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比特幣這個名詞頻繁出現在我們眼前,而比特幣的歷史是怎樣的呢?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看一看比特幣的歷史與發展。
究竟什麼是比特幣呢?維基百科給出的解釋是:一種基於去中心化,採用點對點網絡與共識主動性,開放原始碼,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加密貨幣,比特幣由中本聰(化名)於2008年10月31日發表論文,2009年1月3日,創世區塊誕生。
通過維基百科可以知道,比特幣從誕生到發展,如今只有十年時間,其發明者中本聰也只是一個署名,人們並不知道中本聰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團隊,無數人為此都聲稱自己是中本聰,但至今沒有人能真的證明自己就是中本聰本人。
比特幣的發明者尚且如此神秘,比特幣對於很多人來說更是一個說不清的謎,很多人很早就聽過這個詞,但依舊無法明白比特幣到底是什麼。
而最早的記錄,是中本聰在創世區塊中留下「2009年1月3日,英國財政大臣在第二次拯救銀行的邊緣」的註解,這句話也是當天英國《泰晤士報》的頭版標題,而2009年正是全球金融危機的關鍵時刻,比特幣的出現被很多人認為是拯救傳統貨幣的標誌性事件。
傳統貨幣的發行是靠央行這個中心機構調控,但很多時候還是會有通貨膨脹發生,比特幣則避開了中心機構發行的方式而選擇了挖礦的方式來發行。
跟傳統貨幣一樣,比特幣也需要有一個記錄貨幣發行和流通的帳本,不同的是,比特幣的帳本是人人都可以記帳的,這些記帳的人被稱作礦工,他們記帳的方式就是通過挖礦來實現,而挖礦的行為則是通過計算機來運算。
首先我們要知道,比特市不是政府發行的,不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它是從2009年才開始有的,它通過P2P分布式網絡來核查重複消費,比特幣通過下載客戶端可以製造比特幣,不存在偽造行為,它是通過一套密碼編碼通過複雜的算法產生的,每四年比特幣的數量會減半,所以比特幣很值錢。
其實比特幣在現實生活中也在應用,如:四川蘆山地震時中國第一次允許用比特幣作為捐贈物,其實也就是從那時起比特幣才開始火熱起來,大家很好奇比特幣是什麼東西,才開始認識這個東西。
我們如何得到比特幣呢?其實大家也知道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就是到網絡市場上去買,根據與人民幣的換算去購買,現在差不多,一比特幣要換5000多元人幣吧。另外一種方法就是通過下載客戶端進行計算特定數量的數學問題來獲得比特幣。其實第二種方法也並不是這麼容易就能夠獲得的,也需要很大的成本才能賺到,我的一個朋友運行了幾天才賺到0.0016比特幣,很難,可能與方法,電腦也有一定的關係。
現在有很多人用比特幣進行投資,其實說實話也在用這個東西投資還有一定的風險的,國家現在還沒有承認這個東西的合法性,現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網絡上進行交易,也有一部分人用於黑市交易,最近一段時間內比特幣肯定會升值,但是就要看下一步政府怎樣對網絡進行監管,因為現在網絡監管很滯後,網絡上產生的很多問題,現實中沒有人去解決,可能政府現在也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
想像一下,目前全球沒有一個統一的貨幣在運行,也都通過兌換的形式進行操作的,如果比特幣能夠擔當這個重任的話,勢必是個好事情,現在通過虛擬的形式比特幣已經可以買到現實生活中的所有的東西了,儘管政府現在還不承認,但是它已經很現實的存在了。但是很多人認為比特幣是一個陰謀,是用後人的精力或財力為前人做事。也就是說現在我們對比特幣這麼熱衷其實錢早被最早的人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