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報導,民進黨當局在現有形勢下,推行的所謂「新南向」政策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進而一敗塗地。
據數據顯示,臺灣對東協的出口持續下降至較低水平,僅達到432.3億美元,達到歷史新低,這樣看來,民進黨當局已經連續三年在東協出口上呈倒退趨勢。然而更加困擾的是,民進黨當前出口對東協的依存度反而降低,對大陸的依存度升高,這反映出臺灣民進黨當局的「新南向」政策完全行不通,要想與大陸「脫鉤」,保持距離,不依靠大陸發展,這根本不現實。
蔡英文「新南向」一敗塗地
蔡英文在上臺後大力推行所謂的「新南向」政策,試圖將臺灣出口重心從大陸轉移到以東協各國為主的18個地區,從而實現淡化兩岸之間的交流與聯繫,在經濟貿易上尋求替代品。
從出口上來看,「新南向」政策,本應該使東協與臺灣(地區)的貿易來往更為密切。但是由於各方面原因,臺灣(地區)向東協的出口卻逐年降低,除了「新南向」政策實施的第一年,之後的年份出口量逐年衰退,今年前十個月的出口佔比就比去年下滑4.2%,而對大陸的出口佔比反而增加。這說明「新南向」政策其實違背了臺灣市場的客觀運行規律,轉戰東協並不現實。
臺灣高度依賴大陸
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也可以表明,臺灣在大陸的貿易順差很大,使臺灣對大陸的出口量不斷增加。統計數據表明,2020年前10個月,臺灣對大陸享有超過11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而民進黨當局對東協出口量降低的現象進行解釋,聲稱是由於世界範圍的貿易對面向東協的出口產生幹擾,從而對東協的出口持續下降,尤其是今年還受到了疫情影響,對東協的出口更是雪上加霜,並非「新南向」政策的原因。然而網友發現,臺灣在「新南向」政策涉及的地區的貨物出口都普遍下降,民進黨當局糊弄民眾的言論被真實數據揭穿。
民進黨當局的「新南向」政策雖然受挫,但是臺灣經濟如今尚未到崩盤的地步,完全是因為兩岸的經濟情況屬於高度依存狀態,臺灣從大陸得到了高額度的貿易順差,這是撐住臺灣經濟的重要一環,如果這一環缺失了,那麼臺灣經濟將會面臨難以想像的災難。
雖然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只是一步嘗試性的決策,但是如今臺灣的經濟情況已經有所預示,蔡英文想跟大陸「脫鉤」,這招根本行不通。未來大陸與亞太地區許多國家將通過RCEP完成區域經貿整合,民進黨當局如果繼續現狀,經濟必定會被孤立,到時候必將遺患無窮。
未來何去何從,蔡英文應當深思熟慮,不要拿老百姓的經濟利益作為政治博弈的資本,若最後失敗,必將全盤皆輸。
文丨常樂 校丨竹染
免責聲明:本文由《看見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來源: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