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這次日環食是21世紀以來最大日環食,最精彩的時刻只在分秒之間,相信很多觀眾今天也都拿出了自己的裝備進行觀測。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次金環日食有何特別之處?怎麼觀測最科學?讓我們跟隨天文學家一起揭開秘密。
總臺央視記者 王慧:這次日環食被認為是非常難得的一次觀測機會,如果錯過今天可能要等10年,是這樣嗎?為什麼呢?請您介紹一下。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學傳播中心首席科學家、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 朱進:對是這樣,如果錯過這次日環食,我們再想在國內看到月環食就需要再等10年。這次的日環食本身食分非常大,非常接近1,也就是說太陽直徑的99.7%都能被月亮打破,太陽露出來的環是一個非常非常細的環,那麼對於這麼細的這種日環食,其實你要想(再次)看到,那會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總臺央視記者 王慧:今天好多網友也是自己用了一些裝備來觀測,您對我們普通觀眾來觀測有什麼建議呢?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學傳播中心首席科學家、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 朱進:日食觀測大家注意,一定要使用專業的減光的設備,比如說我們現在推薦的實際上一個是日食觀測眼鏡,這個日食觀測眼鏡一般來講它是用巴德膜,是一種專業的減光的膜來做成的。如果是用相機拍攝或者是用望遠鏡觀測的話,那也得用巴德膜來作為減光(設備)。你看我這個設備其實前面就有一個,我就裝了一個巴德膜,其他的比如說墨鏡肯定是不行的,還有以前我們說拿那種有光碟的時候,拿這種膠片或者是光碟的晶片中間拿這些東西減光,這些東西現在都認為是不足夠安全的。他雖然把可見光波段的光很大的減少了,但是對它的太陽光線裡面,其實它的紅外線部分並沒有很好的減弱,那麼這些部分雖然我們直接肉眼感覺不太感覺得到,但是它仍然會對我們的視網膜有損害,比較簡單的方法其實是就是用小孔成像的辦法。
總臺央視記者 王慧:他們拍出不同顏色的那些圖片是因為什麼?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學傳播中心首席科學家、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 朱進:我們拍出來太陽應該都是白色的,但是我們現在做日食觀測的時候,因為第一就是,我們使用的這種減光的膜或者是濾光片,它本身對波長有一定的選擇,所以這樣的話顏色就受到它的影響,同時他也跟我們相機的白平衡有關係,這兩個原因都會造成你拍到的太陽像和你實際看到的太陽像顏色會有比較大的差別。這件事其實沒關係,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後期的調整給它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