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來源:東方網 時間:2021-01-12 14:34:12
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有序開展的關鍵當口,卻有不法分子利用群眾的需求,藉機進行簡訊詐騙活動。這種行為不僅逾越了法律紅線,更挑戰道德底線,必須予以嚴厲打擊。(1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
記者的調查顯示:新冠疫苗凝聚著科研人員的心血,被公眾寄予厚望,是打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硬仗的一個關鍵所在。但令人憤怒的是,一些不法人員卻藉機仿冒「預約新冠疫苗接種」等名義,發送含有木馬病毒、釣魚網站連結的簡訊,實施詐騙。對這種新型詐騙方式大家應該提高警惕,相關部門必須也一定會對其露頭就打、毫不手軟。
對於「預約新冠疫苗接種」的謠言,國家有關部門已經第一是時間在媒體上發布了闢謠公告。這是積極的回應。但是,還需要跑贏「疫苗詐騙」,不能輸給「疫苗詐騙」。
對於「全民免費注射新冠疫苗」,老百姓都有著強烈的期待,因為注射疫苗是抵禦病毒侵襲的最有效的屏障。在發布了「全民免費注射」新聞之後,各地百姓都期待能夠儘快注射新冠疫苗。正是因為有了對注射疫苗訴求的期待,才給了「疫苗詐騙」生存留下了空間。新出現的「疫苗簡訊詐騙」極具迷惑性,不僅騙老百姓的錢,更傷老百姓的心,還擾亂了疫苗接種的正常秩序。
這就要求執法部門堅持「露頭就打」的嚴厲態勢。對於藉助網絡平臺和手機簡訊發布「疫苗詐騙」信息的人,要實現最嚴厲的打擊,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早在去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就聯合出臺《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其中明確了假借研製、生產或者銷售用於疫情防控的物品的名義騙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以詐騙罪定罪處罰。因此,提升打擊標準,打疼,打狠,不能心慈手軟,不能按照普通的詐騙案件處理,甚至可以是「罪加一等」。
要「露頭就打」更要「掐斷苗頭」。「疫苗詐騙」是新的詐騙方式,說明一些不法人員已經到了厚顏無恥的境地,其造成的危害是嚴重的。因此不能給「疫苗詐騙」留下露臉機會。其實,這類騙局採取的辦法依然是「老掉牙的方式」,那就是藉助網絡平臺,藉助手機簡訊,藉助朋友圈發布虛假信息。治理這種詐騙並不複雜,一個方面是需要約束各家平臺,都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誰的平臺誰約束,誰的平臺出了事情,誰就要擔起責任。不能讓網絡平臺,手機簡訊,微信朋友圈成為不法人員的幫兇。
當然作為老百姓還需要多關注正規媒體的此類消息,不要被「謠言」收割了「智商稅」。總之,「疫苗詐騙」不同於普通的詐騙,必須在打擊上實現重拳出擊,多嚴厲的處罰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