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老先生的《射鵰英雄傳》中,鐵掌幫幫主裘千仞可是輕功了得,當然不丟周伯通追殺時,以一招「輕功水上漂」逃之夭夭,但水上漂的功夫不只是出現在武俠小說中,大自然中的一種蟲子就會。
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或許都見過一種長得像大蚊子一樣的昆蟲以一種令人傾羨的輕盈步法,在水面上飛快地來回滑行和跳躍,姿態很是美妙,速度快得令人眼花繚亂——水黽(mǐn)。
水黽,俗稱「水母雞」、「水馬」或「水板凳」,是一種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溼地中常見的小型水生昆蟲,有6條細長的腿,身長大約1釐米,可在水面划行。
當水黽停棲在水面的時候,我們可以觀察一下,它的足尖碰到的那片水面,都是向下凹陷的。不管水波如何湧動,它的腳都不會刺破這層張力而導致弄溼身體,這是動物界非常奇妙的現象之一。
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浮力和液體密度、重力加速度、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科學家發現水黽的足上有數以千計分層排列的微剛毛,並在表面形成螺旋狀納米結構的溝槽。這些溝槽能夠吸附空氣形成一層穩定的氣墊,從而使水黽能夠浮在水面上,即使是下雨或急速流動的水流也不會使它們沉沒。這也是它會「水上漂」的原因。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它們的速度,它們可以在水面上以每秒鐘100倍身體長度的距離滑行(1.5m/s), 一個1米8高的人必須以每小時640公裡的速度遊泳才能趕上它們的速度。
別看它長得有點像蚊子,其實它還是益蟲,可以吃水中其他害蟲的卵,算是蚊子幼蟲的剋星,比如說蚊子就喜歡把卵產在水中,而水黽恰好能吃掉一部分。除此之外,水黽還喜歡吃一點水面上的浮遊物,從而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據說水黽本身還可以作為一味中藥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