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赴南蘇丹維和隊員:除了瘧疾,還要防範劇毒昆蟲

2021-01-18 澎湃新聞
【編者按】

11月29日,江蘇省興化市沙溝鎮舉行了一場追悼會,沉痛悼念維和英雄付森。

23歲的維和士兵付森執行任務中感染惡性瘧原蟲,導致回國突發惡性瘧疾,雖然進行了積極治療但仍不幸離世。

中國維和戰士付森因執行維和任務時染病,最終不幸去世。這一消息使我維和官兵的健康狀況立刻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維和部隊出國執行維和任務是一種什麼樣的經歷?會遇到哪些危險?健康狀況面臨怎樣的挑戰?又如何應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了曾赴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的解放軍中部戰區83集團軍某旅季金金營長。

在今年的國慶閱兵中,維和部隊方隊首次參閱,成為本次閱兵的一大亮點,成為當時大眾關注和討論的熱點。維和英雄的離世讓國人的目光再次轉向這群頭戴藍盔維護世界和平的軍人。

維和部隊方隊首次參閱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擔當。

1992年4月16日,中國首次派出聯合國維和部隊赴柬埔寨金邊,這是我國第一次派遣部隊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根據官方資料,截至2018年12月,中國軍隊已累計參加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近4萬人次,13名中國軍人犧牲在維和一線。目前,仍有2500多名中國官兵在聯合國7個任務區和相關維和機構執行任務。

聯合國能力評估組對中國維和部隊給予高度讚揚 本文圖片均由 受訪者供圖

此外,中國已正式宣布建立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發展基金,加入新的聯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制,建設8000人的維和待命部隊並通過聯合國組織的考核評估。

今年9月24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向媒體表示,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兵力最多的國家,中國軍隊將一如既往堅定支持聯合國維和事業,用堅毅與奉獻書寫維護和平的大國擔當,用行動與實踐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風險無處不在」

澎湃新聞:

你是什麼時候前往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出徵前心情是什麼樣的?

季營長:

我參加的第八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任務,這批維和部隊以工兵為主,還有一些警衛、醫療力量,以第83集團軍為主組建,共268人。我們在2017年9月11日舉行了出徵誓師大會,然後搭乘民航客機前往南蘇丹,2018年9月圓滿完成任務後回國。

這是我第一次出國執行維和任務,出徵前的心情還是比較複雜的,既有為國出徵的自豪,又有對南蘇丹複雜環境的一些擔心,還有對親人朋友的不舍。

澎湃新聞:

畢竟是第一次出國執行維和任務,心情複雜也是人之常情。維和這一任務和平常為了適應這次任務你們有沒有做一些相應的準備?

季營長:

維和任務有一定的特殊性,出徵之前會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打無準備之仗」。從2017年7月份集中組建維和大隊到9月下旬踏上徵程,準備了3個月時間。針對性進行了戰鬥體能、實彈射擊、戰場救護、維和英語學習和專業技能訓練。維和大隊裡有工兵、警衛和醫療等人員,戰鬥體能、實彈射擊等水平不在同一個層次,為了這次維和任務就要強化這方面的訓練,增強體能,提高戰鬥技能。在異國他鄉,學習維和英語也是非常重要,這也要強化訓練。

維和開訓動員現場

澎湃新聞:

雖然說在國內進行了針對性訓練,但在當地維和的親身體驗還是從你們踏上南蘇丹的那一刻起。抵達南蘇丹第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季營長:

抵達南蘇丹的那一刻,內心有些激動和興奮,此外還有的是對這一年生活的未知與好奇。我們第一天在朱巴過渡營,在這個素有「世界火爐」之稱的南蘇丹,讓我深深感受到「熱情過度」的太陽,火辣辣的讓我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大蒸箱,我的皮膚感到一種輕度灼燒感,這裡最高溫度可以達到45℃,常年在30℃以上,室外幾乎沒有任何可以遮陰的地方。

在過渡營看到多國維和部隊和國旗,讓我更加感受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責任,在這裡我就是代表中國。從朱巴過渡營出發至瓦烏,飛機飛過原始森林,從上空鳥瞰這個南蘇丹第二大都市,地面上看不到高樓大廈,沒有柏油馬路,沒有川流不息的車輛,只能看到坑坑窪窪的馬路和雜亂叢生的灌木,偶爾路上有一些車輛和旁邊零星坐落的茅草屋。整體上感覺是戰亂讓當地比較破敗。

澎湃新聞:

在維和過程中主要有哪些任務?

