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物業人
小區物業、小區業主和小區業委會三者之間的問題是一個小區永不休止的話題。
這些話題猶如大家生活中離不開的油鹽米醬醋茶一樣,伴隨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小區很多的問題和矛盾,時時上演不斷推陳出新,又不斷重複著過去的歌。每當有矛盾,總有業主嚷嚷,小區業主自治了一了百了,似乎小區「業主自治」是一瓶「萬能膠水」,許多的問題和矛盾一粘就好。
今天我們就看看,如果業主想要自治首先要了解物業毎天的工作情況和內容。
物業,說白了就是業主的物業管家,只是這個管家權限太大,主人有時管不了它,還反過來被他管。
那麼物業管家究竟需要打理哪些問題呢?
1、開發商遺留的問題和售後服務。開發商把房子賣給了業主,就把所有的問題都打包給了自己的物業公司。開發商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就變成了物業的問題,開發商打包撤走了業主找人都成問題就難以再找開發商售後了。就算開發商還在,業主房子的售後問題或者開發商願不願投入,都會導致小區麻煩不少。
2、小區的水電煤汽電問題。家裡停水、停電、跳閘,煤氣壓力大小,自來水渾濁或有雜物,二次供水,水管的疏通修復等。
3、小區及周邊的噪音,裝修噪音,裝修汙染問題。業主沒有節制的噪音,灰塵,佔道,擾民,破壞牆體,改變功能區等。
4、幫扶服務問題。老人需要攙扶,孩子走失,業主暈倒需要協助,協助業主搬家,需要物業派人護送,包裹存放需求,家裡電器損壞需要及時維修。
5、不遵守業主規約和業主大會規定的業主。業主侵佔綠化帶或在公共空間違建,小區養狗擾民,寵物傷人,業主之間吵架或其他糾紛,業主佔位停車或破壞小區設施等。
6、設施老化,如何維修。公共場地場所破損修復,公共設備設施損壞維修,路面,地下管道,景觀綠化,房屋漏水,電路水管,化糞池的處理。
7、前臺24小時熱線服務。各類小區的投訴,各項收費的問題。
8、小區及周邊環境髒亂差的問題。治安管理,群租管理,環境管理,消防管理,緊急救護等問題。小區周邊政府不願意管理的問題,小區周邊交通不配套,設施不完善的問題。這些都需要物業專業化服務。
表面上看起來,小區物業的工作就是這些了,可是小區只要出了狀況,或者出現安全問題,物業作為小區管家,就別想獨善其身了。
如果小區要自治,可能還要面臨以下這一籃子的麻煩:
1、小區首先要成立業委會。沒有業委會就沒有小區業主的代表性,沒有接管小區的前提條件和理由。
2、小區自治在法律層面上仍處模糊地帶。小區自治不適應《物業管理條例》,沒有相關的規定。小區可以委託專業公司來管理,也可以採取自治業主自治業主自己管理模式。但到目前看來,沒有看到與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規,也沒有職能部門的指導意見,更不存在法律依據。
3、業委會的法律地位還未明確。業委會在管理物業自治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如何承擔責任。因為它不是一個企業,如何面對財政稅務收費支出,如何籤訂用人合同,如果提供工人醫保社保和工傷?
4、物業是一個系統的專業工程。需要統一調配許多人力、物力、財力和多方面的力量,應對各方面的關係。而業委會只是一個臨時的民間組織,不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沒有職業的約束,想幹就幹,不想幹了拍拍手走了,留下的爛攤子誰管?如果小區萬一發生狀況,誰來幫業主買單?
5、小區自治不能單一的物業運轉。找一個看門大爺守著大門,或者找幾個臨時工掃掃樹葉收收垃圾,樹葉枯黃瘋長,景觀風景不在,許多問題整理整理,這樣的物業管理不僅不會讓業主感到滿意,可能還會讓小區貶值。一個小區物業服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業主的居住觀感和體驗,影響小區物業的保值升值潛力。
6、小區如果自治,出現一些錢款的使用問題難以操作。要業主籌錢幾乎沒有可能,除非小區有許多公共收入,如停車場收費,廣告費,公共場地出租等,有公共收入維護小區的運作和維護也許可以,如果沒有這些公共收入的小區如何管理?小區如何收費,如何動用維修基金?現階段動用維修基金的手續非常繁瑣的,要召開業主大會,還要相關三分之二業主籤名同意,所以操作起來難度很大。
現在,有個別小區的業主自治成功經驗,不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要想小區物業服務管理規範化,專業化,應該先從源頭上立法完善法律,理順雙方關係,讓物業服務與管理能夠順利運行,並能接受監督,這樣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與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