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近日,瑞安葉先生為了消滅家裡的老鼠,用了一包從地攤上買過來的「毒鼠藥」。沒想到家中的老鼠沒見少一隻,家裡的狗反倒被毒死了,就連十個月大的兒子也中了毒,所幸發現及時,經過醫院搶救才脫離了危險。□晚報記者王驍
男孩疑似中毒出現驚厥
4月19日,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育英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綜合病房內,小偉(化名)在父親葉先生的懷裡嬉戲,很是頑皮,葉先生看在眼裡,喜在心上。早在一周前,他卻因為這個小傢伙生病被嚇得夠嗆、坐立不安。
4月12日那天,小偉突然出現了抽搐(驚厥)、口吐白沫,葉先生夫妻倆趕緊把小偉抱去醫院,當地醫院覺得有中毒跡象。這時,讓葉先生想起了家中剛放不久的毒鼠藥,懷疑是不是毒鼠藥中毒,經過簡單治療後,醫院建議立即送溫州治療。後來,小偉就住進了溫州醫科大學附屬育英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綜合病房。
據該院兒童急診綜合病房副主任醫師黃愛蓉介紹,該患兒入院第一天就出現了6次驚厥,四肢強直抖動,並伴有嘔吐,情況還是比較危險的,因為驚厥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而最重要的是要趕快對症解毒。
隨後,醫院就對小偉採取了相關急救措施,採用了止驚藥物、二巰基丙磺酸鈉針、乙醯胺針等進行治療並解毒,經過幾天的治療,情況有所好轉。
十天前家中放了「聞就死」
經過醫院檢查,小偉並非是「毒鼠強」或者「氟乙醯胺」之類的毒鼠藥中毒,這讓醫生感到有些奇怪,難道還有另外成分的毒鼠藥?
據小偉的父母回憶,十天前,他們覺得家中老鼠比較多,就把去年從菜市場地攤上買的毒鼠藥給用上了。葉先生說,他記得當時把毒鼠藥倒在紙上,塞到了沙發底下。第二天,他家的狗就死了,據說是吃了剩餘的毒鼠藥導致抽搐致死。
「現在想起來,兒子當時中毒的症狀跟狗的情況有點像。」葉先生說,不過,小偉是不可能碰觸到這些毒鼠藥。「但是小偉經常坐在沙發上玩,會不會是聞到了毒鼠藥的氣味導致的?」葉先生懷疑道。
葉先生的妻子說,她記得這包毒鼠藥是五元錢兩包買過來的,賣的人說叫「聞就死」,能毒老鼠。
葉先生接著說,為了找到中毒源,他特地去菜市場找賣毒鼠藥的人,但沒找到。「如果光聞味道就出現人中毒抽搐的情況,那就太危險了。」葉先生說。
血液中檢出了「三氯乙醇」
為了弄清楚小偉究竟中了什麼毒,並且對症治療,醫院將血液樣本送到了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307醫院毒檢室。檢測結果顯示,小偉的體內竟然含有「三氯乙醇」的成分。
據醫生介紹,三氯乙醇是三氯乙烯在人體內產生代謝後的產物,應該說小偉是中了含有三氯乙烯成分的東西。
資料顯示,三氯乙烯為無色、易揮發、有氯仿樣氣味的液體,具良好的脫脂性能,廣泛用作金屬部件脫脂去汙,油脂、石蠟等的萃取。它可經呼吸道、皮膚及消化道吸收,吸收後主要分布於脂肪、腦、肝、腎及心臟等。在體內代謝、排洩較緩慢,代謝產物有三氯乙醇、三氯乙酸。
短時內接觸(吸入、經皮或口服)大量該品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現頭痛、頭暈、酩酊感、嗜睡等,重者發生譫妄、抽搐、昏迷、呼吸麻痺、循環衰竭等症狀。
黃愛蓉介紹,這還是醫院遇到首例三氯乙烯中毒兒童患者。幸虧這次家長發現並送醫及時,否則情況會比較危險。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育英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綜合病房主任何時軍說,每年都會接診到十多例誤食毒鼠藥而中毒的患兒,最近接連出現了幾例罕見毒鼠藥中毒病例。為此也再次提醒廣大家長,千萬不要在無證商販、路邊攤購買毒鼠藥。放置毒鼠藥時不要和食品混放,要存放在小兒不能接觸到的地方。一旦發現誤食毒鼠藥,應立即進行催吐,並儘快到醫院救治。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