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分階段行進的,任何一個階段,專注於那個階段的最要害命題,集中自己的全部心力、智力和體力,牢牢地扣死它,徹底地打穿它,壓倒性地完勝它,這幾乎可以升級為人生戰略戰術論。
- 點擊上方音樂,聆聽今日音樂推薦 -
【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能用其解釋某些現象;
2.了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與內能的關係,了解內能利用的重要意義;
3.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
4.了解熱量的概念;
5.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知識網絡】
【要點梳理】
要點一、分子動理論
1.物質的組成: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組成的。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1)不同的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
(2)擴散現象表明,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間的距離變小,表現為斥力;分子間的距離變大,表現為引力。
要點詮釋:
1.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那麼一般分子的直徑大約只有10-10m。在放大上億倍的掃描隧道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物質表面的分子。
2.氣體、液體、固體之間都能發生擴散現象,不同的物態之間的物體也能發生擴散。
3.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只是對外表現不同。
4.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這就是分子動理論的基本內容。
要點二、內能和熱量
1.溫度與熱運動:
(1)物體的溫度越高,擴散越快,說明構成物體的大量分子做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2)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2.內能:
(1)定義:物體內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2)單位:焦耳,符號J。
(3)影響內能大小的因素:溫度、物體內部分子的多少、種類、結構、狀態等因素有關。
(4)改變內能的方法:
①熱傳遞:以內能的形式從一個物體向另一個物體直接傳遞。
②做功:從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內能或內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3.熱量:
(1)熱傳遞中轉移的熱量:
①定義:熱傳遞中,轉移的內能的多少叫熱量。
②即「熱量」是一個過程量,只能說「吸收」或「放出」了熱量,不能說物體含有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J)。
(2)燃燒放出的熱量:
①熱值: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Q與燃料質量m的比,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
②公式:,q的單位:J/kg;Q的單位:J;m的單位:kg。
要點詮釋:
1.溫度反應了構成物體的大量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
2.一切物體都有內能,同一個物體,它的溫度越高,內能越大。物體內能的大小,除與溫度有關外,還與物體的體積、狀態、質量等因素有關。
3.熱傳遞和做功改變內能是等效的。熱傳遞是內能的轉移,做功是能量的轉化。
4.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
⑴由於物體內部的無規則運動不會停止,因此物體的內能不可能為0;而機械能可能為0;(如一個靜止在水平地面的足球,機械能為0但內能不為0)
⑵機械能是宏觀的能量,和物體整體的運動速度與是否受力有關;內能是物體內部分子的能量,是微觀的能量,和物體的整體無關;⑶機械能和內能是不同形式的能,它們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要點三、比熱容
1.定義:如果質量為m的某種物質從外界吸收熱量Q,溫度升高了,則即是這種物質的比熱,用符號c表示。
2.單位:焦每千克攝氏度,符號是J/(㎏·℃)。
3.熱量的計算
(1)吸熱公式:
式中Q吸表示物體吸收的熱量,c表示物質的比熱容,m表示物體的質量,t0表示物體原來的溫度,t表示物體後來的溫度。(t-t0)表示溫度的升高量。
(2)放熱公式:
式中(t0-t)表示物體溫度的降低量。
要點詮釋:
1.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一種性質,
(1)同種物質在同一狀態下的比熱容與其質量、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及溫度的改變無關。
