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灣地區被稱為「蚊子王國」,高峰期一巴掌甚至能拍死100多隻蚊蟲,駐守此地官兵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處理殺滅的蚊子,點燃牛糞艾草的混合物燻蚊子打籃球,帶著頭套,穿著棉襖巡邏就是夏天的常態,這吃瓜群眾不禁有個疑問,這新疆北灣的蚊子怎麼會那麼誇張?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北灣的蟲子一把抓」、「三個蚊子一盤菜,十個蚊子咬死牛」,這就是新疆北灣的真實寫照,北灣的蚊子能和吐魯番齊名,想必也知道它們厲害了吧!但各位可能不知道的是,北灣還是全球四大「蚊子王國」之一,其他三大是南美的亞馬遜河、非洲的查德湖和坦葛爾喀湖!
在新疆額爾齊斯河畔的北灣地區,這裡河道沼澤密布,氣候非常適合蚊子繁殖,由於水源眾多,且沼澤死水一潭,或者流速十分緩慢,為蚊子提供了超級繁殖的好地方,所以在每年的6月開始到8月底秋天來臨的這段時間內,瘋狂繁殖後的蚊子密度高達每立方米1700隻!
北灣最要命的蚊子是俗稱的小咬,南方地區也稱瞎蠓,不過新疆的瞎蠓指的是牛蠓(牛虻),堅硬且鋒利的口針能輕鬆穿透牛皮,所以被牛蠓一口下來,這得脫層皮!北灣的小咬有三種:小咬、小黑點和小硬殼,比起令人害怕的牛蠓來,小咬是無孔不入的,它們個體很小,幾乎透明,飛行非常隱蔽,不太容易看到!但它們咬起人來一點都不遜色,不僅長包,還很容易感染流膿,非常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而小黑點則更小,其隱秘程度甚至超過小咬;小硬殼軀體堅硬,一巴掌拍下去,可能你一位拍死了,但放手瞬間就直接跑了!北灣最令人害怕的地方其實在於晚上到處蚊子咬,這裡是全天24小時蚊子肆虐,大太陽底下正是蚊子覓食的好去處,所以這裡的蚊子實在是太瘋狂了!
數數有多少只?
這麼高密度的蚊子,所以官兵們出行必須要「全副武裝」,除了配備好武器以外,還要穿上不露皮膚的長外套,帶上手套,紮緊褲腳,還要帶上猶如養蜂人的面罩,而且這個面罩的孔徑要比養蜂的面罩細得多,因為養蜂的面罩孔徑太大,小咬可以直接鑽進來,根本就擋不住蚊子!
特別是在「中哈39號界碑」處,這裡的蚊子密度比其它區域都高,伴隨官兵們的巡邏犬總是被咬到衝進水裡,打溼全身,不願意上來!而且在北灣邊防史上曾經有7條軍犬被蚊子活活咬死!這蚊子厲害可見一斑。
所以在北灣的軍犬待遇應該是全國最高的,因為連狗窩都有蚊帳,一回到駐地,狗就躲進蚊帳裡不出來了,它們也害怕無孔不入的蚊子!
邊防戰士們的防蚊升級歷史
早期條件比較差的時候只能裹棉衣,穿雨衣,纏毛巾,但這在夏天,儘管新疆的晝夜溫差比較大,但這大白天實在受不了,因此在後來配發了第一版防蚊服,頭部是透明紗網,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但早期材料不耐磨,容易破損,領口袖口容易鑽進蚊子!
2002年時配發了第二代防蚊服,布料厚非常耐磨,防蚊效果極佳,但缺點也非常明顯,就是透氣性不太好,悶熱,巡邏時非常耗費體力,有戰士還在巡邏過程中中暑暈倒!
2007年時配發了第三代防蚊服,除了面部的面紗外還增加了透明窗,方便巡邏時觀察瞭望,而且衣服都是雙層網狀結構,透氣與防蚊效果極佳,戰士們都非常喜歡三代防蚊服,當然除了物理防護外,還有化學藥物配合,為官兵們提供全方位的保護!
2015年9月,更新款的防護服配發,除了防護效果更佳以外還在肘部和膝蓋增加了護膝和護肘,避免訓練時這兩個位置的磨損造成防護失效!除了這些外,還有保護營區的大功率太陽能滅蚊設備,官兵每天起來倒掉的那些蚊子就是這個設備的功勞!
辛苦了,駐守在祖國邊疆的子弟兵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