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拍攝石家莊天空出現「兩個太陽」
10月28日上午,石家莊天空中出現了「兩個太陽」。當地鹿泉區的不少市民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了這一天象奇觀。
太陽系中明明就一個太陽,怎麼會出現兩個呢?很多人對此感到不可思議。
河北省氣象局氣象學家解釋道:這是由於團霧引起的折射,是一種「幻日」現象,因為在團霧裡有許多飄浮在空中的柱狀冰晶體,從光學角度講,就像是一個多稜鏡,當太陽光射在這冰晶體上時,就會發生非常規律的折射,所以我們能看到「兩個太陽」,但這種現象很少見,通常會出現在早晨5時30分至6時之間或者上午9時左右,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短則幾分鐘,長則幾十分鐘就會消失。
這種自然的「幻日」現象,並非石家莊首現。據新聞報導,之前吉林、浙江嘉興、湖北五峰、新疆、呼和浩特等地均出現過數目不一的「幻日」現象。
「幻日」現象其實從古至今都存在,只是不同時代大家對這一罕見天象的看法和解釋存在著差別。
古代典籍中的「幻日」記載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鎵,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禊輸、鑿齒、九嬰、大風、封豕、修蛇皆為民害。堯 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禊輸,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豕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淮南子》
有關天空出現多個太陽的記載,年代最為久遠的要數「后羿射日」,這一典故在《山海經》、《淮南子》等典籍中都有過著墨。
天無二日,人無二主。天有十日,自然要去其九。「后羿射日」雖是神話傳說,但筆者認為其中隱喻的可能是上古時期部族之間為統一曆法、開拓疆域而徵戰的描述。
《春秋·運鬥樞》曰:「主弱,公侯狡猾,起莫能匡,則日並照。」
《河圖》曰:「兩日照天下,民飢。」
《春秋·潛潭巴》曰:「兩日並出,地裂,水不流。」
《詩緯·推度災》:「逆天地,絕人倫,則二日出相爭。」京氏曰:「兩日並出,是謂諸侯有謀,自底滅亡,天下興兵,無道之臣舉兵亡。」又曰:「兩日並出,天下爭王。」
《孝經緯》:「夏時,兩日並出。讖曰:桀無道,兩日照,夷山亡,龍逢誅,人民散,郊社墟。」
《博物志》曰:「桀時,費昌之河上見二日;在東者焰焰將起,在西者沈沈將滅,若疾雷之聲,問於馮夷曰:『何者為夏?何者為殷?』夷曰:『西日為夏,東日為殷,桀將亡乎?於是費昌歸,徙其族於東,歸商也。』」京氏曰:「兩日並出,是謂並明;假主爭明,天下有兩主。」京氏曰:「日並出,無道之臣為君爭功德;先舉兵者昌,後舉兵者亡。」
《荊州佔》曰:「兩日並出以上,是謂亂明;亂明出,天下大亂。家有親親,欲同謀上,皆成形。不出三年,五穀大貴,一石值千錢,國大飢。」《荊州佔》又云:「兩日以上出,天下有災,夏以兩日亡。」
《尚書·考靈曜》曰:「(缺)帝之亡,三日並照。」
《晉陽春秋》曰:「建武元年,三日並出,觀臺令史諫章曰:天下其三分乎?巫鹹曰:三日並見於房心下,不出一年,天下治;有裂地為三州者。」京氏曰:「三日並出,大臣爭奪王政。」又曰:「三日並出,不出三旬,諸侯爭為王。」
《孝經內記》曰:「三日並出者,國君必亡其位。有人在前後宮中同,人君即亡也。」
《荊州佔》曰:「三日並出,其國有滅諸侯,有亡地空邑,河水大出;不則其年大兵並大喪。」
《春秋緯》曰:「三日並出,天子黜。」又曰:「數日並出,兩主爭。」
《京房佔》曰:「二日、三日、四日、五日並出,此謂爭明,天下兵作,亦主三、四、六主立。」
《國志》曰:「建興四年二月,江東初聞愍帝兇,問群臣並見五日;一日正中央,餘在四邊,夏侯族曰:天下多天子,何所怪也。」
從以上典籍中的記載可知,在古代天空中出現多個太陽都不是好的兆頭。這些讖緯符應之說,依現在的科學視角來看皆為封建迷信,不足為論。
不過,上面古書所記的內容中有兩點倒是值得關注:一是「地裂」,二是「民飢」。
這說明在歷史上「幻日」天象的出現與氣候變化、地震等自然災害可能有過較為密切的關聯。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