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早上好!今天是2020年11月4日,星期三,歡迎來到健康界早報時間,一汽-大眾奧迪邀您共同關注全球醫健新鮮資訊!
【中共中央:推進國家組織藥品和耗材集中採購使用改革 發展高端醫療設備】
昨晚,中共中央發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提出,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和管理考核,推進國家組織藥品和耗材集中採購使用改革,發展高端醫療設備。【詳情點擊】(新華網)
【孫春蘭:對醫療機構等場所進行再排查】
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指出,要對醫療機構、隔離場所進行再排查,堅決避免交叉感染和疫情傳播。落實學校、養老機構、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防控措施,對高風險崗位人群定期開展核酸檢測,強化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多病防控,主動做好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新華網)
【新疆喀什:新增確診病例2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16例】
昨晚,喀什地區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希江通報,11月2日24時至3日20時30分,喀什地區新增確診病例2例,均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16例,全部來自接受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均與疏附縣站敏鄉相關聯。另喀什將於11月4日啟動喀什地區第四輪全員免費核酸檢測工作。(健康界)
【印度飛武漢航班出現4例確診病例,外交部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稱,10月30日從新德裡飛往武漢的印度臨時航班出現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19例無症狀感染者。目前中印雙方正就後續的臨時航班安排保持溝通。(人民日報客戶端)
【世衛組織: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4659萬例】
根據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1月3日9時45分(北京時間11月3日16時45分),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6591622例,累計死亡病例1201200例。(央視新聞客戶端)
【教育部:評價科研水平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
11月3日,教育部發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方案明確,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設置「代表性學術著作」「專利轉化」「新藥研發」等指標,進行多維度科研成效評價。評價學術論文聚焦標誌性學術成果,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規定代表作中必須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國期刊論文,突出標誌性學術成果的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教育部網站)
【亞洲首例!瑞金醫院完成熱球囊導管射頻消融手術】
10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心律失常團隊完成亞洲首例熱球囊射頻消融手術。這種全新的房顫治療手段優勢在於全程可視,使得消融過程精準可控,還能極大縮短消融時間。此次臨床研究,旨在驗證熱球囊導管在亞洲人群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文匯網)
【聯手!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管理學院揭牌】
11月3日,山東省疾控中心與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籤署合作協議,共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管理學院。同時,經省委編委批准在省疾控中心加掛山東省預防醫學科學院牌子。未來,共建雙方將以建設國內一流的公共衛生與健康管理學院為目標,整合雙方優質資源,開展實質性的醫、教、研、防融合共建,創建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的新型體制機制。(齊魯晚報)
【鍾南山:生物技術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
昨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的各項生物技術在臨床救治,疫苗的研發、藥物和檢測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為疫情的防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前生物技術正在加速向環境、資源、健康等方面的應用領域進行滲透。生物技術領域的科技成果,為國民經濟做出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國新聞網)
【石正麗:阻斷兩個環節,可最大程度降低新發傳染病出現的風險】
「病毒需要跨過兩道障礙才能最終感染人類,第一道是從蝙蝠等自然宿主傳播到家養動物等中間宿主,第二道是從家養動物到人。」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表示,如果能阻斷這兩個環節,我們就能最大程度降低新發傳染病出現的風險。(澎湃新聞)
【道爾生物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專注研發創新蛋白藥物】
近日,浙江道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道爾生物)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華睿投資、海越資管及老股東凱泰資本、杭州佰銳共同完成。本次所募集資金將用於推動公司的3個一類創新藥的臨床申報以及後續管線的研發和臨床前研究。(投資界)
【柳葉刀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助力骨科手術機器人產業化】
日前,骨科手術機器人企業柳葉刀機器人公司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元生創投和前海母基金。深圳柳葉刀機器人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公司核心成員在手術機器人領域有多年工程技術積累,並有資深骨科專家深度參與產品開發和臨床合作。本輪融資將用於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產品的臨床註冊和智能化手術解決方案的研發。(動脈網)
【法國衛生部長:每30秒就有一名巴黎人感染新冠】
法國衛生部長韋朗周二表示,每30秒就有一名巴黎人感染新冠,每15分鐘就有一名巴黎人因該病到達醫院。巴黎市長伊達爾戈此前呼籲在封鎖期間開放小書店和其他小型商店,以嘗試保持商業和社會活動。韋朗回應稱,鑑於巴黎的高感染率,任何類似舉措都過於冒險。(界面新聞)
【超4.2萬名醫護感染新冠,義大利護士舉行全國大罷工】
當地時間11月2日上午7時,由義大利全國護士聯合會發起並組織的護士24小時全國大罷工活動,在全國各地如期舉行,此次罷工將有150萬個護理工作崗位受到影響。全國護士聯合會表示,罷工旨在為護士爭取更多權益和社會福利,確保抗疫一線醫療工作者的健康安全。(界面新聞)
【痛心!剛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窒息身亡】
近日,湖南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在家中戴脖圈遊泳。女嬰父親回家時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家人這才覺察異常。然而因缺氧時間過長,女嬰最終不幸離世。醫生提醒:嬰幼兒佩戴脖圈遊泳存在眾多不安全因素,需在專業人員陪同下進行。(@長沙政法頻道)
女嬰(標清)
【官宣!螞蟻集團暫緩A股、H股上市】
11月3日晚間,繼上交所宣布關於暫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的決定後,螞蟻集團在港交所公告,暫停公司在H股的上市。公告表示,接獲中國內地相關監管機構的通知,由於本公司實際控制人及執行董事長、總經理被監管約談以及金融科技監管環境發生變化等重大事項,可能會使得本公司不符合相關發行上市條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因此決定暫緩本公司的A股於科創版上市。(21世紀經濟報導)
【我國著名的泌尿外科專家熊汝成教授誕生】
熊汝成教授(1908年11月4日——1995年8月5日),外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的泌尿外科專家、醫學教育家、中國泌尿外科事業奠基人之一。
熊汝成教授幾十年來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華傾注於祖國的醫學科學事業,在中國泌尿外科發展史中有許多「第一」被載入史冊,如我國腎血管性高血壓的病理學基礎和臨床、同種異體腎移植的長期生存、體外震波碎石機的研製與臨床、男子不育與棉酚以及全氟碳代血液等的研究。為醫療、教學和科學研究嘔心瀝血,對我國泌尿外科學的開創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今天的全球醫健資訊,就為您播報到這裡,歡迎下載健康界APP,獲取更多價值資訊。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