。削弱後的齒槽轉矩幅值只有轉子齒為16°時齒槽轉矩的1/6,這種方法十分有效,但不足之處是在削弱齒槽轉矩的同時,電機力能特性降低近10%。

圖8
圖9

3 結語

削弱齒槽轉矩是設計FRM電機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實際應用時要綜合考慮,力求抑制齒槽轉矩的效果最好,又儘可能小的影響電機的力能指標,同時還要考慮加工工藝的難易程度。本文介紹的幾種削弱齒槽轉矩的方法,具有削弱齒槽轉矩效果好,對電機的力能指標影響最小,並且工藝簡單實施容易,易於電機的製造生產,在實際應用中依照具體情況選用合適的削弱方法。

(編自《電氣技術》,標題為「削弱磁通反向式電機齒槽轉矩的有效方法」,作者為石有計。)

相關焦點

  • 齒槽轉矩二--推導
    之前我們已經探究過電機的齒槽轉矩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會出現齒槽轉矩,並且對其的危害有所介紹。那麼我們現在都已經知道齒槽轉矩是個不太好的存在,網上也有很多論文對如何降低齒槽轉矩進行了研究。但是幾乎都是只闡述具體方法,如定子斜槽、磁鋼優化等,而很少有對其「為什麼這樣做?"有過深入的探討。這就讓我在閱讀了很多篇相關齒槽轉矩優化方面的論文之後,有種知其然但是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覺。
  • 六種齒槽轉矩測試方法進行對比介紹(永磁同步電動機)
    六種齒槽轉矩測試方法進行對比介紹(永磁同步電動機) 工程師陳翠 發表於 2018-07-12 08:30:00 齒槽轉矩是指永磁同步電動機繞組開路時,電機迴轉一周內
  • 直流無刷電機產生轉矩波動的原因_如何降低轉矩波動
    因此,如何削弱齒槽轉矩是永磁電機設計中較為重要的目標之。   齒槽轉矩產生的原因與前述兩種引起轉矩波動的原因不同。前述兩種引起轉矩波動的原因均在於定子電流與轉子磁場的相互作用,而齒槽轉矩是由定子鐵心與轉子磁場相互作用產生的。消除齒槽效應最好的方法就是採用無槽電機結構。
  • 什麼是齒槽轉矩,你知道嗎?
    由永磁體產生的磁場與電樞齒槽作用產生的轉矩。該轉矩隨轉子位置改變呈現周期性變化。周期大小由永磁電機的磁極數與槽數決定。實際上齒槽轉矩是轉子轉動時電機中的靜磁能變化率。由於永磁體和鐵心中的靜磁能變化很小可以忽略。故電機的靜磁能近似等於氣隙中的靜磁能。當鐵心有齒槽時,磁場能量隨定子和轉子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並向著磁能積變小的方向產生轉矩,即齒槽轉矩。
  • 齒槽轉矩測試的必要性和方法
    近年來隨著永磁材料的發展,永磁電機成了電機行業的新寵。然而在永磁電機中,齒槽轉矩的存在給電機的控制性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那齒槽轉矩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我們又該怎麼去測呢?玩過永磁電機的朋友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我們在電機掉電的情況下去轉電機的轉子,發現會有一種卡頓的感覺,而不像傳統直流電機那麼順暢的就能把轉子徒手轉起來。這種卡頓其實就是因為永磁電機存在齒槽轉矩。永磁電機內部結構圖如圖1所示,齒槽轉矩是永磁電機的固有的特徵之一,它是在電樞繞組不通電的狀態下,由永磁體產生的磁場同電樞鐵心的齒槽作用在圓周方向上產生的轉矩。
  • 齒槽轉矩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電機中齒槽轉矩的相關問題
