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愛因斯坦都是人們心目中「高智商的象徵」。坊間對愛因斯坦智商的傳聞層出不窮,很多人說,愛因斯坦的智商高達140。智商到底是如何被測試的,我想借這個問題說一下關於智商測試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東西吧。
智商測試這個東西真的被濫用得很多,畢竟誰都希望自己天賦異稟,最好能有個媲美愛因斯坦的大腦。但是大家見到的很多智商測試都非常不科學,什麼某某網站上做個幾十道邏輯題就能得出一個智商數的測試。但是說智商測試完全就是騙人的噱頭,也並不公允。很多權威的智商測試,比如最著名的韋氏測試,測試人需要經過專業的訓練,測試的題目也有嚴格的版權和使用規定,其測試結果也經過嚴格的科學分析,有一定的可信程度。關於智商,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要點是,一個人的智商不是一成不變的。智力的發展,與年齡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科學的智力測試也是根據受測人的年齡來設計的。不同年齡段的人,特別是兒童和成人之間,使用的智力測試題目是截然不同的。除了年齡的影響之外,人的智商也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來提高。所以即便得到了可靠的智力測試結果,也沒有必要過於執著於這個結果,因為人的腦力與肌肉類似,不管先天條件如何,都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來提高和加強。
首先,用一個單個的數字來囊括一個人智力水平的所有內容必然是不準確不全面的。現在已經有很多人知道了,智商並不是一個能夠概括一切的數值。有很多人在語言能力上頗有天賦,但是在數字和邏輯上卻並不在行,反之亦然。多數權威的智商測試都會把測試分為多個部分,分別測量被測人在某些特定領域的智力,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一個人在不同認知領域的智力水平,但因為人為分類的限制,分類的測量方法依然不能完全反映人類智力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其次,就算我們認同智商的數值是反映一個人總體或平均智力水平的一個簡化的表達方式,這個代表智力的智商數又該如何被解讀呢?大家可能多少會有這樣的經驗或感覺,參加兩場相似甚至完全一樣的測試,兩次的結果可能都會因為當時的狀態和一些偶然因素而不盡相同。雖然權威的標準化測試都通過科學的設計來儘量避免偶然性對測試結果帶來的誤差,但依然不能完全避免這種偶然的波動。所以,智商測試給出的結果,並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值,而是一個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也就是說,一個被測試人的真實智力水平,並不是智商測試得出的一個準確的數字,而是以這個數字為中心向左右延伸的一個範圍(由於一般來說這個區間的概率是類似於正態分布,也就是一個鍾型的區間所以區間內所有數值代表真實智商的概率並不等同)。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智商測試得到的結果是100,並且這個測試的68%置信區間是上下加減5,而95%置信區間是上下加減15,那麼代表著如果這個人進行無數次相同的智力測試,會有大約68%的測試結果在95-105之間,而會有大約95%的測試結果在85-115之間。也就是說,這個被測人的真實智力值有68%的可能性會在95-105之間,有95%的可能性在85-115之間。
回到愛因斯坦的智商問題,如果我們假設愛因斯坦的智商的確經過了標準化的測試,得出了他的智商為140的結果,那麼他的真實智商即使不是140,也有極大的概率落在分數極高,甚至遠高於140的區間內。但是愛因斯坦的智力水平和學術成就,顯然不是區區一個數字能夠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