季營長:

主要執行長達670餘公裡的南蘇丹補給線路施工,此外還有板房搭建、大本營警戒崗樓搭建、難民營防衛設施構建、垃圾處理場挖掘、機場路燈及設施輔助維修等任務。日常工作還有包括參加聯南蘇團(聯合國駐南蘇丹特派團)組織的各種會議和活動。

維和任務中聯合指揮

澎湃新聞:

執行維和任務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危險?哪個危險你最擔心?

季營長:

第一個危險就是當地戰亂導致各個武裝之間關係比較緊張,「蘇丹人民解放運動」與反對派容易爆發武裝衝突,施工過程中經常碰到載有火箭筒、機槍等武器和全副武裝的士兵的皮卡。補給線施工中,線路遠,草原、叢林密布,當地人外出活動經常帶刀、帶標槍,甚至帶AK-47自動步槍,衝突或意外傷害風險較大。

第二個是當地環境帶來的風險,這個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比較惡劣,蚊蟲、老鼠、蟑螂活動猖獗,垃圾眾多,病毒容易傳播肆虐,比如最近大家討論的導致維和士兵去世的瘧疾。瘧疾是經按蚊(編註:蚊子的一種,又稱瘧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在南蘇丹被蚊蟲叮咬感染的多一些。惡性瘧原蟲感染可迅速發展成威脅生命瘧疾,如不及時治療病死率非常高。除了瘧疾,當地毒蛇、蜜蜂、蠍子等毒蟲活動也頻繁,一不小心就會咬人、蜇人,毒性劇烈,造成腫脹、高燒,救治不及也可能危及生命。

社會環境主要是當地通信條件差,外出執行任務經常性出現通聯不暢問題。當地路況較差,施工點與營區距離較遠,車機故障時,很容易耽誤到夜裡,周邊危機也比較多,人身、車機安全沒保障。

長年的內戰導致民眾長期處於貧困狀態,食物比較匱乏,車輛通行時,一些小孩子跟車、扒車,索要食物,而我們有自己的任務,這種跟車扒車就比較危險。總體來說,在執行任務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瓦烏至通季道路施工

舉著砍刀、AK-47步槍走來的當地人

澎湃新聞:

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哪一次危險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季營長:

一次補給線施工中,臨近中午開飯,大部隊和保護部隊已撤回至補給點,指揮自卸車倒最後一車土,出現車輛意外熄火,拋錨在路上,檢查發現電瓶線斷開,正在維修時,遇到一大批當地人舉著砍刀、標槍、AK-47步槍,從遠處走來,當時內心還是有點忐忑的,但為了保護戰友和裝備,堅持堅守在戰位上用對講機報告情況,當看到距離兩米左右一個黑人姑娘舉起手衝我們打招呼時,我們揮手回應,保護部隊的孟加拉國士兵拿著上膛的自動步槍往這邊趕來。

澎湃新聞:

對於中國維和部隊,當地居民是什麼樣的態度?

季營長:

為當地政府打通城市之間的交通補給線,為瓦烏市居民維修城市通道,為當地難民營構築完善的壕溝鐵絲網防禦體系,為超級營地搭設板房建設哨樓,為當地機場修路安裝路燈。此外,我們還為當地村鎮捐贈圖書和食物。

當地民眾和官員對我們的印象是勤勞勇敢,裝備先進,能吃苦能幹活,能為他們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做貢獻。春節期間,我們組織過中國年,與當地居民進行過夥食評比和節目表演,增進了友誼。

施工途中對當地受傷人員實施人道主義救援

澎湃新聞:

回國後回顧這次維和任務有什麼感覺?如果再次需要你去維和,你還會去嗎?

