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重慶發生強風暴雨天氣,據稱重慶龍捲風是強對流氣候所致。強風暴雨天氣已造成多人死亡,十萬群眾用電受到影響。
記者6日晚從重慶墊江供電公司獲悉,5月6日凌晨的強降雨導致墊江縣20個鄉鎮出現大面積停電,當地數十萬群眾用電受到影響,截至晚上6點,墊江13個鄉鎮供電得到恢復。
從5日夜間開始,重慶各地出現了一次明顯的降溫降雨伴隨局地強風雹和暴雨天氣過程。截至6日12時,重慶18個鄉鎮達大暴雨,103個鄉鎮達暴雨。其中,大風、冰雹、暴雨致重慶墊江縣多處房屋垮塌,災害造成20人死亡、173人受傷。
據重慶墊江縣供電公司初步統計,在此次災害中,重慶墊江縣共倒塌電桿120根,斷裂電桿536根,高低壓電力線路斷線461處,電力線路跳閘20條,當地沙坪、曹回、新民等20個鄉鎮在災情發生後出現大面積停電,預計損失金額達110.88萬元。
據了解,災情發生後,當地電力公司隨即啟動了搶修應急預案,出動了300多人次搶險隊伍和20多臺車輛對輸電線路、變電站進行巡查、搶修。
截至6日晚6點,墊江13個鄉鎮供電得到了恢復,當地沙坪、曹回、新民等7個鄉鎮供電線路仍在緊張搶修中。
民警講述黑夜救援經歷
5月6日凌晨1時許,重慶市梁平縣回龍鎮、屏錦鎮突遇大風冰雹強對流天氣,中心風力達到11級,風速每秒30米。大風將樹木連根拔起,房屋倒塌,農田被毀,個別受災群眾被掩埋在廢墟下。該縣受災人口15萬餘人,死亡6人,受傷49人。
災情發生後,重慶市梁平縣公安局在第一時間趕到災害現場,組織消防官兵、公安民警和幹部群眾積極開展自救。據中共梁平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現場指揮長遊清波介紹,該局指揮中心於5月6日1時30分接警,接警後立刻組織了交巡警、治安、刑警、派出所等120餘人警力趕到現場開展救援:一是組織消防清除路障,交巡警對道路實行交通管制,為救助傷員開闢綠色通道;二是組織開展救助傷員和挖掘被埋群眾工作;三是勸導疏散周邊群眾,及時撤離到安全地帶;四是開展危險路段和房屋排查,嚴防次生災害的發生。
直到6日18時許,當地救援工作基本結束,全體民警連續奮戰近16個小時,搶救出受困群眾31名,就地安置受災群眾150餘戶400多人。在寒風暴雨救援中,有三名民警因公負傷,多名民警患上感冒。 、新民等7個鄉鎮供電線路仍在緊張搶修中。
今日凌晨,剛從救災現場回到縣公安局的該局治安大隊教導員陳宗鎮向記者講述了黑夜緊急救援的細節。
6日凌晨1點多,忙碌了一天的梁平縣治安大隊教導員陳宗鎮回到家,正準備臥床休息。突然手機鈴聲響起,指揮中心打來電話稱,在回龍鎮寒嶺村,有三名群眾被埋在倒塌的房屋裡,需要火速前往救援。
陳宗鎮立即帶領縣局集結的第一批人馬上了車。行程還沒到一半,陳宗鎮就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外面漆黑一片,汽車的雨刮器即使開到最大檔,仍然看不清前面的道路,街道上積滿了水,到處一片汪洋,大風不時夾雜著指頭大的冰雹敲打在車窗上。一車人的表情開始嚴肅起來,大家的心都繃緊了。
突然,譁啦一聲巨響,一棵幾人合圍的大樹被攔腰折斷,橫在公路中央。大家馬上下車,逆風艱難地搬開大樹,繼續前行。
接著,一棵,兩棵……越來越多的大樹倒在了路上,再也無法開車前進,而此地距寒嶺村還有1裡的路程。下車步行!再這樣開下去,一是危險,二是時間來不及了,早一分鐘趕到,埋在廢墟裡的群眾就多一絲生還的希望。
在呼呼的寒風中,大家丟棄了雨傘,手挽手,一步步向寒嶺村邁進,遠處的寒嶺村一點燈光都沒有,只聽到大風的呼嘯聲和樹枝折斷的脆響。
終於到了,現場一片混亂。道路已經被大風颳斷的竹林遮得嚴嚴實實,有的屋頂被掀翻了,有的被倒下的大樹砸中了屋梁,有人被埋在瓦礫和磚頭堆裡,呻吟聲、呼救聲、狗吠聲不絕於耳。看到陳宗鎮的隊伍,一為老鄉激動得哭了出來,手指向一堆漆黑的瓦礫,語無倫次地說:「那裡……三個人……」
就是這裡,立即救人!
