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沒有邊界呢?讓我們從宇宙起源開始探索

2020-10-03 百科探秘

自古以來,人類都懷有疑問,海平線那邊是什麼?海另一邊又是什麼?世界總結於何處?隨著我們探索的範圍越來越廣,我們看到了太陽系、銀河系,甚至宇宙,範圍越來越大。而現在,許許多多新的理論告訴我們時間和空間大到超越我們的想像,我們在尋找宇宙的邊界時可以了解到什麼?

1、探索宇宙的歷程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地球處於由55個天體組成的星系的中心,每個天體都以一定規律運動藉此可預測地球或者其中星體的位置,他將這些天體外域看作眾神的家園,他們被創造出來。希臘也是第一個將天體運動看作自然現象的文明並將之作為人類研究探查的學科。

亞里斯多德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模型直到16世紀才被推翻。尼古拉斯-哥白尼提出地球和其他行星反而圍繞太陽旋轉,根據他的發現,行星有自己的軌道,科學家們構建了新的宇宙模型,闡述行星的運動。哥白尼也注意到蒼穹、星星位處遙遠,遠在太陽系之外。

在1609年,我們的宇宙模型所蘘括的範圍越來越廣闊。那時科學家伽利略,使用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他觀察到銀河系一個夏季天空升起的寬闊光帶,實際上是由星體組成。

幾個世紀以後,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旋轉磁碟,他們將宇宙比作恆星和氣體組成的島嶼,規模巨大但仍然存在邊際這種宇宙模型很快就被科學證據所打破。

藉助坐落於加州威爾遜山的巨大新型100英寸望遠鏡,天文學家艾德溫-哈勃和一名家米特-哈馬遜的助手分析空中模糊半點所散發的光並隨後確認它們是星雲。他們發現這些斑塊實際上是一個個星系,但卻在離我們遙不可及的地方。他們還發現,這些星系中許多正在離我們而去,離得越遠,他們離去的速度就越快這一發現,激發了全新宇宙模型的提出,一個充滿了無數星系的宇宙,並且,宇宙一直在擴張。因為來自這些遙遠星系的光需要花費幾百萬甚至幾十億年才會到達地球,天文學家的研究越深入,他們探索的宇宙歷史就越發久遠。

2、全新宇宙模型的誕生

為了研究宇宙的歷史,科學家們建造的遠望鏡規模越來越大,用以捕捉來自宇宙更遠處的光線。他們開始了解到星體以及整個宇宙並不像我們曾經相信的那樣平靜或靜止。在原子武器和核物理的時代一個全新的宇宙模型出現了。這個宇宙模型是個動態領域由爆炸的巨大恆星,衝擊波和黑洞塑造而成。從這個角度看,宇宙的起源於一場猛烈的原始爆炸,那就是宇宙大爆炸

大爆炸宇宙論的模型依託四大支柱。整個宇宙正在向各個方向擴展,如果你回溯時間,你會發現所有的物質和能量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有一個共同的起點。輕元素如氫,在很早以前的時代就已經形成,後來又轉變為重元素。在宇宙中穿梭的光線,有些是在宇宙早期散發出來,這些光線不斷延伸,變成了電磁波微波最終,它幫助建立了一個時間框架,講述星體、星系以及宇宙的大規模結構。

但這個大爆炸宇宙的新模型,被證明是不完整的,最近由哈勃太空望眼鏡和其他儀器收集的精確測量數據已經達成共識,宇宙可以追溯到137億年前。考慮到宇宙的擴張,可見宇宙邊邊緣的星系實際上距離我們約460億光年,各個方向皆是如此。那些星系之外是什麼?它們的視野與我們不同,可以遠遠地延伸出去。它們的視野之外又是什麼?到底哪裡才是邊界?而宇宙是如何發展到如此巨大的規模?

另一個觀察結果讓天文學家感到困惑。不管你研究的是哪一部分天空,星系的分布,物質的密度甚至溫度,在很大空間範圍內都是一致的。為了在整個廣闊空間內,實現這種同質性,宇宙必須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廣的範圍內擴張,這種速度和廣度比大爆炸宇宙論的理論標準更甚一籌。宇宙怎麼這麼浩瀚無垠並且高度一致的呢?

