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此為自駕環中國D8天,入住吉林白山市撫松縣松江河鎮,遊覽長白山天池及錦江大峽谷。
錦江大峽谷是長白山西坡獨特的景觀,這個國內規模最大的火山巖區峽谷地貌,距天池只有20多公裡,海拔1464米。
在原生態風格的門樓前,可見護林防火的橫幅及醒目的遊客須知,大屏幕則顯示了景區環境實時監測:負離子數26528個、溫度19.6度以及溼度、含氧量。
跨過門樓即是進入景區,左進、右出標記清晰,提示遊客不走回頭路。為了使旅遊不以犧牲自然環境的代價降到最低,全長70公裡的大峽谷僅闢出北錦江的一段供遊客參觀。
走在這彎彎曲曲的木板棧道上,兩旁筆直粗壯、高聳入雲的參天大樹,遮天蔽日。行走其中,遠離城市的喧囂,呼吸到了原始森林的新鮮空氣。
長白山海拔高,寒冷期長,樹木生長極其緩慢,這些看起來不是很粗壯的樹木,可能也有上百歲的高齡。
木棧道旁展示的這株沙松冷杉年輪,1735年為起始年,每25年一個刻度,至2010年共250個年頭了。
沙松冷杉耐陰、耐寒、喜冷溼,壽命長,樹姿雄偉端莊,和雲杉比較,最顯著的區別是它所有側枝幾乎都是平展的。
經過20分鐘的步行和賞景才臨近深80多米、寬100多米呈「V」字形的大峽谷。
這條壯觀的大峽谷兩側異常陡峭,是由火山堆積經1000多年的斷裂構造作用和流水侵蝕切割形成的,轟隆作響的北錦江水從谷底奔流而過。
五月份的長白山,天池冰天雪地,而這裡的植被早已變綠。我們看到的滿眼綠色,感覺不到有什麼稀奇和特殊,但由於火山巖特殊的地質地貌,它們最初在火山噴發的巖漿巖上生長是多麼的困難。
每隔一段距離,木棧道上便有一個突出的觀景臺,那些迎風招展的粉色杜鵑,在新綠枝條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豔麗。
透過觀景臺處稀疏的叢林,可以清晰地看到谷底溶巖林。這些溶巖有的似孤峰聳立,有的似兩三對談,有的似迎風揚帆,有的似千仞高牆。它們的形狀隨著觀察它們的角度變化而變化,有狀如金雞,有酷似駱駝,有宛若觀音……,任憑你海闊天空的想像。
喇叭循環播放著進入景區不要吸菸、不要踐踏花草、不要亂扔垃圾,嚴禁越離棧道、翻越護欄,多處有警示牌提醒。
因為不走回頭路,避免觀景臺擁擠,還催促遊客不要久留,我們繼續一路前行。
這棵已經枯死的樹幹的洞,叫黑熊臥倉,每到冬天下大雪以後黑熊就鑽到樹洞裡蹲起倉來,直到第二年春暖花開才出來活動。
可以想像,在大峽谷在被外界幹預之前,這裡還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多,特別是這裡被開闢成為景區以後,動物們就逃之夭夭,只有這些膽兒大點的「紋身」小松鼠,在樹林中快樂的奔跑。
這兩棵松樹和樺樹根系相連、相伴而生,被人們稱為「松樺戀」。由於長白山頂部海拔高,土層薄,風大水多,松樹或樺樹單獨生長不易,這也是同惡劣環境抗爭的結果。
這株紅松王,高約30多米,最大胸徑1米多,分布於中國東北、朝鮮、日本、俄羅斯。
紅松是像化石一樣珍貴而古老的樹種,紅松籽還是松鼠、星鴨、黑熊、野豬等的主要糧食,如果沒有紅松,這些野生動物將會絕跡。
幾乎所有的開發都意味著對環境的破壞,目前看,錦江大峽谷還算是一個被保存得較為完好的原始森林。
一個半小時的參觀結束了,這個1987年才被外界發現的大峽谷,因緊鄰長白山天池和獨具特色的地貌,已成為長白山新的旅遊景觀。
四點半左右我們回到撫松縣松江河鎮,繼續駐車在這家賓館對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