狂風夾著冰雨使勁地往民警身上灌,頭頂的殘簷斷掾支支作響,隨時有掉下來的可能。指甲破了,民警們全然不顧,大家只有一個信念:救人!經過近半小時發掘,大家終於摸到了被埋人員的身體,一個老人,兩個孩子,三人昏迷不醒,需要立即送往醫院。
但折斷的樹枝此時卻成了生命紅線的攔路虎。「不行,必須馬上組織人員清理路障,為生命開闢綠色通道」。
陳宗鎮作出如下安排:他和另外幾名民警到前面開路,負責清理路障,剩下的民警負責將傷者抬出寒嶺村,送往醫院。
就在清理路障時,陳宗鎮的腳下滑倒了,重重的一跤跌得他疼痛欲裂。他坐在路上愣了幾秒,馬上回過神來,又爬起來和大家一起,用柴刀斬斷枝椏,用手拖開難纏的荊棘。終於,生命的綠色通道打通了,一名名傷員得以順利運出,為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等到運送完最後一名傷員,陳宗鎮跟隨救援隊伍來到回龍鎮衛生院時,突然感到腳踝鑽心似的疼痛,腰也直不起來了。這時他才鼓起勇氣對醫生說:「醫生,你幫我看看,我的腳怎麼啦?」
面對腫得像饅頭的腳踝,醫生告訴陳宗鎮:「我們這裡現在停電了,你需要馬上到縣城的醫院作X光檢查。」
在梁平縣第二人民醫院,醫生說陳宗鎮的踝關節扭傷、腰部軟組織挫傷,需要住院觀察。得知自己並無大礙後,陳宗鎮又緊跟救援隊伍回到寒嶺村,挨家挨戶清理人口、排查危房,直到深夜才一拐一瘸地回到家。
我們趕到陳宗鎮家裡時,他的妻子正在給他擦紅花油,看著腫脹的腳,陳宗鎮有些不好意思。
樹木連根拔屋頂被掀跑
「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風,好像要把房子整個掀起來」、「瓦片掉落、樹木折斷的聲音聽得非常清楚,孩子都被嚇哭了。」6日下午,談起凌晨時的強風,重慶墊江、梁平等地的居民驚魂未定。
5月6日2時許,重慶市墊江、梁平、涪陵、彭水等12個區縣遭受了一場罕見的大風、冰雹、暴雨災害。截至5月6日17時,災害已造成29人死亡、1人失蹤、180餘人受傷。災害還損壞了5萬多間房屋,其中6240間倒塌。目前受災人口已達89.78萬人,71097人被緊急轉移安置。
據重慶市政府應急辦介紹,農作物也在此次災害中受到重創,全市受災面積達13263.3公頃,絕收面積1392.3公頃;電力、通信、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和工礦商貿企業不同程度受損。因災直接經濟損失約4.2億元。
記者在受災最重的墊江縣沙坪、新民等鄉鎮看到,大量樹木被折斷甚至連根拔起,一些樹木傾倒在道路中間,多處廣告牌掉落或變形,農田裡農作物受損嚴重。
據了解,墊江縣全縣因災死亡20人、受傷173人;房屋垮塌1960間、受損22500餘間;農作物受災面積37.68萬畝,死亡大牲畜2843頭、禽類10.5萬隻;緊急轉移人口28000人。全縣直接經濟損失約1.2億元。
在梁平縣的回龍鎮,有500多間房屋垮塌、8000多間房屋受損;6人因房屋垮塌死亡,52人受傷(其中確診重傷2人);3所小學被迫停課。