(2)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的狀態下比熱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熱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熱容比較大,是4.2×103J/(㎏·℃)。
主要表現:
(1)由於水的比熱容較大,一定質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溫度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較多,我們用水作為冷卻劑和取暖用。
(2)由於水的比熱容較大,一定質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較多的熱量而自身的溫度卻改變不多,這一點有利於調節氣候。夏天,太陽曬到海面上,海水的溫度升高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熱,所以人們住在海邊並不覺得特別熱;冬天,氣溫低了,海水由於溫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熱,使沿海氣溫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邊的人又不覺得特別冷。
3.1kg的某種物質溫度降低1℃放出的熱量和它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相等,因此,用比熱容描述物質的放熱能量。
【典型例題】
類型一、基礎知識
1、「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情。」這是南宋詩人陸遊《村居書喜》中的兩句詩,描寫春情天暖,鳥語花香的山村美景。對於前一句,從物理學的角度可以理解為花朵分泌出的芳香分子_____加快,說明當時周邊的氣溫突然_____。(生活中、詩歌中都蘊含著物理知識)
【答案】擴散;升高
【解析】從詩句中可知,「花香襲人」說明發生了擴散現象,而造成擴散加快的直接原因是「知驟暖」,即氣溫突然升高造成的。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就是當周圍氣溫升高時,花香擴散加劇。
【總結升華】本題要求能從詩句中找出所描述的物理現象,結合物理知識進行分析。對一些文字描述的理解,體現了語文基本功的重要性。
舉一反三:
【變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破鏡難圓是因為固體分子間只存在斥力
B、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生於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脹
C、在空調房間吸菸時,會看到煙霧在空中瀰漫,這是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D、微風襲來,聞到陣陣花香,這是擴散現象
【答案】B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杯煤油用去二分之一,它的比熱容減為原來的二分之一
B、吸收熱量多的物體,比熱容一定大
C、高溫物體放出的熱量一定多
D、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熱量,煤油升高的溫度大於水升高的溫度
【思路點撥】
(1)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一種性質,不隨物質質量和吸收熱量多少的改變而改變;
(2)根據放熱公式:可知,物體放熱的多少和物體比熱容、質量、溫度變化量有關;物體放出根據公式:可知,質量相同、吸收熱量相同的物體比熱容大的升高的溫度小。
【答案】D
【解析】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比熱容的大小與物體質量的大小無關,所以A選項是錯誤的。從比熱容的定義可知,比較兩種物質的比熱容大小,應該是在質量和升高的溫度相同的條件下,比較它們吸熱的多少,B選項中缺少條件,所以無法比較兩種物質的比熱容大小,因此B選項也是錯誤的。物體放熱的多少是跟它的比熱容、質量和降低的溫度的多少三個因素有關,例如:100克的水,溫度從90℃降低到80℃,放出的熱量是4200焦耳,若它從80℃降低到60℃,放出4800焦耳的熱量。可見,高溫物體放出的熱量不一定多。所以C選項是錯誤的。從熱量公式 得到 ,可以看到當吸熱和物體質量相同時,物體升高溫度的多少,跟它的比熱容成反比,由於煤油的比熱容小於水的比熱容,即 ,所以煤油升高的溫度大於水升高的溫度 。
【總結升華】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比熱容的大小與物體質量的大小無關。
舉一反三:
【變式】冬天,室內取暖的暖氣,很多都採用讓流動的熱水慢慢地流過散熱器,其原因是( )
A.水比較便宜
B.水的密度小
C.水的比熱容大
D.水的沸點高
【答案】 C
3、小陽家的熱水器內裝有質量為5kg的水,該熱水器中水的溫度從20°C升高到40°C。求這些水吸收的熱量。[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
【答案與解析】
Q 吸=cm(t-t0)=4.2×103J/(kg ·℃)×5kg ×(40-20)℃=4.2×105J。
【總結升華】本題考查了學生對吸熱公式Q吸=cm△t的掌握和運用,因條件已給出,難度不大。
舉一反三:
【變式】質量為2kg的水,溫度由30℃升高了50℃,吸收多少熱量?
