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知識之水星-簡單篇

2020-11-22 天文在線

第二章 太陽系的行星成員

我們太陽系的行星成員目前主要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八大行星,早期的冥王星已經被降級為矮行星系列。至於海王星外圍軌道上是否還存在滿足行星定義的天體,目前還未發現。

這些行星成員我們又分為三大類,第一種是類地行星(巖石行星),主要由矽酸鹽巖石組成,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第二種是類木行星(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氣體構成,它們分別是木星和土星。第三種是冰巨行星,主要由水、氨與甲烷組成的冰狀固體構成,分別是天王星和海王星。

我們按離太陽的距離來介紹這8大行星

第一節類地行星

類地行星主要是由巖石和矽酸鹽組成的固體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之所以稱為類地,是因為其它行星都類似於地球,是個巖石固體的行星。

2.1.1 水星

目前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是5000萬公裡。從太陽系行星軌道來看,水星是第一近的行星軌道。水星軌道擁有太陽系所有行星軌道中最大的離心率,以至於沿著相當橢圓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

圖2.1.1 取自信使神太空船的水星合成影像

2.1.1.1 水星上真的有水存在麼?

水星從字面意思看似乎是有大量「水」存在的行星,很遺憾的是水星上大部分地區與月亮相似,並沒有水的存在,不過美國的水星探測器在水星的北極區域發現了水冰的存在。

2.1.1.2 關於水星名字的來源

水星這個中文術語名字來源於古代時期,漢代之前,觀測者發現水星在數時辰內會移轉位置,所以被叫做辰星。直到西漢時期,天文學家司馬遷在觀測水星時,發現水星的顏色近似於深灰色。因為當時的知識限制,所以司馬遷便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將其中的黑色配於水星這個稱號。

在西方古老的羅馬神話中,水星由於運行的很快,所以被稱為墨丘利(Mercury)。墨丘利在羅馬神話中是快速飛行的信使神,為眾神傳遞信息的使者。

2.1.1.3 水星的物理特性

水星與地球類似,都是一顆由巖石組成的行星,主要由約70%的金屬與約30%的矽酸鹽材料組成。水星的表面有著與我們月亮類似的隕石坑、平原等等地質結構。水星擁有比地球弱的磁場,沒有像地球那般的大氣層。水星也有南北兩極,其中北極區域存在大量的冰(由太空飛船得到)。水星擁有比太陽系任何一顆行星都要多的熔融鐵核心,其鐵核心體積佔到整個水星的42%。

圖2.1.1.3 水星的內部結構:

1. 地殼: 厚度100–300 km

2. 地幔: 厚度600 km

3. 核心: 半徑1,800 km

2.1.1.4 水星有多大?

水星是我們太陽系行星家族中體積最小的一顆行星,其平均直徑約為4880公裡,比月球的3474公裡略大點,比火星的6780公裡小點。

圖2.1.1.4 類地行星的大小比較 (由左至右):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2.1.1.5 水星的自轉與公轉

水星的自轉是指水星繞自身旋轉一整圈需要花費的時間。水星的自轉是如此的緩慢,它需要花費大約58.6天,接近2個月的時間才自轉一圈。如果你沿著水星赤道任一點以3m/s的速度行走,那麼你需要花上近2個月的時間才能回到原點。

由於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因此其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是太陽系任何一顆行星中最短的。其公轉周期約為88天,近3個月的時間。

圖2.1.1.5 動畫為模擬水星和地球公轉太陽的軌道。

2.1.1.6 如何從地球上觀賞水星?

在水星大距太陽時,是觀賞水星的最佳時機。由於水星的軌道位於地球軌道以內,因此只有在早上天沒有亮時以及在傍晚日落後不久的夜空中可以看見水星。再加之水星軌道距離太陽過近,因此觀賞水星時也會受到太陽強大的餘光影響,不容易被看見。

圖2.1.1.6 水星大距示意圖

關於水星的小檔案

質量約為:330110000000000000000噸=33011億億噸=33011x10的16次方噸(0.0553倍地球);

體積約為:60830000000立方千米=608.3億立方千米=6.083 x10的10次方立方千米(0.0562倍地球);

直徑約為:4879.4公裡(0.383倍地球);

自轉周期約為:1407.6小時=58.65 天(約2個月);

公轉周期約為:87.969天(繞太陽中心,約3個月);

表面平均溫度約為:167攝氏度(白天最高約為452度,夜晚最低約為-193度);

