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進口水溶肥,很多人的反應是「產品效果不錯,但是比國產水溶肥貴!」。關於兩者之間的價格差異,究竟是什麼方面的原因導致的呢?
進口水溶肥和國產水溶肥從含量上、原料上、生產工藝和核心物質上,又有什麼樣的區別呢?小編從事農業水肥領域銷售一線十年了,剛接觸這個行業的時候,也曾疑惑過,但是隨著的深入接觸,弄懂了兩者之間的區別。藉此機會,給大家深入分析一下,進口水溶肥和國內水溶肥的區別。從而解決或者避免,我們在農業生產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一、進口水溶肥與國產水溶肥——含量的區別。
進口水溶肥在進入海關或者代理公司時,都會再次檢測產品的含量,而且含量一般會高於實際含量。但國產水溶肥,有些企業為了追求利益化,往往會在含量上做一些手腳,比如說微量元素添加的多與少或者不添加,不僅會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對效果也會打折扣。
二、進口水溶肥與國產水溶肥——原料的區別。水溶肥原料等級一般分為:農業級—工業級—食品級(由低到高),每個等級的原料差距幾千元一噸,因此原料是辨別進口水溶肥與國產水溶肥的區別之一。好的原料不僅能快速為作物補充營養,而且鹽分低、不含有害物質和過量的重金屬,使用安全,對作物根系和土壤沒有傷害。
三、進口水溶肥與國產水溶肥——生產工藝和核心物質的區別。說起生產工藝,在現代農業生產中尤其重要。雖然,作物在每個階段需求不同配方的施肥方案。但是,從營養學和土壤學角度來講,養分的吸收、利用和互相之間的拮抗作用,也是對作物的長勢、產量和品質,起到重要的作用因素。往往國產水溶肥(此指大量元素),絕大部分採用的是「摻混技術」,就是把一些單一元素採購回來後,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放入一個容器裡進行混拌。我們暫時不先評判原料的選擇怎麼樣,光分析大量元素中的微量元素,按照國家標準,大量元素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一般在0.2%-3%之間。
那麼問題就來了,一噸等於2000斤,微量元素只佔其中的4-60斤(微量元素比較貴,大部分企業會按照國家低標註執行)。因此,常規的生產工藝(摻混技術)就無法達到養分的均勻度,對作物的長勢、產量和品質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進口水溶肥不僅突破了常規的生產工藝,而且還掌握了核心領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進口水溶肥——夫沃施公司生產的沃葉粉劑大量元素水溶肥,利用國際先進的「小分子化學合成技術」,把好的原始原料,提煉到小分子,更利於作物根系、葉片吸收。又採用「螯合工藝」,做到每一粒都是晶體形狀,讓養分更均勻,大大提升了肥料的利用率和養分之間的互助作用。
另外很多操作過進口水溶肥的經銷商,以及使用過的種植戶,會發現在所有的產品中,只有沃葉系列的每個產品,添加了核心物質「多聚體免疫球蛋白」,大大提升了作物的抗病能力和修復能力。

水溶肥-沃葉大量元素水溶肥用戶見證
進口水溶肥與國產水溶肥區別,經過上述的清楚劃分,相信能夠幫助你選購到一款心儀的產品。在農業生產中,得到更大的收穫和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