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堯說事繼續給大家送福利了,今天講的內容是初中物理,主要講解了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部分內容,現在我們開始來學習吧。
進入初中後同學們開始接觸物理,但是物理是什麼?在我們生活當中能夠看到物理嗎?
課本的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實驗室,通過一些常見的物理現象讓我們對物理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首先,物理學是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觀察和實驗是我們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我們可以通過發現現象,提出問題,假設推理,設計實驗,驗證實驗,分析和論證,交流與合作這個過程來學習物理。
其次,我們應該掌握物質的物理性質,知道一切物體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各種物質具有不同的性質,例如物質的密度,彈性,質量,硬度,狀態,磁性,導電性,導熱性等。
再次,我們需要知道學習物理需要用到哪些工具以及工具的用途。測量長度的工具有直尺,皮尺,盒尺,遊標卡尺,千分尺,內徑外徑尺等。測量時間我們可以用秒表,在古代我們還發明了沙漏擺鐘等。此外我們測量質量時用天平,測量液體體積時同量筒,測量溫度用溫度計,測量電壓用電壓表,測量力時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電流時用電流表等等。
初步了解了那麼多,下面我們就開始正式的學習物理了。第二章學習的是運動與能量,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機械運動。它的定義是:一個物理相對於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機械運動的判別方法是:1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普遍的現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在做機械運動,2宏觀物體的運動,3位置是否發生變化。位置的變化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指兩個物體間距離的變化,第二個指物體間方位的變化。
上面是在宏觀世界介紹,下面我們說說微觀世界。物質有分子組成的,物質分為三種狀態:固體狀態,液體狀態以及氣體狀態。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原子由居於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它幾乎集中的原子的全部質量,電子質量幾乎為零。
運動的描述:宇宙由物質組成,且處於運動和變化發展中,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靜止是相對的,而運動是絕對的。運動的參照物,要描述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選定一個標準物體做參考,這個標準物叫參考物,相對於參考物,某物體的位置改變了,就說它是運動的,位置沒有改變,就說它是靜止的。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判斷一個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與所選的參照物有關。參照物的選擇是可以任意的,在具體研究問題時,要根據問題的需要和研究的方面而選取,研究地面上的物體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在學習物理時我們要了解相對靜止: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相同的兩個物體是相對靜止的。此外,我們還要知道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運動的快慢這一節我們需要知道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兩個方法,一個是定時間,一個是定距離,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大小,在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的大小。還應該掌握勻速直線運動以及物理學中速度的物理意義以及速度的公式。我們還需要了解變速直線運動及其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等。我們要學會平均速度的測量。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說到這裡吧,讓大家的腦子清醒一下,由於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主要是理解和記憶的內容比較多,所以大家還是得多看幾遍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