【答案】4.2×105J
【解析】由Q吸=cm(t-t0)可知。物體升高溫度t-t0=50℃,而原來的溫度30℃在本題中無實際意義。
類型二、知識運用
4、物體放出熱量,它的溫度( )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一定不變 D.可能降低也可能不變
【思路點撥】改變物體的內能有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物體內能改變了,可能表現在溫度的變化,也可能表現在物態的變化。
【答案】D
【解析】物體放熱時內能減小,溫度不一定降低;如晶體在凝固的過程中,雖然繼續放熱,但溫度是不變的,故選D。
【總結升華】物體放出了熱量,內能一定減少;可能表現在溫度降低,也可以表現發生物態變化。
舉一反三:
【變式】下面各種現象,屬於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
A、磨刀時,刀發熱
B、用電鑽鑽孔時,鑽頭髮燙
C、熱水的溫度逐漸降低
D、暖水瓶內的水蒸氣把瓶塞推出,水蒸氣溫度降低,內能減少
【答案】C
5、關於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溫度低的物體內能一定小
B.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只要溫度不變,物體的內能就一定不變
C.內能小的物體也可能將熱量傳遞給內能大的物體
D.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思路點撥】
(1)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內能的大小跟質量、溫度、狀態有關。
(2)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之間有溫度差,高溫物體將能量向低溫物體傳遞,直至各物體溫度相同。
(3)熱量是物體通過熱傳遞方式改變的內能,是一個過程量。
【答案】C
【解析】內能的多少與物體的質量、溫度、狀態有關,溫度不是決定物體內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A、B不符合題意;
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溫度的高低,不是內能的大小.內能小的物體也可能是溫度高的物體,所以,內能小的物體也可能將熱量傳遞給內能大的物體,故C符合題意;
熱量是一個過程量,不能說「某物體含有或具有多少熱量」,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總結升華】熱量是物體通過熱傳遞方式改變的內能,是一個過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來表達,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來修飾。
舉一反三:
【變式】關於溫度、內能和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內能越多,放熱一定越多
B.溫度相同的物體,其內能一定相等
C.物體的內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熱量
D.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其內能一定增加
【答案】D
6、某小組的同學做「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的實驗,他們使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
(1)在設計實驗方案時,需要確定以下控制的變量,你認為其中多餘的是 。
A.採用完全相同的加熱方式
B.酒精燈裡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質量的水和另一種液體
D.盛放水和另一種液體的容器相同
(2)加熱到一定時刻,水開始沸騰,此時的溫度如圖丙所示,則水的沸點是 ℃,這表明實驗時的大氣壓強 (選填「大於」「小於」或「等於」)一個標準大氣壓。
(3)而另一種液體相應時刻並沒有沸騰,但是溫度計的示數比水溫要高的多。請你就此現象進行分析,本實驗的初步結論為: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選填「相同」或「不同」)。
【思路點撥】
(1)探究物質比熱容的大小需要控制的變量包括:吸收的熱量,不同物質的質量,加熱的時間和加熱的方式。
(2)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讀取溫度計示數時,要明確溫度計的分度值,視線與液柱最高處的液面相垂直;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越大沸點越高,氣壓越小,沸點越低。
(3)已知液體和水的質量相同,相同時間吸收的熱量相同,但溫度變化不同,說明它們的吸熱能力不同。
【答案】(1)B;(2)97;小於;(3)不同
【解析】
(1)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因為引起溫度變化的因素是吸熱的多少、物質的質量、加熱時間和方式,與酒精的多少無關,所以B選項多餘。
(2)在圖中,水的沸點為97℃;因為沸點低於100℃,所以實驗時的大氣壓小於一個標準大氣壓。
(3)在質量、吸收的熱量相同時,不同液體升高的溫度不同,說明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不同。
【總結升華】
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的實驗是熱學最主要的實驗.此實驗不僅考查學生對基本過程的掌握情況,更進一步考查學生運用基本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第十三章《內能》專題練習
D.酒精和水混合後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有引力
D.組成物體的分子之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
A.抽去玻璃隔板後,兩瓶中的氣體逐漸混合,說明分子永不停息地運動