  • 降低步進電機振動、噪音的解決方法
    微調定子小齒結構 降低激磁磁通中高次諧波的有效手段,如如下圖所示,是使轉子齒相對定子齒的節距為不等距角δ1、δ2等,通過不同角度方法降低磁通的高次諧波,減小齒槽轉矩。目前,銷售的兩相步進電機,除特殊用於制動等方面,一般均採用微調節距或改變形狀構造,減小齒槽轉矩。 下圖為兩相步進電機的例子,齒槽轉矩使距角特性產生畸變。兩相電機的齒槽轉矩為距角特性周期的1/4,即變成四次諧波。
  • 學術簡報|計算量小、速度快,永磁同步電機磁場解析的新方法
    在磁場解析模型的基礎上,求解考慮分段斜極和磁性槽楔兩種因素的空載反電動勢和電磁轉矩。通過有限元仿真分析,驗證了所提解析方法的正確性。永磁同步電機因結構簡單、轉矩密度高、可靠性高和效率高等優點在風力發電、電動汽車等高功率應用場合獲得了廣泛關注。永磁同步電機的電磁轉矩主要包括同步轉矩、磁阻轉矩和齒槽轉矩三種分量。
  • 電機電樞的設計的一般規則有哪些?
    單層繞組不適用於大容量電機,容量較小的電機不應是雙層的,電機芯的磁通密度不應太高或太低,當矽鋼板的芯材的頻率和厚度恆定時,鐵損取決於磁通密度,磁通密度過高,鐵損增加,電機效率降低。鐵芯熱量增加了電機的溫度升高,勵磁功率增加了電機功率因數,所以磁芯的磁通密度不應太高。
  • 長春光機所永磁同步電機轉矩脈動抑制方法研究獲進展
    為了滿足大口徑望遠鏡低速、平穩跟蹤的需要,伺服控制系統的驅動單元通常採用具有轉動慣量比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調速範圍寬的永磁同步電機直接驅動。然而,由於齒槽轉矩、磁通諧波以及電流檢測誤差等因素引起的轉矩脈動會引起電機轉速的波動,導致伺服控制系統跟蹤性能的下降。
  • 驅動電機電磁性能分析
    為了確保計算的準確性,有必要針對驅動電機的電磁性能進行分析與校核。在此利用有限元法對驅動電機進行在空載、轉矩過載、高速弱磁等工況以及短路去磁情況進行了分析與計算。永磁電機中磁鋼與有槽電樞鐵心相互作用而致使氣隙磁導發生了改變,從而不可避免地產生齒槽轉矩,導致轉矩波動、噪聲與振動,進一步地將影響整個系統的控制精度。很多削弱齒槽轉矩的方法被提出,比如斜槽、斜極、優化槽開口、優化極弧與磁鋼形狀等。
  • 如何降低無刷直流(BLDC)電機的扭矩和轉向脈動?
    電機是任何電動汽車傳動鏈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這方面,與其他類型的電機相比,無刷直流(BLDC)電機具有許多優勢,因此前景十分廣闊。無刷直流(BLDC)電機具有重要的轉矩密度,重量輕,氣隙磁通密度高,加速度大,效率高和強大的功率重量比的特點。無刷直流(BLDC)電機相對於傳統的有刷直流電機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在市場上和運動控制應用中得到了迅速的採用。
  • 轉矩波動的原理與測試方法
    什麼是轉矩波動?它對電機運行有什麼影響?如果有,影響大不大呢?它對我們生產生活有什麼意義?我們又該如何測試轉矩波動呢?通俗地講就是電機由於機械結構和本身轉子慣量輸出一定轉矩的上下波動。  轉矩波動主要受齒槽力矩、電磁波動力矩、電樞反應和機械工藝等因素的影響較大,也正是因為這些因素都是電機本身機械結構引起的,導致轉矩波動測試也尤為困難,而且精度不高。
  • 三峽大學井立兵團隊特稿:磁力變速永磁無刷電機的解析計算與設計