季營長:

最深的感觸是祖國國泰民安,家人豐衣足食,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出去體驗了才知道社會安定和和平的重要性。我們維和軍人的出色表現得到了聯合國的高度讚譽,也受到駐在國民眾的廣泛歡迎,展現了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擔當。

如果再次接到召喚,我必義無反顧再次踏上維和的徵途。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伊波拉疫區中國維和警察:生病不敢去醫院(圖)
    不同於大多數隊友,51歲的中國維和警隊隊長陳厚明已是第三次赴賴比瑞亞執行維和任務了,這位來自武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的優秀警官,早在10年前就因赴東帝汶出色完成任務而獲得過聯合國勳章。成熟精壯的他,也是聯合國賴比瑞亞特派團裡的一張備受信賴的熟面孔。
  • 中國赴南蘇丹維和醫療隊紮實做好疫情防範工作
    新華網南蘇丹瓦烏1月18日電(彭振綱)針對近日南蘇丹東部湖區出現三例疑似病毒性出血熱致死病例,中國第八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醫療隊紮實做好各項疫情防範工作,確保營區公共衛生安全。據悉,此次疑似病例的出現點距離維和醫療隊所在任務區200餘公裡。
  • 吸血昆蟲防控技術破解戍邊難題
    軍事醫學科學院成功研發吸血昆蟲防控系列技術裝備
  • 中國首支赴黎巴嫩維和醫療分隊抵達任務區
    中國赴黎維和醫療分隊副隊長 熊中茂   中國首支赴黎巴嫩維和醫療分隊近日抵達任務區後,由於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等與國內不同,我和其他隊員都遇到了不少趣事。  睡覺,也是任務!  維和隊員們抵達位於地中海東岸的黎巴嫩共和國首都貝魯特時,是北京時間下午2時45分,當地時間則是上午8時45分,有整整6個小時時差。忙活了半天趕到任務區,已是北京時間子夜時分,隊員們睡意早已襲來,按黎巴嫩時間卻剛剛要吃晚飯。於是,儘快調整時差,就成了維和隊員的首要任務!  然而,人的生物鐘實在是頑強。
  • 我軍研製全方位吸血昆蟲防控技術體系
    中國抗擊伊波拉移動實驗室檢測隊駐地,一種新型吸血昆蟲採樣裝置不間斷運轉,密切監測瘧疾等烈性蟲媒傳染病風險……   主持這一系列新型高效吸血昆蟲防控裝備研發的是軍事醫學科學院媒介生物學家趙彤言。日前,相關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軍民健康防護又添利器。   據統計,吸血昆蟲可傳播多達150餘種病原體,世界範圍內每年新發病例達10億,死亡100萬。
  • 第23批赴剛果(金)維和醫療分隊的曹文峰軍醫是個「多面手」
    2019年12月15日晚,50歲的烏拉圭維和士官威克多被戰友送到剛果(金)的中國二級醫院,他捂著胸口痛苦地呻吟,急診大廳一下子忙碌起來。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曹文峰(右一)在應急處突演練中觀察警戒。
  • 中國赴剛果(金)維和分隊完成第17次輪換交接
    原標題:中國赴剛果(金)維和分隊完成第17次輪換交接  當地時間12月23日,我國赴剛果(金)維和分隊在布卡武市中國半島營區舉行第17次輪換交接儀式,第17批與第18批赴剛果(金)維和分隊工兵、醫療2支分隊的隊長,先後進行了交接文書驗證籤字,順利完成任務交接。
  • 揭常備維和警隊:出徵籤生死狀 全英文交流無障礙
    曾參加過海地維和的警隊隊員李吉介紹,戰士佩戴這身裝備不僅要進行正常的演練,訓練期間,他們還要開展長達三十公裡的野外徒步拉練、5公裡越野跑、實彈射擊等科目。  如果需要在外執行數天的緊急勤務,戰士們除了配備頭盔、防彈衣以及步槍外,還要攜帶防暴槍、防暴彈、防毒面具、急救包、裝備水等,整個背包加起來約有45公斤。「到了熱帶地區,一天下來基本都是汗流浹背的。」李吉說。
  • 中國赴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成功修復聯合國通信基站道路
