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物質層面的組成方式,決定了地球生物必死的共同點。地球生命碳基構造的影響因素太多了,生物的生命周期內就是在不斷地遭受內外物質的「毒害」。
以碳為基礎構成的核酸、蛋白質是地球生物的主要大分子生命物質,核酸有複製的特點,複製就需要不斷地打開雙鏈結構,生物體要能夠精細地調節基因複製,就使得基因是容易解離的,解離後的基因更容易受外界影響;蛋白質發揮生命作用需要複雜的空間構象,通常是不斷地增加或減少化學基團或者與金屬離子、無機鹽的酸根鹼根離子結合,這也決定了蛋白是一類較為活躍的物質。這兩種物質都是比較活躍的,構象都在不斷改變。因為比較活躍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進而發生不可逆的改變。
蛋白質和核酸是最重要的生命物質,連這兩種物質都那麼容易受到外界影響,一個構造複雜的生命體的各系統就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生物活著的過程就是不斷遭受外界危害的過程,當損害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整體的生命功能無法保持生命的運轉,生物就會死亡了。對於構造簡單的噬菌體、病毒等物種,蛋白質和核酸的改變也代表著生命系統的穩定性破壞,後果還是死亡。
這也和地球生命的起源有關,地球生命可能是小分子物質自由碰撞最終產生的,而地球上的物質活動遠不如太陽物質那麼劇烈,不可能發生核聚變,只能通過化學鍵連結,而化學反應一定意義上都是可逆的,化學鍵就會有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