    通過各子區域的矢量磁位磁通解析式來計算電機磁場、齒槽轉矩、反電動勢和電磁轉矩;最後通過樣機空載和負載試驗測試。證明了該解析方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研究背景永磁電機在重量和體積上均較小,結構相對比較簡單,具有高效率,低損耗等顯著優勢,已應用於現代科技生產和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
  • 電機製造業:步進電機轉矩與振動的改進設計
    最後,由於瓦特=伏特x安培,降低電流意味著降低功耗,這也有助於降低運營成本。如何從馬達中獲得更多的扭矩扭矩的來源,轉矩可以描述為定子中的電磁鐵與轉子中的永磁體相互作用所產生的旋轉力。雖然鋁鎳鈷(AlNiCo)和釤鈷(SmCo)磁體在過去很受流行,但現在市場上的大多數電機由於磁場強度高,在轉子中使用釹鐵硼(NdFeB)稀土磁體。假設永磁體保持不變,轉矩與定子磁極上的繞組匝數乘以輸入電流成正比。為了增加電動機的轉矩,需要增加繞組匝數或輸入電流,但兩種方法都有問題。
  • 東南大學程明團隊特稿:電機氣隙磁場調製行為及其轉矩分析
    因此,有必要對磁場調製行為與轉矩成分進行定義分析,並歸納兩者辯證關係,為分析廣義磁場調製電機的調製行為及電磁特性提供一種新思路。論文方法及創新點根據電機氣隙磁場調製統一理論,基本電機單元可規格化為「勵磁源—調製器—濾波器」三要素的級聯。
  • 縫紉機控制器用無刷直流電機轉矩脈動的研究
    無刷直流電機的平均轉矩比一般的電機高,但是無刷直流電機存在轉矩脈動問題,這是影響無刷直流電機的應用的一個主要原因。 引起無刷直流電機的電磁轉矩脈動的主要原因有3種:齒槽轉矩脈動、因非理想反電動勢引起的轉矩脈動以及換相轉矩脈動。其中前兩者的產生跟電機的製造工藝或者轉子磁鋼充磁不理想有關,可以通過對電機本體的改造加以抑制。
  • 釹鐵硼永磁同步電機還有有哪些研究熱點呢?
    釹鐵硼永磁同步電機的轉矩特性 為了提高電機的轉矩特性,許多學者和研究機構在永磁同步電機的結構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革新,並且取得了許多新進展。為了解決槽寬和齒部寬度的矛盾,開發了橫向磁通電技術,電樞線圈和齒槽結構在空間上垂直,主磁通沿著電機的軸向流通,提高了電機的功率密度;採用雙層的永磁體布置,使得電機的交軸電導提高,從而增加了電機的輸出轉矩和最大功率;改變定子齒形和磁極形狀以減少電機的轉矩脈動等。釹鐵硼永磁同步電機的弱磁擴速能力 採用弱磁控制後,永磁同步電機的運行特性更加適合電動汽車的驅動要求。
  • 電磁仿真可以輕鬆解決馬達齒槽扭矩並節省大量磁鐵材料
    電磁場數值計算法和解析法廣泛應用於永磁馬達漏磁的設計中,採用有限元分析磁極的磁通密度的分布情況,並根據對密度的分析來確定永磁體的尺寸。在馬達的繞組發生了磁飽和,馬達工作中會產生馬達外殼發生磁飽和,可通過增加馬達外殼的壁厚和保磁圈,可慮到馬達安裝的結構起到保磁效果,該結構滿足設計目標。根據經驗,外殼材料厚度在1.5mm以下選用保磁圈,超過1.5mm,在成本和安裝強度下,要外殼要選擇一體成型,捨棄保磁圈設計。
  • 採用齒冠開槽法降低齒槽扭矩
    齒槽扭矩是永磁電機繞組不通電時永磁體和鐵芯之間相互作用產生的轉矩,是永磁電機固有現象。齒槽力矩對電機性能有時會帶來嚴重危害,例如在變速驅動中,當齒槽力矩頻率與定子的諧振頻率相同時,齒槽力矩產生的振動和噪聲將被放大;另外在高精度的位置和速率系統中,齒槽力矩將成為系統的主要幹擾源,特別是當齒槽力矩的頻率超出系統帶寬時,便成為不可抑制的幹擾,降低了系統精度,電機低速運行時齒槽力矩的作用更為明顯。齒槽力矩的抑制有很多方法,如採用合理的極槽配合、增加磁力線夾角、斜槽或斜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