    近日,中國第24批赴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依據聯剛穩定團命令,對聯合國通信基站進出道路進行搶修。經過18個工作日工程施工,維和官兵高標準完成道路修復任務,受到聯剛穩定團工程部門高度評價。聯合國通信基站位於剛果(金)南基伍省瓦倫古地區,由於雨水衝刷浸泡,該通信基站唯一的進出通道路面坑窪損毀嚴重,車輛通行困難,給通信基站物資補給及聯合國工作人員出行帶來極大不便。受領任務後,我維和工兵分隊支援中隊官兵駕駛車輛裝備抵達瓦倫古任務區,組織工程勘察,制定施工方案,全面展開工程施工。
  • 我第23批赴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舉行誓師動員大會
    維和官兵們面對國旗宣誓國防在線客戶端消息(尚明璽、閆駿花、歐陽瑞)「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9月17日上午10時,伴隨著國歌聲,陸軍第77集團軍某旅大禮堂內官兵們隆重集會,特地為中國第23批赴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舉行出徵誓師大會
  • 第24批赴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完成3處公路涵管修復任務
    近日,我國第24批赴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頂著任務區局勢動蕩及疫情風險雙重壓力,先後歷時10天,高標準完成3處涵管修復工程任務,確保了 N5公路烏維拉至桑蓋段道路暢通,受到聯剛穩定團工程部門高度評價。N5公路是剛果(金)東部地區南北交通主幹線,由於受山洪長期衝刷,N5路南基伍省烏維拉市區以北10公裡路段內3處涵管淤積堵塞、護坡坍塌,路基不同程度受損,嚴重影響車輛通行安全。
  • 第22批赴剛果(金)維和部隊舉行升旗儀式喜迎元旦
    維和分隊組織莊嚴的升旗儀式。李志強 攝中國網軍事1月2日訊(通訊員 李志強)當地時間12月31日上午6時30分,中國第22批赴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在剛果(金)布卡武市「中國半島」營區舉行了隆重的升國旗儀式,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雄壯的國歌響徹營區。
  • 【金報視點】記東帝汶民事維和警察陳厚明(圖)
    武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普通民警陳厚明以過硬的軍政素質脫穎而出,成為赴東帝汶維和警察中國警隊中一員。2002年6月13日,來自12個國家的維和警察競聘這個職位。陳厚明以絕對優勢贏得了主考官的一致認可。在隨後的4個多月裡,陳厚明沒讓主考官們失望。他帶領隊員及當地警察一道,平息大規模騷亂3起,破獲各類刑事、民事等案件55起,很快贏得了當地居民的信任。
  • 瘧疾俗稱打擺子 發現青蒿素以前 古人如何防範治療瘧疾
    在已有對治方法的今天,瘧疾對人類的危害已經大大降低。但在歷史長河中,將瘧疾列在蹂躪人類最長時間疾病的榜首可能都不為過。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紀,古羅馬的文學作品中,已經寫到出現了瘧疾這種周期性疾病。在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成書於先秦時期的《黃帝內經》中也有對瘧疾的詳細記載。古時人們對這種傳染疾病束手無策,甚至認為是神降於人類的災難。
  • 傾聽昆蟲振翅有多重要?可幫我們對抗瘧疾
    索塔瓦爾塔介紹了自己使用「絕對音感」的「聲學方法」確認昆蟲物種的能力,即昆蟲振翅的微妙理論。昆蟲需要消耗多少能量進行振翅,是否需要根據不同的空氣壓力和身體大小而改變。即使如此,直到幾十年後,像布萊德嘉德這樣的科學家才重新發現昆蟲研究中傾聽振翅的重要性,比如對抗攜帶瘧疾寄生蟲的蚊子。
  • 駐剛果(金)維和分隊參加「維和人員日」 活動
    為表彰維和人員的職業操守和奉獻精神,並悼念為維護世界和平獻身的英雄們,聯合國大會2002年通過決議,將每年5月29日定為聯合國國際維和人員日。
  • 中國第22批赴剛果(金)維和部隊218名官兵被聯合國授予「和平榮譽...
    中國第22批赴剛果(金)維和部隊218名官兵被聯合國授予「和平榮譽勳章」 中國第22批赴剛果(金)維和部隊218名官兵被聯合國授予「和平榮譽勳章」 新華社剛果(金)布卡武8月8日電(黎雲 李志強)當地時間8月8日上午,聯合國剛果(金)穩定特派團(聯剛穩定團)在布卡武市「中國半島」營區舉行授勳儀式,為中國第22批赴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