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8000元,線上辦公,經驗不限」「1元解鎖你的聲音變現技能」……最近,在不少微信公眾號文章、視頻平臺、音頻軟體中,充斥著大量的配音廣告,這些廣告聲稱,通過線上幾期課程的培訓,可以讓零基礎的人變成專業的配音員,通過對視頻、有聲讀物等配音,讓你足不出戶就有一份相當可觀的收入。
記者調查發現,廣告中「1元解鎖」的課程是一些錄製好的配音基礎學習課件視頻,配音工作也並非是這些培訓機構口中的「低門檻高收入」行業。
記者體驗:1元課之後需再交高額學費
最近許多網友發現,在微信、B站、喜馬拉雅等平臺看到許多配音培訓機構投放的廣告,只需要1元,就能讓沒有任何基礎的人都可以靠一部手機配音賺錢。
記者嘗試從不同平臺點擊封面不同的廣告連結,竟然都彈出了完全相同微信公眾號,關注該公眾號後,系統會發送1元購買學習配音課程的連結。點擊進入後看到,課程標註原價259元,現在僅需1元,限前100名優惠,購買課程需要添加手機號,並選擇年齡區間。同時,該產品備註顯示「本產品為虛擬物品,一經購買,概不退還」。
在支付了1元費用後,記者獲得了一份錄播視頻課,打開指定APP後看到,錄播視頻課共有11節,內容為配音的基礎學習,以PPT視頻的形式進行講解,內容均為普通話中聲母韻母、前後鼻音、輕重格式以及不同聲調的發聲方式等。
11月18日,記者微信收到一名「助教老師」的邀請通知,添加微信好友之後,「助教老師」首先發送了一段散文,對記者進行「基礎聲音的了解」,之後提供一個「特邀講師」在線教學的二維碼,並且告知課程內容包括一些有聲主持、配音藝術的零基礎教學,課後怎麼訓練等等,還會穿插著講一些行業前景,如何找兼職資源等。
記者體驗後發現,大約2個小時的課程中,之前所說的課程內容實際上只用了一半時間,之後大量的時間裡,「特邀講師」都在介紹該培訓機構的師資力量、合作機構、課堂福利、課程學費等情況。
根據「助教老師」提供的課程表,全部課程分為三個階段用時6個月,價格為5832元-7480元不等,學費提供12期的免息分期,每月400元-600元左右不等。「助教老師」介紹,購買課程需要先預付200元定金,前8名有優惠禮包,剩餘學費通過掃描指定二維碼分12期付款,通過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正規平臺辦理,辦理之後從下個月開始扣除第一筆學費。從當天課程回復來看,有不少人都交了200元的定金。
專業人士:配音不是速成賺高薪的行業
除了以「低門檻高收入」誘導消費者分期貸款之外,6個月的速成培訓本身也並不是那麼靠譜。不少專業人士表示,配音行業除了從業者本身的天賦條件,還需要大量的練習,絕不是一個可以速成賺高薪的行業。
記者在體驗過程中發現,培訓老師大力推薦分期付款購買課程,讓人感覺機構不像是在賣課程,更像是搞培訓貸款。不過,不少網友在聽過「特邀講師」的課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購買後續課程。網友curry告訴記者,自己主要是被學員作品吸引的,「那些作品確實很優秀,我感覺自己的條件也不比他們差。」
對此,延安同聲語言藝術教育校長姬婷告訴記者,如果是學過播音主持或者表演專業的人,在有一定基礎的情況下,是可以通過短期培訓進行能力提升的,但對於零基礎的普通人來說,沒有任何一位老師敢保證能讓對方在短期內「學成出師」。因此,即使這些作品確實出自培訓機構學員之手,也不太可能是零基礎的「小白」經過簡單培訓後完成的。
電視主播:業餘愛好者很難脫穎而出
這類培訓機構能有如此吸引力,與其廣告中對於配音行業本身體面而又高收入的特點有很大關係。根據培訓機構提供的渠道顯示,能夠進行配音賺錢的有網站平臺、APP入駐主播等,這些配音工作有的按每小時衡量,有的按字數計算,收入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不過,配音行業真的如這些培訓機構所說,有這樣大的職位空缺等待人們去填補,真的有如此高的收入嗎?
陝西廣播電視臺《全省新聞聯播》主持人耿萬崇介紹,他在一些平臺也嘗試過有聲讀物的配音,一般來說,一部作品會有很多人同時參與試音,試音形式為海選,多人一起競爭,只有對方滿意或者最優的那一個才能得到這個賺錢的機會,而得到這個機會之後,也不是人人都能拿到廣告中打出的高額配音價格,對於一般人來說,一小時純錄音的報酬大多不到100元,而生產一小時音頻需要備稿、錄音、剪輯、製作等過程,最少也需要兩三個小時工作時間。
「配音是可以賺錢,但也一樣需要面對市場競爭。現在每年各大正規院校都有無數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的學生,加上一些在這個行業工作多年的從業者,他們不僅受過專業訓練,而且還有豐富的學習和實踐積累,一個只學了幾個月的業餘配音員想要在這種環境下脫穎而出,難度可想而知。」耿萬崇告訴記者,在平臺上進行有聲讀物的配音門檻不算高,但想賺錢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如果是影視作品就更加困難,即使是專業的主持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
法律人士:平臺發布虛假廣告應承擔責任
近年來,隨著手機網際網路的發展,網絡課程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隨時隨地、利用碎片時間就能開展學習,相比於線下課程價格也低了很多。然而,課程質量無法保障、收費難以監督,虛假廣告宣傳等也成為網絡課程亟待解決的問題。
低價吸引試聽+高額後續收費+誇大就業前景的廣告,是包括配音、外語、動畫設計在內許多培訓機構慣用的套路,這些廣告中大多將0元、1元的學費與幾千上萬元的高薪放在一起,吸引消費者眼球,許多網友都是一開始衝著廣告上的低價課而來,可進來後卻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對此,許小平律師事務所丁輝律師認為,培訓機構對外的廣告中註明僅需要1元錢進行培訓,但當消費者進入學習時,卻被要求支付全部課程費用,甚至提出分期付款的模式,該廣告明顯存在欺騙、誤導消費者的內容,應被認定為虛假廣告,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布廣告,責令廣告主在相應範圍內消除影響,並對其進行相應處罰。同時,網絡平臺作為廣告發布者,沒有盡到其審慎審查義務,對廣告的真實性以及廣告是否存在欺騙、誤導消費者內容進行審查,也應承擔相應責任。
丁輝律師提醒,消費者在看到明顯低於市場價位的廣告要特別注意,提高自身風險防範意識,防止受騙。發現此類情況,可第一時間向消費者協會及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由職能部門進行查處,也可與發布廣告的網絡平臺聯繫,要求其進行查證並下架廣告,或通過媒體對類似事件進行曝光。
本報記者 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