新型宇宙模型提出了新的解釋,它源於我們這個時代,是最重要的科學觀測之一。將我們所觀測的宇宙與其最初的一刻聯繫起來。1990年4月24日,發現號太空飛船將開創性的哈勃太空望眼鏡推進軌道。宇宙背景探測器,簡稱COBE,發射的目的是為了捕捉宇宙在形成初期散發的微波光線。此次觀測任務中發現,這種微波光線包含一個熱點和一個冷點組成的圖案。威爾金森各向異性微波探頭和普朗克衛星通過記錄更多細節更新改進了這一觀察結果。通過這些圖像,科學家發現關於我們周圍可見宇宙的種種起源學說在整體上都言之有理。但在細微之處卻各有各的說法。

天文學家著手研究宇宙是怎樣從這個宇宙模型發展而來在電腦控制望遠鏡並且可以自動觀測的時代,天文學家在軌跡範圍內進行合作,目標是繪製大部分可見宇宙的三維模型。目前已經繪製完成的宇宙地圖,穿過銀河系外一組由2個奇異星系組成的集合(領近星系),除此之外,大約5000萬光年的地方我們接近密集排列的室女座超星系團(這是離我們最近的星系)。星系排列成形,形成廣闊的宇宙牆和宇宙弧。在極度廣闊的宇宙空間內,這種形狀形成一個圖案,宇宙如同一張巨大的蜘蛛網,這張網由絲狀結構組成,中間是一個個巨大的空間。

為了解釋這一結構,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蘘括範圍更加遼闊的宇宙起源模型!這個模型基於一個發現,即能量在空間的真空中不斷湧現,以粒子的形式,這些粒子帶有相反的電荷---物質與反物質這種新的觀點稱為暴脹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瀰漫性的能量場,它們以某種方式進入更高的能量狀態誘發空間和時間的「膨脹」。原始能力微弱的波動產生壓力波或宇宙漣漪,隨著宇宙演變,這些漣漪引起物質密度的變化,然後引力開始增長,為了將這些漣漪與我們觀察到的星系分布聯繫起來,天文學家一直在使用超級計算機來模擬宇宙形成。早期開始的演變從宇宙演變到當前時間十分之一的時間開始,模擬結果顯示物質正在穩步進入越來越密集的區域形成星體、星系,最後形成星系團。設計類似這樣的模型,僅為了重現一部分可見宇宙的演變!

3、結論

現在認為整個宇宙比我們認知的要更加無邊無際,宇宙的膨脹威力會導致宇宙從原子般大小擴張到宇宙咱麼大,這只需要極短暫的時間。理論表明,在宇宙誕生數十億年時,整合宇宙建輝增長到目前空間宇宙大小的一百億億倍!

換句話說,整個宇宙與可見宇宙之間的對比就相當於把可見宇宙與一個原子進行對比!局域暴脹理論,宇宙浩瀚無邊,難以想像,也許宇宙甚至沒有盡頭!從伽利略到哈勃再到現現在,從太陽、銀河、星系圖、而星系團之上還有龐大的宇宙牆和宇宙網,很難想像宇宙的邊緣在何處!

而我們生存的宇宙只是許多宇宙中的一個,這些不同的宇宙同時存在,一個挨著一個。就像泡沫,這些宇宙不斷升起,在無限的海洋中擴張!超脫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遠遠超舞我們可見的範圍!

喜歡就點個關注吧,下期更精彩,謝謝!

