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月6日,各大新聞媒體均被2019第一次「日偏食」頭條攻佔,網友們紛紛在朋友圈刷爆!
而我國東北華北華東地區的網友有幸親眼目睹這一天文奇觀。但仍有很多網友不知道日偏食是怎麼形成的!你知道嗎?本期文章就藉此機會換個角度給大家解釋這種天文現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一、什麼是日偏食?
日偏食屬於日食現象的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另外兩種是日全食和日環食,相對就比較難看見了。
日食是月球處於地球和太陽之間在地球上形成影的現象;月影可以分為本影、半影和偽本影三部分。觀察者在半影內則見到太陽部分被月球遮住,稱為日偏食;在日食時,觀察者在本影範圍看到太陽全部被月球遮住,稱為日全食;周邊剩下一個光環,稱為日環食。
需要注意的是:日全食和日環食是不可能同時出現的,而由於觀測區域不同,日環食現象時,除了偽本影經過的區域能看到日環食,半影區域看到的就是日偏食。見下圖
產生日全食與日環食兩種不同現象的原因是月球繞地球的軌道和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都不是正圓,所以日、月同地球之間的距離時近時遠。地球上觀測到的月球大小不一樣,而地球約太陽的距離雖有遠近,但由於距離太長,基本不影響視覺上觀測到的太陽大小。月球較近時日全食,月球較遠時日環食。
二、日食將在什麼時候發生?
大家都知道地球繞太陽公轉,而月球繞地球公轉。
當月球繞地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幾乎與太陽同起同落時,從地球上見不到月球,這時稱為朔,日食現象發生在朔的時候。朔的周期約為29.53天。但不是每隔29.53天都發生一次日食,原因是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平面和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平面不完全重合,兩者之間有5°9'的平均夾角。所以只有當朔時太陽離兩個軌道平面的交點在某一角度以內時才會發生日食,超出這個範圍,三種月球影子都不會投影在地球上!從地表是看不到日食現象的,而外太空某些區域就可以,比如空間站,甚至於飛機上。
而2019年1月6日的這次日偏食,就是月球位於夾角上方,角度稍大,只有半影投影在地球北半球,而我國偏北方的東北、華北、華東地區剛好在投影區內。
2019年全球內有3次日食發生,在我國可以觀察到的有2次,今天就是其中之一,下一次得等到12月26日了。另外一次將發生在南半球的南美洲,那時的月亮位於地球太陽連接線下方。
三、換個人類視角看看!
如果以宏觀的角度描述不容易理解,那麼換個角度,以人文本,將地球隱身,從人的視覺角度來分析。
不用管月球是什麼影子投影到地球,只要有就行!
月球稍微偏離人和太陽的連接線的時候,就是日偏食!
人、月球、太陽一條線上,月球離得較近的時候日全食!
人、月球、太陽一條線上,月球離得較遠的時候日環食!
不知道這麼說都明白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期分享到此結束,也許有網友會疑問,太陽與月球的大小相當於西瓜與芝麻,月球咋就能擋住太陽你?這將延伸出另外一個天文現象,我們下期再講。只能說宇宙就是那麼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