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是塊千層餅

2020-12-06 三體迷

2019年4月,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向全世界公布了一項重大成果——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瞬間引發廣泛關注。這張突破性照片展現的是,橢圓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M87*,它距離地球約5500萬光年,質量高達太陽65億倍。

實際上,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到的並非黑洞本體,而是黑洞的影子。要知道,黑洞是無法被直接看見的,一旦越過黑洞事件視界,即便光線也無法逃脫。黑洞的黑,那才叫真他媽的黑。

所以,當黑洞周圍的高溫氣體爆發出的輻射打在黑洞身上時,就會形成一個陰影。不過,一些光線的運行路徑距離黑洞事件視界比較遠,它們雖然也會受到強大引力作用,但最終仍得以逃逸,在觀測者眼中形成環狀光暈。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所展現的大致就是這麼個情況,看上去像個甜甜圈。

有意思的是,甜甜圈只是表象,人類史上首張黑洞其實更像是塊千層餅——最新研究表明,黑洞環狀光暈實際上由大量光環疊加而成。

近日,一支研究小組公布了最新計算結果,向我們描述了黑洞光環驚人而複雜的細節特徵。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科學家麥可·詹森(Michael Johnson)表示:「黑洞照片實際上包含了一系列嵌套的光環,這些光環的直徑大致相同,但是光子在抵達觀測者之前環繞黑洞運行越多圈,相應的光環看上去就顯得越細越尖銳。

研究人員開發了全新的軟體,把對黑洞的模擬推向極限,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生成黑洞模擬圖像,並將其分解為多個子序列。在下圖中,第n個光環所對應的光子在抵達觀測者之前環繞黑洞運行了n/2圈。n越大,光子環繞黑洞的圈數越多,光環看上去就越細越尖銳。

這支研究團隊匯集了包括觀測天文學家、理論物理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等不同領域的專家,使我們對這些光環的理論理解與實際觀測聯繫起來成為可能。

據介紹,這些光環就像黑洞的指紋,它們的大小和形狀記錄著關於黑洞質量和自旋的信息。研究人員還認為,如果想要拍攝到清晰的光環,可能需要兩臺相距很遠的望遠鏡形成幹涉。比如,事件視界望遠鏡與一臺地球軌道太空望遠鏡配合,就可以拍攝到n=1的光環;與月球望遠鏡配合,就能得到n=2的光環。

黑洞物理學一直是門迷人的學科,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而現在它正成為一門實驗科學,這是令人興奮的。隨著未來更多觀測數據的獲取,我們將不斷揭開黑洞的神秘面紗。