相關焦點

  • 宇宙究竟有沒有邊界?
    但是在宇宙的邊界,到底有什麼東西在等著你呢?當我們討論這個宇宙邊界,它到底是一種邊界線呢,還是一個大到無法想像的天花板呢?或者,無論是邊緣還是天花板,它真的存在嗎?在本周的「Giz問答」欄目中,我們找來幾位面向宇宙學的物理學家,希望和他們一起找到答案。
  • 宇宙的起源是什麼?宇宙外邊有沒有另一個宇宙?科學家這麼解釋
    ,我們仍處於探索的初期,甚至可以說我們所知甚少,現在,我們就來討論另外兩個神秘的問題。目前已經有一些科學家定義了宇宙的邊界,那麼宇宙邊界之外是什麼?  在這方面,科學家表示很可能是其他宇宙或平行宇宙,我不知道有多少網友還記得,科學家曾經在宇宙中發現了一些比宇宙本身還古老的天體,這可以充分證明其他宇宙的存在。
  • 宇宙誕生前沒有時間和空間!無邊界條件揭示了宇宙的量子起源!
    無邊界條件理論是由劍橋大學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提出,一種既自洽又自足的無邊界宇宙學。關於宇宙起源的一種觀點是,由於量子效應,如量子隧道效應,宇宙可能從無到有地出現。20世紀80年代,史蒂芬·霍金和詹姆斯·哈特爾進一步闡述了這一觀點,他們提出,在宇宙開始之前,時間並不存在,從而得出結論,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沒有初始邊界條件。
  • 無邊界條件揭示了宇宙的量子起源!宇宙誕生前沒有時間和空間!
    無邊界條件理論是由劍橋大學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提出,一種既自洽又自足的無邊界宇宙學。關於宇宙起源的一種觀點是,由於量子效應,如量子隧道效應,宇宙可能從無到有地出現。20世紀80年代,史蒂芬·霍金和詹姆斯·哈特爾進一步闡述了這一觀點,他們提出,在宇宙開始之前,時間並不存在,從而得出結論,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沒有初始邊界條件。這個想法被稱為「無邊界條件」或「霍金-哈特爾州」。然而,精確描述物理系統如何從零尺寸過渡到有限尺寸一直是一個挑戰。
  • 在人類還沒有探索完成的宇宙中,到底存不存在宇宙的邊界?
    在整個宇宙中,人眼所能看見或者探索到的物質只存在於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就是耳熟能詳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在這個龐大的生命體中,人類是目前已知的只有地球存在生命。中國自古以來在天文上就有不小的見解,古時的蓋天說、玄夜說和混天說都是當時探索宇宙有力的證據。
  • 宇宙有邊界麼?宇宙邊界之外又是什麼?
    其實在天文學方面,普通人問到最多的問題,除了宇宙是咋來的,還會問:宇宙有沒有盡頭,盡頭之外又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隨著科學理論和觀測設備水平的提高,我們知道真空的光速是恆定的,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前,宇宙還是膨脹的,很多光其實還來不及到達地球。所以,關於宇宙是不是有邊界這個問題,我們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 宇宙的形狀究竟是什麼樣的?它到底有沒有邊界呢?
    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於宇宙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藉助探測儀器,科學家開始去探索宇宙的形狀,那麼宇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形狀呢,是否有邊界呢?關於宇宙形狀的三種可能性在以前,阿里斯塔克斯、亞里斯多德及託勒密都曾提出過幾個不同的天體學理論,但是最後都被推翻。
  • 宇宙無限大,但再大也有個邊界,那麼宇宙邊界在哪裡呢?
    宇宙無限大,但再大也有個邊界,那麼宇宙邊界外面是什麼?宇宙無邊際,只要人類對宇宙本源的認知還被被科學和邏輯的二元論主導,人類就無法探索到宇宙的真實面貌。人是由物質、能量、意識層面(魂、靈魂)三者一起組成的,宇宙也是如此。
  • 探索無邊界的宇宙地圖
  • 宇宙有無邊界?邊界外是什麼?
    宇宙有無邊界?邊界之外是什麼?三種科學猜想讓人細思極恐宇宙有無邊界?邊界外是什麼?
  • 如果有一天人類到達宇宙邊界,把手伸出宇宙外,會摸到什麼事物?
