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邊,很多時候「形象工程」這個詞被用爛了,成為形式主義的貶義詞。但是在朝鮮,導遊似乎還不知道這個變化,她經常指著金字塔形的柳京飯店、高大的人民大習堂說,這是我們的形象工程。
而最讓我們感覺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發現朝鮮沿街居民樓的窗口擺滿鮮花,陽臺上沒晾衣服被子的,導遊說這也是形象工程。
我們問導遊,從什麼時候開始老百姓開始做這個形象工程的?導遊介紹說,是從2012年以來實行的規定,這項規定主要針對沿街的居民樓,是為了給外國遊客一個好印象。
其中,擺鮮花是為了展現朝鮮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能晾曬衣物、被褥是為了環境的整潔。
據了解,這些措施一開始實施的時候,很多家庭不理解,嫌麻煩。
這時候特殊體制下的社區管理模式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朝鮮社區的人群非常固定,流動性小,很多社區居民是同一個或幾個國營單位的職工,於是單位上就免費提供了盆花,社區裡的管理人員親自登門送花,專門人員詳細告訴養殖方式,還會定期上門提供幫助。久而久之,養花的習慣就形成了。
當然,對於不能在陽臺晾曬被褥、衣服,很多人還是不適應的。但臨街的畢竟還是少數,針對這種情況,個別單位會提供補助,發放一些米票、飯票等。於是居民心滿意足了。
近年來,朝鮮大力發展旅遊業,吸引中國、俄羅斯、歐洲等國家的遊客,為了給這些人留下良好印象。除了擺鮮花外,朝鮮還統一對沿街外牆進行了裝修。
在我們身邊,建築裝修一般都是做玻璃幕牆,但在朝鮮,就是粉刷塗料。不是我們概念中的灰撲撲,而是綠色、橙色、米黃色等鮮豔的色系,讓人賞心悅目。
但是,我們也發現,在背街的一面,很多樓房牆體甚至沒有做外牆裝飾,水泥面光溜溜的。據導遊介紹,這樣做既有形象面子,更節約了資源。
觀察臨街居民宿舍樓的時候,我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小細節:這裡的窗戶普遍沒有安裝防盜窗,沿街門市也看不到攝像頭。
問起這個事情,導遊自豪的說,我們的人民安全感強。她已經有好久沒聽到過小偷這個詞了。在朝鮮,由於流動人口比較少,即便有,也管理得很嚴格,因此彼此都知根知底的,一個小區裡來個陌生人很是咋眼,不等你偷東西,就有人上來盤問了。
另外很關鍵的一點,朝鮮民間對小偷零容忍,一旦你戴上了這頂帽子,周圍鄰居、親戚朋友都瞧不起你,甚至家人出門也會抬不起頭來。
不過從導遊姐姐的嘴裡我們也了解到,朝鮮人家裡也實在沒什麼可偷。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在大巴車偶爾經過的一些小區裡,我們發現了盆花、被子、防盜窗並存的現象。(配圖部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