距離太陽中心約為:5790萬公裡(全文以半長軸作為平均距離);

距離地球中心約為:9170萬公裡;

從地球看去的最大目視星等約為:-1.9

2.1.2 金星

2.1.3 地球

見下一篇:天文知識之金星-簡單篇

參考資料

1.WJ百科

2.所有數據參數引用至NASA-Planetary Fact Sheets

文章作者:零度星系(天文在線)

審核人員:小抽

最終審核:零度星系(天文在線)

編輯用時:2018年07月02日-2018年07月06日

審核用時:2018年07月08日-2018年09月06日

最後更新:2018年9月9日星期日

注意:所有信息數據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指出錯誤所在好加以改之。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天文知識之火星-簡單篇
    2.1.1 水星見文章《天文知識之水星-簡單篇》2.1.2 金星見文章《天文知識之金星-簡單篇》2.1.3 地球>見文章《天文知識之地球-簡單篇》2.1.4 火星火星也是我們地球的近鄰,只是比我們的軌道離太陽稍微遠些。
  • 天文知識之地球-簡單篇
    第二章 太陽系的行星成員我們太陽系的行星成員目前主要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八大行星,早期的冥王星已經被降級為矮行星系列。至於海王星外圍軌道上是否還存在滿足行星定義的天體,目前還未發現。
  • 天文知識之太陽-簡單篇
    我們的家地球生活在太陽系內,我們的太陽系包含了一顆恆星太陽以及八顆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還有其它矮行星(如冥王星)、塵埃、流星、彗星、小行星、衛星等等太陽系的其它小天體,當然還有我們人類製造的太空飛船。圖:太陽系的行星和矮行星。圖中僅大小按比例繪製,距離不依比例。
  • 天文知識之木星-簡單篇
    第二章 太陽系的行星成員我們太陽系的行星成員目前主要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八大行星,早期的冥王星已經被降級為矮行星系列。至於海王星外圍軌道上是否還存在滿足行星定義的天體,目前還未發現。
  • 天文知識__水星
    水星上沒有水,但是在水星極區存在水冰,由於水星的自轉軸傾角非常小不到1度,因此在水星的極區存在很多永久陰影區。 五個之最 離太陽距最近 水星和太陽的平均距離為
  • 冥王星和水星都很小,為啥水星行星之列?原因很簡單
    原來在天文中不斷有科學家發現新的天文發現,這些的新的天文發現使得原來的九大行星的傳統觀念受到了一些衝擊,就在這次天文大會上重新定義了行星,給了行星一個明確的定義。在行星運行軌道的附近,要沒有其他的物體,或者行星自身在30億光年之內能做到自行清理在自己軌道裡的天體,在他附近不能有別的天體。而冥王星運行的軌道和海王星運行的看起來會有一些交集,不滿足行星的新定義。
  • 11月11日將發生水星凌日天文奇觀,NASA將現場直播
    事實上,即使我們不離開地球,現在也可以通過各種尖端的觀測設備,逐步解開宇宙之謎,甚至利用這些設備盡情欣賞那些難得一見的天文奇觀,而最近,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即將發生一次天文奇觀:水星凌日,具體時間是11月11日。
  • 水星合月天文奇觀,一生難得一見
    《林海倫的博物學》原創系列之一百三十七時間僅相隔3天,寧波天宇又上演「水星合月」的天文奇觀。水星與殘月靠得十分近,這就是罕見的「水星合月」的天文奇觀。月亮更加靠近地平線些,在它們的右上方是明亮的金星,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啟明星」,在金星的下方是室女座的α星「角宿一」。與3天前的星圖對比後發現,角宿一明顯向西移動較大的距離。原本角宿一與金星與水星是等距離的,今天的角宿一已與金星更加靠近了,離水星卻遠了許多。
  • 太陽系八大行星之水星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裡,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中國稱之為辰星。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關於水星的一些有趣的知識。
  • 天文小知識:揭秘,我們所知道的水星
    >圖解:描繪水星形成的藝術作品。 到了晚上,地表溫度平均為110開氏度; 這是由於水星缺少活躍的核心,它不能有效保持大氣層從而造成熱量的喪失。據此,地質學家普遍認為水星上是有冰的。事實上,根據最近對水星表面的觀測表明,水星表面有幾片白色斑塊,這暗示了水星上有冰凍的水的存在。除了水星核心的不活躍之外,行星的大小也與其保持適量大氣層的能力有關。