    地球上第1個生命究竟從何而來呢?關於這一問題,似乎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準確答案,對此科學家們只能把所有的目光放在宇宙中心,希望解開關於宇宙的秘密,便能解開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進入宇宙後才發現,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美好,迄今為止人類只能在太陽系內活動,並不能走出太陽系,截止到目前為止,人類對宇宙的了解只不過是冰山一角。這讓大家對宇宙更為好奇,對此有一位網友提出了一個理論,他表示如果有一天人類能夠成功到達宇宙邊緣,自己手是否能伸出去呢?手伸出宇宙邊界會發生什麼?
  • 回到塵世:探索宇宙發現我們的起源
    宇宙中的塵埃有什麼研究價值?可以反映怎樣的真相呢?我們要不要繼續研究呢?穿越塵埃,找尋生命,證明自我。家/外星人 + 不明飛行物,不尋常的科學,無法解釋的奧秘,宇宙中的塵埃:探索宇宙,發現我們的起源。圖解:宇宙塵埃接下來你看,人們越來越渴望回歸本源——本真或我們的存在。科學家們正在仔細篩選我們開始的塵埃。他們害怕研究中的真相嗎?畢竟,有比"大爆炸"更多的東西。而回答是可能的。因為今年以來,已經有許多相同的"太空塵埃"被發現。
  • 萬物起源——宇宙大爆炸
    萬物起源,宇宙大爆炸,這個理論認為宇宙突然生成並且大小有限。直到20世紀中葉,大多數科學家還認為宇宙體積無限大,年齡無限長,直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讓我們對重力有了更好的理解。如何才能無中生有呢?讓我們一起探索下已知的理論,現在我們可以忽略掉最開始的部分。首先,宇宙大爆炸並不是一場爆炸,而是所有的空間同時向所有方向伸展,剛開始宇宙非常非常小,接著很快就變成一個足球場那麼大,宇宙並沒有膨脹成任何東西,宇宙只是膨脹成它自己。
  • 宇宙有邊界嗎?
    ESO很久以前,我們以為自己感官所及的一切就是宇宙的全部。而自從天文望遠鏡被發明後,我們的宇宙觀開始發生變化。伽利略發現銀河是由不計其數的星組成的;而到了20世紀,人們發現銀河也不過是無數同類恆星集合體中的一個。
  • 宇宙有沒有邊界?
    當下得到大部分頂級科學家認可的「宇宙大爆炸理論」理論認為,宇宙在時間上有一個開端。 在空間上是「有界無邊」換句話說:宇宙極有可能是一個空間有限大,但又沒有邊界的存在。 比如生活在地球上的螞蟻,地球是沒有邊界的,不論它朝哪個方向走,總能循環回到原點-因為地球表面是一個彎曲的曲面
  • 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界?愛因斯坦和霍金給了答案,但人類依舊費解
    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從來都沒有止步,在太空中還有很多事情在等待人類的探索與發現,不過宇宙實在是太大了,雖然當今世界的科技是非常的發達的,但是人類終究是渺小的,對於宇宙的探索還是有限的,人類能夠探測到的宇宙直徑為930億光年,在930億光年以外還有更大的區域,而這裡也是人類暫時探測不到的。
  • 宇宙最深處到底隱藏著什麼?我們有希望看到宇宙的邊界嗎?
    當然,人類的眼睛觀測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我們看到的星空連冰山一角也算不上,只有通過強大的天文望遠鏡才能夠看到更加遙遠的星空。在人類的視野裡,神秘的宇宙深處一片黑暗,似乎什麼也沒有。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清楚,看似黑暗什麼也沒有的星空深處,有可能無比我們想像的要宏偉複雜。那麼宇宙最深處到底隱藏著什麼?
  • 對宇宙起源的探索:大爆炸理論、神造說
    宇宙爆炸理論認為有一個爆炸的原始狀態,那麼原始狀態本來就如此呢?還是外來的?為什麼原始狀態會忽然發生爆炸?是什麼在促使原始宇宙的爆炸?為什麼更早的時間裡,沒有發生爆炸呢?是什麼因素導致了當時的爆炸?站在宇宙爆炸理論的基礎上,宇宙爆炸的宇宙,是恆定的嗎?還是外來的?是進化來的,還是受造來的?
  • 如果人類是宇宙唯一智慧文明,我們是繼續探索宇宙還是保持現狀?
    對此,科學家也提出了多種猜想,其中一個猜想讓人們感到害怕和迷茫,這個猜想就是人類有可能是宇宙唯一的智慧文明。如果這個猜想是正確的,那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何在?有人認為,人類既然是宇宙唯一的智慧文明,那我們探索宇宙也沒有什麼意義,還不如保持現狀。如果宇宙中只有人類這一個智慧文明,那我們就可以放棄探索宇宙嗎?探索宇宙真的沒有意義嗎?
  • 我們為什麼學習物理?宇宙有沒有邊界?人類能不能突破光速?
    一,我們為什麼學物理?複雜的世界,簡單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