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0日 三分鐘速覽《光明日報》↓↓↓
伴隨衛星拍攝的天宮二號神舟飛船組合體圖像 央視新聞發
7月19日21時06分,在億萬民眾的矚目之下,在太空遨遊了1036天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回歸地球懷抱。自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點擊閱讀原文
中央部門陸續「曬」出的自家決算帳本有何亮點?(7版)
7月19日上午,隨著財政部等部門公開2018年度部門決算,93個中央部門陸續「曬」出了2018年度決算帳本。今年各部門公開的年度決算帳本有哪些亮點?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和專家進行了解讀。
點擊閱讀原文
圖為7月18日拍攝的日本京都發生火災的建築物 新華社發
日本京都府警搜查本部19日宣布,已將京都動漫工作室大火定性為縱火殺人案。建築物內部構造、火勢蔓延速度快等因素造成重大傷亡。
據警方通報,這起縱火殺人案的嫌疑犯是一位名叫青葉真司的41歲男子。該男子於當地時間18日上午10點35分左右縱火,當時工作室內共有74人在工作。大火造成33人死亡、36人受傷(含嫌犯在內),僅有6人成功脫險。
點擊閱讀原文
在現實生活中,生態產品的諸多價值常常難以轉化為經濟價值,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環境無價、資源低價」現象。如果生產者和消費者缺乏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內生動力和外在壓力,資源利用成本和環境汙染成本往往被社會化或外部化,不僅不利於生態環境保護,也成為生態資源增值和保值的一大障礙。
點擊閱讀原文
敦煌壁畫裡描繪的唐代樓臺
在中國歷史上,景觀方面發生過什麼變化?這些變化有什麼意義?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景觀?中國景觀究竟有怎樣的歷史文化內涵?日前,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唐曉峰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部周尚意教授,圍繞當代重要地理學家段義孚先生《神州——歷史眼光下的中國地理》一書,進行了會談,試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兩位學者的深刻闡釋,便於讀者更加理解我們中國人腳下的這片土地。
點擊閱讀原文
內容來源:綜合自7月20日《光明日報》
視頻製作:李如皓 王倩 孫金行 鄒蘭斯
圖片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王遠方
本期編輯:吳亞琦 王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