研究小組已經將相關成果發布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相關焦點

  • 黑洞原來長這樣!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曝光
    黑洞原來長這樣 !全球首張黑洞照片,臺灣時間今晚晚間9點7分(美東時間早上9點7分)曝光,包括臺北在內共6座國際城市,同步曝光這張令全球觀眾屏息的神秘照片,也象徵臺灣和全世界頂尖科學家聯手,豎立人類歷史的重要裡程碑。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公布 長這樣!(圖)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時,全球多國科研人員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在全球六地同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首張黑洞照片:(  關於黑洞的「前世今生」:  因為,黑洞照片「拍」起來難,「洗」出來也難。虛擬的望遠鏡網絡並非直接拍出了黑洞的圖像,而是給出了許多數據,藉助收集到的數據和成像算法,經歷複雜的運算處理、拼圖,科學家才可以重建黑洞的圖像。  3、給黑洞拍照意義何在?  給黑洞拍照,對於科學研究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最直接的意義就在於人類第一次直接確認了黑洞的存在。
  • 黑洞照片怎麼拍的?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是哪個國家誰拍的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是哪個國家誰拍的?神秘天體黑洞終於被人類「看到」了。數百名科研人員參與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10日在全球多地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他們拍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這是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4月10日晚9時許,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首張黑洞真容。
  •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為你揭秘 人類首張黑洞照被「美圖」過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為你揭秘 人類首張黑洞照被「美圖」過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吳曉嫻  2019-04-12 ■這是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發布!
    曉查 發自 紐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剛剛,天文學家公布了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誕生!黑洞裡面到底藏了什麼?
    2019年4月10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首個發現發布會上發布了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光衝洗就花了兩年>至此人類終於看見黑洞真容!這張在全球多地同步公布的「大片」,證實了神秘天體黑洞的存在,也使得愛因斯坦的百年猜想終得檢驗!三分鐘了解一下「黑洞」的前世今生▼黑洞是怎麼被發現的?來看關於黑洞的這些知識點,一起漲知識!
  • 黑洞: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面世直播全程回顧
    黑洞: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面世直播全程回顧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到底其中能看出些什麼?發現黑洞的意義何在?可能打開「時光旅行」的通道入口!,在許多特殊的天體中,黑洞是目前人類覺得最神秘的天體了!,可能每一個黑洞的跨越距離都不一樣,有的跨越距離是幾十光年,還有的是幾百億光年甚至更多,如果黑洞真的是一個蟲洞的話,那麼對人類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我們一直都幻想能夠穿越時空,難道黑洞就是穿越時空的大門!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原來長這樣…
    人 類 首 張 黑 洞 照 片 ↓↓↓
  • 【多視頻】滑鐵盧大學學者參與發布人類首張黑洞照片
    今天,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向全球發布。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面世!網友:控制不住P圖的手……
    4月10日晚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發布   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   深夜   網友控制不住體內創作的洪荒之力   開始了首屆黑洞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將問世 全球6城市同步發布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將問世 全球6城市同步發布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10日電 全球多國科研人員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於今日發布一項「開創性成果」,輿論普遍認為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張黑洞照片。
  • 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問世!全球六地同時直播發布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天也 左甜 侯佳欣】如此前預告,北京時間4月10日21時許,全球六地(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和臺北、日本東京和美國華盛頓)同時召開全球新聞發布會,數百名科研人員參與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發布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它長這樣!↓
  • 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今將問世 照片"衝洗"耗時約兩年
    (原標題: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今將問世 全球6城市同步發布)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10日電 全球多國科研人員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於今日發布一項「開創性成果」,輿論普遍認為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張黑洞照片。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直播時間地點入口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  直播時間: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00  直播平臺及入口:新華網、鬥魚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公布,新華網進行網絡直播。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4月10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點(北京時間晚上9點),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將召開新聞發布會,預計他們將發布黑洞事件視界的第一幅圖像,可能會回答許多問題,這或許會是今年最重要的科學突破。如果事件視界望遠鏡(以下簡稱EHT)公布了位於銀河系中心黑洞的第一張圖像,那麼關鍵觀測是在2017年進行的:整整兩年前。無論結果如何。
  • 人類首張黑洞圖片公布,網友集體惡搞
    昨日晚間,人類首張黑洞照全球發布。該圖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超大質量星系 Messier 87 中心的黑洞。該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們並沒有討論與「黑洞」相關的專業知識,而是開啟了全民 P 圖大賽。央視新聞官微搜集了網友九張圖,裡面真的是什麼都有。
  •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發布,網友:我已控制不住自己P圖的手……
    4月10日晚,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發布,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黑洞照片原圖這張照片太過「夢幻」,以至於沒過多久,就「歪樓」了……網友:我已控制不住自己P圖的手……首屆宇宙「甜甜圈」P圖大賽開始——「吃貨」派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宋佳音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memes)
    黑洞突然就成了2019最突然的一個memenobody:電視:*人類首張黑洞照片!*god damn it!所以,還有什麼好說的,lets meme on this!沒人說話:國際科學基金會: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曝光!
  • 黑洞不是「甜甜圈」,而是「千層餅」?
    ○拓展閱讀|Causes and Climatic Consequences of the Impact Winter at the 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 3 黑洞像個「千層餅」?
  • 你是第一批「看見」黑洞的人類!
    這是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4月1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臺長沈志強主持新聞發布會,發布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4月1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人類「千年等一照」,然後呢?  黑洞答:難道就不想再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宇宙中最厲害的存在?  作為宇宙中第一批親眼看見黑洞的「碳基生物」,生活在今日地球上的人類已然可以「無悔」,但好奇心不止的人類依然在努力。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 距地球5500萬光年
    人類成功獲得首張黑洞照片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新華社發(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組供圖)    全世界200多位科學家合作完成的一項重大天文學成果——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北京時間4月10日晚在全球多地同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