災害發生後,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薄熙來,市長黃奇帆立即作出指示,要求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開展搶險救災,精心救治傷員,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重慶市副市長馬正其率領相關單位負責人趕赴災區,組織指揮搶險救災。市政府啟動了氣象災害Ⅱ級應急響應。
11級強風並非龍捲風
增溫過快,不穩定能量聚集,南下冷空氣觸發所致罕見的大風、冰雹、暴雨災害引起重慶市民廣泛關注,有網友驚呼「龍捲風來了!」不過,重慶市氣象部門表示,此次超強狂風雖帶來了嚴重的災害,但並不是龍捲風。
重慶市氣象局分析了這次大風、冰雹、暴雨災害的成因——受中高緯大環流形勢影響,重慶市5月5日出現晴熱高溫天氣,氣溫迅速回升,各地最高氣溫普遍升到30—34℃,本地不穩定能量急劇積累,同時,北方冷空氣到達四川盆地北部邊緣。5月5日夜間開始,快速南下的冷空氣觸發了不穩定能量的強烈釋放。重慶市自西向東不斷有強對流雲團生成,部分對流雲團前部形成了很強的下沉氣流,導致地面形成強烈大風;部分地區由於不斷有對流雲團生成或移過,形成強降水。
總的來看,此次災害是由於前期增溫快,不穩定能量積累,在冷空氣的觸發下形成了強雷雨大風和冰雹過程。
「這次氣象災害應屬於特強風雹。」重慶市氣象臺副臺長陳貴川告訴記者,此次強對流天氣過程,部分鄉鎮瞬時風速達到了11級(28.5—32.6米/秒)。6日凌晨,墊江縣沙坪鎮出現31.2米/秒的大風,梁平縣回龍鎮出現30米/秒的大風,均為該區域歷史最高紀錄。
陳貴川介紹說,「30米/秒的風速相當於108公裡/小時的速度,破壞性非常強,加之災害發生在夜間,因此出現房屋倒塌數量大、災害損失重的情況。」
他說,雖然重慶市氣象臺已提前預報了「局部地區有短時雷雨大風」,但在哪個地方、什麼時間發生這類強對流天氣過程,很難精確預報。「這種極端天氣,有時只能在此前很短時間才能作出判定,這個時候要通知群眾防範也已經比較困難了。」陳貴川說。
帳篷內,圍坐蠟燭前吃晚餐;力爭20天完成房屋維修
墊江縣新民鎮明月村一組村民董建國的房子因災垮塌,妻子遇難。「鄰居們幫我在廢墟中救出了5歲的外孫」,67歲的董建國告訴記者。村民組長趙平華提出,讓董建國帶著外孫先暫住到他家。
6日晚20時,在墊江縣沙坪鎮李白村,記者見到消防官兵正在為災民搭建帳篷,這是政府為災民提供的臨時住處。在一頂已搭好的帳篷內,68歲的村民董延華一家六口正圍坐在蠟燭前吃晚餐。老董家的房屋被狂風颳倒,幸好只有一人受輕傷。
記者從重慶市政府有關部門了解到,對因災死亡人員,政府部門將按每人1.5萬元的標準撫慰家屬;受傷人員已安排到醫院救治;受災住房安全檢查和維修加固工作同時展開,維修工作力爭在20天內完成;搶修隊伍正在修復損毀基礎設施,確保道路暢通及人畜飲水設施、電力、通信恢復;市政府下撥救災資金1200萬元,重點解決受災群眾生活安置、傷員救治和房屋恢復重建。
梁平縣採取搭建帳篷、配送食品、發放棉被衣物和動員受災群眾投親靠友等措施,安置受災群眾。縣民政局已為受災的回龍鎮災民送去帳篷324頂,配送應急食品5000份,發放衣物棉被500床,還提供了應急燈和蠟燭。回龍鎮政府採取應急發電方式解決臨時用電,預計7日全鎮各村可恢復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