B.緩慢向上提拉與水面接觸的玻璃板,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D.試管內的水沸騰後,軟木塞從試管口飛出時,軟木塞的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4.關於分子運動理論的知識,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加鹽時,炒菜比醃菜鹹得快,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C.50mL酒精和50mL水充分混合總體積小於100mLD.手中的筆桿不易被壓縮或拉伸,說明分子間既有斥力,又有引力
A.圖甲:將玻璃板放到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提出時示數增大,說明分子間有引力B.圖乙:密度較大的二氧化氮氣體擴散到空氣中,說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C.圖丙:摩擦過的梳子能吸引紙屑,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D.圖丁:紅墨水在熱水中顏色變得快些,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6.下面是物理興趣小組做的幾個課外實驗,請幫助他們完成下面的填空:(1)如圖甲所示,將紅墨水滴入水中,一會整杯水都變紅了,這說明 ;(2)如圖乙所示,將兩個鉛塊緊緊壓在一起,下面能吊起一個重物。這說明 ;(3)如圖丙所示,將玻璃板抽去後,上瓶中紅棕色逐漸變濃,這是 現象。D.物體溫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對它做了功
B.冬天,兩手互相摩擦時手會發熱,此過程中手的內能減少C.在熱傳遞過程中,一定是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溫度D.水壺裡的水沸騰時,水蒸氣會把壺蓋頂起,此過程中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9.下列關於溫度、熱量和內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物體不從外界吸收熱量,其內能也可能增加
10.如圖所示描述的物理過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圖甲:厚玻璃筒內的空氣被壓縮時,空氣的溫度升高,內能不變B.圖乙:瓶子內的空氣推動塞子做功後,瓶子內空氣的內能增大C.圖丙:試管內的水蒸氣推動塞子衝出時,水蒸氣的內能增加D.圖丁:汽缸內的氣體推動活塞向下運動,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氣體內能減少
D.擴散現象中,分子可以從低溫物體運動到高溫物體
13.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對體積相等的A和B兩種液體加熱(不計熱量損失),如圖所示是A和B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已知液體A和B的密度之比為5:4,兩種液體末溫均未達到它們的沸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要使A和B升高相同的溫度,B吸收的熱量更多
14.比熱容是質量為1kg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C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比熱容表示的是不同物質的容熱能力。物理學中還有熱容的概念:一定質量的物體,溫度升高(或降低)1°C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稱為該物體的熱容,用C表示,某物體吸收的熱量與其升高的溫度之比即為該物體的熱容。熱容表示的是不同物體的容熱能力。用熱容除以質量,即得組成該物體的物質的比熱容。一個熱水袋內裝有2kg的水,水的溫度是90°C,已知水的比熱容為c水=4.2×103J/(kg.°C)。求:(1)熱水袋內的水放出1.68×105J的熱量後,水的末溫是多少?15.「東坡米線」的製作的第一步是熬湯:在鍋中放入水和雞,用大火將水煮至沸騰,然後轉用小火烹煮。食客先把肉片放進湯內,稍候再加入米線。現有以下資料:湯的質量1.4kg,初溫97℃,比熱容4.2×103J/(kg•℃);肉的初溫22℃,比熱容3.5×103J/(kg•℃)。基於健康緣故,肉必須最少加熱至82℃.求:16.金屬塊和液體的質量、比熱容都不同,金屬塊的溫度高於液體的溫度。把金屬塊投入液體中足夠長的時間後,兩者之間不再發生熱傳遞(不計熱量散失)。最後( )D.液體的內能一定等於金屬塊的內能
17.小虎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電加熱器分別對初溫均為20℃的a、b兩種液體加熱(ma<mb),如圖丙為a、b兩種液體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關係圖象。(1)t1時刻,a液體分子運動劇烈程度 b液體分子運動劇烈程度。(2)當加熱到t2時刻,a液體吸收的熱量 b液體吸收的熱量。(3)a液體的比熱容 b液體的比熱容。(以上均選填「大於」、「等於」或「小於」)
(1)小明到海水浴場玩,他光著腳踩在沙灘上,感到沙子燙腳,當身體進入水中時,覺得水比較涼,這是因為:水的比熱容 ,海水和沙子相比,在同樣受熱時,沙子的溫度變化比海水 。(2)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煤油的比熱容為2.1×103J/(kg•℃)。在實驗室中用完全相同的兩個試管分別裝上質量相等的煤油和水,用相同熱源對試管均勻加熱。下列圖象正確的是 。(3)關於溫度、內能和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4)下列現象中,屬於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是 。(5)對100g水加熱,水的沸騰圖象如圖,請你計算從開始計時到加熱3min內水吸收的熱量(請寫出計算過程)第十三章《內能》專題練習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