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元旦長假後的首個工作日,整個城市仿佛還沒從假期中緩過勁來。陰鬱冰冷的天氣,更使人懷念起前幾天的安逸假日。
一聲聲鏗鏘有力的斷喝,伴隨著有規律的沉悶撞擊聲,在一片蕭瑟的環境中,這樣的「音效」格外引人注目。
走進水電路的上海體育運動學校,記者聞聲找到了正緊張進行冬訓的上海棒壘球運動中心的運動員們。
不畏寒風
柔道館裡,男子柔道隊的隊員正進行緊張的對抗練習。巨大空曠的場地中,並沒有暖氣,即使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坐在場邊沒多久,記者就感覺寒風陣陣、渾身冰涼。
然而,場上的隊員卻絲毫不畏懼這惡劣的條件。身著單薄的柔道服,赤腳訓練的他們靈活地對峙著,擒拿、反轉、撲倒、壓制、翻滾,一系列動作流利乾淨。仔細看,還能看到不少隊員額頭上沁出細細汗珠。
女子柔道隊的「老大姐」上海姑娘姚玉婷指著凍得發青的腳趾告訴記者,每年冬訓時,最冷的那幾天,赤腳在場地上做對抗久了,腳會被凍得發木,「踩在地上軟綿綿的,像騰雲駕霧似的,行動也會因此變得遲緩很多。」
對於這點,主教練俞定凱也頗有感觸:「像柔道這樣的『赤腳運動』,手是兩扇門,全靠腿容人,如果腳凍住了,是很容易造成運動員受傷的。不過我們的運動員都很能吃苦,再冷的天,訓練強度都不會偷懶減少。」
說到這次冬訓的目標,俞定凱直言:「風格最重要。」今年冬訓中,教練將與隊員一起研究討論,爭取使每個柔道選手形成自己的「撒手鐧」——重點個人配套組合技術。「我們還會讓隊員觀看適合他們各自級別、特點的『代理人』技術錄像,這個『代理人』就是那個級別裡的代表運動員,這使今年的冬訓非常具有針對性。」
科學監控
這是上海棒壘球運動中心主任孫杰走馬上任後的第一個冬訓。去年8月起接手這個新成立的運動中心,曾是上海田徑隊領隊的他,把老同事孫海平(孫海平新聞,孫海平說吧)的科學訓練理念,帶到了這裡。
科學訓練為的是提高訓練的有效性。如今的上海棒壘球運動中心,是一支以年輕隊員為主的生力軍。「對小隊員,我們不再像在體校時那樣,一心抓強度。」3個項目4支運動隊都是與人打交道的項目,經驗、成績是在一次次交手中練出來的,因此,身體素質方面的提高就更需要科學測定的輔助。而使用高科技手段,這是由體校轉入專業隊冬訓第一年的新亮點,「能讓我們最準確地了解到運動員的各項身體素質和訓練效果。」
為了配合這次冬訓,上海棒壘球運動中心特地引進了包括心率測試儀、血乳酸測試儀和血色素測試儀等新的測試設備。在日常訓練後,教練可有選擇性地對隊員進行測試,根據指標來判斷當天的訓練強度是否已達到預期效果。如果測試結果顯示心率低於標準,血色素也未堆積達到疲勞狀態,那就說明在當天的訓練中,這名隊員也許只發揮出50%-60%的力量,教練就該對其訓練計劃進行調整,適度加量。「可以說,有了這個科技手段,隊員想裝病偷懶都沒法子了。」「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儘管比起其他部分運動基地,上海棒壘球運動中心的幾個項目都屬於冷門,沒有太多觀眾。但在凜冽寒風中,他們卻用堅韌與汗水書寫著自己的冬訓故事。
本報記者 厲苒苒 實習生 張帆
(責任編輯: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