  • 天文小知識:關於水星,你需要知道的10件事
    02離太陽最近它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距離太陽約5800萬公裡或0.39天文單位,陽光從太陽到達水星只需要3.2分鐘,到達地球需要8.3分鐘。水星上的一個晝夜周期需要175.97個地球日。水星僅用88個地球日就繞太陽公轉一周(水星的一年)。
  • 天文知識——水星(Mercury)
    >水星,是太陽系中最靠近太陽的一顆行星。水星是太陽系內行星最小的一顆。水星表面有很多受宇宙物質撞擊而形成的隕石坑,所以和月球的表面有點相似。 水星的大氣非常稀薄,反射的太陽光很少,所以看起來黑乎乎的。用中大口徑的望遠鏡可以看到水星表面深色模糊的斑紋。水星的北半球是廣闊的平原,面積約有400萬平方千米。
  • 水星逆行預示著不祥之兆,科學家闢謠,只是一種正常的天文現象
    佔星學上的水星逆行在佔星學上,水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智慧之神,它控制著我們的思維、情緒、人際和出行等方面,包含了人們的許多重要的活動,如果發生了水逆,水星掌管的這些事情就會減弱,甚至失衡,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會來臨。雖然,其他行星也會產生逆行,由於其他行星的地位不及水星,所以產生的影響要小很多。
  • 「水星西大距」是天文奇觀嗎?真相其實是……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5日電(記者 上官雲)24日,今年首次「水星西大距」在天空上演,引發許多天文愛好者關注,也有人稱,這是一次「天文奇觀」。  不過,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助理研究員鄭捷博士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每年通常會有6-7次水星大距,其中包括東大距和西大距,「我們對地球和水星的公轉進行模擬就可以推算出每次大距發生的時間。」
  • 自己動手找出水星運動的軌跡
    二、背景知識 1.已知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除了冥王星外,其餘各行星幾乎在同一平面且以同一方向繞日公轉 5.利用上述公式(2)及表(一)可算出水星與太陽的距離分別為: 0.31天文單位、0.47天文單位、0.44天文單位、 0.37天文單位、0.41天文單位、0.34天文單位。
  • 圖文:水星凌日天文現象視頻
    點擊上方圖片 觀看視頻  圖片一:水星和金星是處於太陽和地球之間唯一的兩顆衛星,當水星走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我們在太陽圓面上會看到一個小黑穿過,這種現象稱為水星凌日。由於水星太小了,用肉眼看不見水星凌日的,但美國宇航局太空船卻捕捉到了這驚心動魄的6個小時。即使水星橢圓形的軌道很複雜,科學家還是計算出了1605年到2295年水星的軌道。
  • 天文科普:關於水星的十二個有趣知識
    一、水星在中國的最早記載竟出現在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水星在中國古代時叫做「辰星」,又名晨星,與中國古代天文「十二辰」有關。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的《黃帝內經》在其《素問》中記載:「北方黑色,入通於腎……其應四時,上為辰星。」
  • 行星與希臘神話之水星
    水星守護著雙子座、處女座,在射手座、雙魚座是失勢,在水瓶座是旺勢,在獅子座則是陷落。水星最靠近太陽的星球,在黃道上運轉也極快速。水星從未遠離太陽28度之外,常被當作是中性的性質,代表我們一般的直覺意識和效果。代表知識的驅力,語言表達的方式。
  • 5月12大重要天文景觀,除了流星雨,還有罕見的「水星合月」
    觀賞過了4月份的「超級月亮」、「三星伴月」及壯觀的流星雨,又將迎來5月份的「寶瓶座η(念『伊塔』)流星雨」、「木星合月」、「土星合月」、「水星合月」...一場場天文盛宴。這一天,水星距離地球最近,約是4600萬km,用望遠鏡能看到太陽上一個小黑點。5日前,水星是晨星,黎明可以看到;5日後,就轉成了昏星,傍晚能看到。
  • 大暑碰上水星西大距,行星攝影原來可以很簡單!
    眾所周知,天文這個興趣愛好不容易,熬夜觀星是常態。但自打「自動導星」問世後,深空攝影黨就輕鬆多了。 計劃拍攝設置好之後,我們就可以把器材和電腦放到一邊,自己和星友在一旁胡吹海侃。特別是ASIAIR誕生之後,連筆記本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