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美國谷歌公司曾向外界宣布,他們已經研發出來一個全新的53比特量子計算機,這臺全新的量子計算機僅僅只需要200秒,就可以完成傳統計算機一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任務。當時,美國網友紛紛表示,美國已經是量子技術的世界第一了。然而,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已經被我國趕超了。
9月5日,潘建偉院士在西湖大學湖心講堂演講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 「就在上星期,我們剛剛完成了對50個光子的波色取樣,相比谷歌的『量子優越性』大概可以快100萬倍。」
這個消息對於美國應該又是一次打擊,畢竟當初美國民眾可沒少吹噓呀!現如今讓我們再看美國,我們笑而不語,畢竟謙虛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可以說,現如今,美國在量子通信領域不會是處於領先地位了,一不小心便會落後於人。在未來,我們的科學家依然是能用實力說話,絕對不用嘴巴說話。
自從2013年,由潘建偉院士帶領的量子信息學的團隊首次成功實現了用量子計算機求解線性方程組的試驗,並在2016年成功發射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到2018年我國首款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OriginQ Quantum AIO在合肥誕生。靠著多年默默研究的眾多科學家們,我國早已實現在量子領域與美國處在同一水平線上。
就在美國谷歌公司的消息出來前,甚至並沒有人們會認為,美國的水平是在世界之上的。所以,在美國宣布他們在量子領域超越我國佔據優先地位時,美國自己才會洋洋得意,希望他人認同自己世界第一的地位。而如今卻慘遭打臉,畢竟就算美國再如何不願意承認,也無法改變的就是,世界各國都已經發力,美國早已不是一家獨大。
說到這裡,小編我就有點好奇了,被稱之為「中國量子之父」的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讓我國在美國如此嚴防死守之下,依然在量子領域能與美國不相上下的大佬,他的平生又有怎樣的經歷呢?
潘建偉院士於1970年出生於浙江東陽,從小成績優異,從來都是第一名。中學就讀於浙江東陽中學,這所高中曾為我國培養了數名國內外院士,比如,中央研究院嚴濟慈院士,核物理學家李正武院士等。高考後,考入中國科大,碩士畢業後留校工作,但是他並不滿足,於是他繼續深造,當國內逐漸無法滿足他的求學需求時,當機立斷遠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當時他師從塞林格教授,然而於1999年拿到博士學位後,選擇繼續留在老師身邊從事博士後研究。這對於他在今後的研究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2005年他最終獲得歐洲物理學會的「菲涅爾獎」,這個獎項是授予在量子電學和量子光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青年科學家。
此時,他覺得自己該回到祖國為國效力了,於是不顧導師的挽留,堅決地返回祖國,並回到中國科大任職量子信息研究部主任。並於2008年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工程中心,為國家的量子通信技術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總結下來,努力的人在那裡都會努力,成功從來沒有無故的偶然性,當你努力了,有了前提條件,成功可能就與你不期而遇。在此與各位朋友共同謹記,當我們都在努力的路上,很可能,成功就在你的眼前。(塗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