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漂亮的蝴蝶相比,監測活動是枯燥的。
8月10日到16日,湖湘地理記者跟著張佑祥調查團隊在綏寧黃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古丈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走了7條樣線。每條樣線2公裡,穿過有人居住的村寨或者漫步荒無人趣的野外,品種多樣的蝴蝶或突現眼前,或划過一道優美的身姿,或像電蛺蝶一樣,忽悠之間,閃過眼前,消失在頭頂的密林中了,只剩下周邊隊員的驚嘆:「哦,快看!電蛺蝶」「那裡!那裡!青鳳蝶」「走啦!走啦!一隻傲白!」…… 撰文/本報記者錢燁
蝴蝶多分布在開闊山谷,需要陽光
在一處剛施肥的菜地邊緣,240多隻珍貴嫵灰蝶在陽光下翩躚起舞,白藍相間的撲閃,也只有充足的光照,才會成就如此難得一見的盛況。
在陽光還沒出來之前,通往黃桑鎮上堡村的公路上還看不到一隻蝴蝶的痕跡,此時是8月11日上午9點時分。一整晚留下的露水仍然停留在溝邊的野芋頭上,偶爾有數隻豆娘掠過水麵,一切都被隨波激蕩的流水聲吞噬了,河面上升起一層薄薄的水汽,在激流旋窩前,轉成一團動態的雲,森林已然在晨曦中動彈,只是還未被陽光照醒。
吉首大學植物分類專家張代貴曾涉足過這片荒野,並認為黃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應是湖南省單位面積上物種最豐富的地方了。此地南接廣西,氣候潮熱,30萬畝植物小王國,只有不到4000人口,植物群落的多樣性也給蝴蝶提供了安身立命的棲息空間。
我們從上堡村的入口向下走,蜿蜒的公路沿著山腳一直通到鎮上,這是一條販賣茶葉與桐油的驛道。此時,我們行走的這段倚靠著一條小河,這條溪流將高低起伏的山脈切割出一條狹窄的通道,逐年衝刷的泥土堆積出上堡村難得的幾十畝農田,農民在山的緩坡開墾出可以種植水稻的梯田,不過這些年被更能帶來收益的番茄與青錢柳代替。
在村寨與山脈犬齒交錯的邊緣,我們拿著捕蟲網,扛著長焦距的鏡頭,開始尋找蝴蝶。這裡亦是張佑祥監測活動的第二條樣線,很快我們走完200米,來到標記點,陽光才剛剛穿透雲層,我們只記錄到了旖弄蝶與寬邊黃粉蝶,看來潮溼的天氣對蝴蝶的出行帶來了影響。
「蝴蝶喜歡開闊的河床與陽光」,張佑祥說,目前太陽還沒出來,露水太重,大部分的蝴蝶還躲在葉片之後,等待翅膀乾燥後,才會出來覓食。
從綏寧到古丈,張佑祥的樣線多安排在靠近河床視野開闊的路段。這一安排一是考慮到大型鳳蝶需要起飛的空間,二則是蝴蝶需要充分的陽光才會活動頻繁。
在苗溪,一個晴日的午後,張佑祥曾與隊員看到數百隻珍貴嫵灰蝶在陽光下翩躚起舞。在一處剛施肥的菜地邊緣,張佑祥數到240多隻,白藍相間的撲閃,一片片的生命之舞,也只有充足的光照,才會成就如此難得一見的盛況。
這是熾烈陽光下的美事。
美鳳蝶顏色碧翠,胸前紅斑耀眼
「那隻美鳳蝶應該是剛化蛹」,張佑祥用遠焦鏡頭邊拍邊說,「它的顏色碧翠,而紅斑鮮紅,尾翅也極完整」,只嘆少見、少見。
日照可以延長蝴蝶在峽谷上空停留的時間,這些大型蝴蝶掠過的身影往往是調查活動中引人振奮的導火索。在疲倦與燥熱雙層打擊下,一隻遠看漆黑的藍鳳蝶飄然而至,然後迅速落在一棵燈臺樹或灌木林裡去了,你會抖擻精神,在前方的路上去發現另一隻藍鳳蝶、碧鳳蝶或者寬邊黃粉蝶。它們是一路中,最常見的體形稍大的蝴蝶。
8月13日中午,在往來古丈縣高望界麻溪村的公路上,剛下過一場雨,十幾隻大型鳳蝶圍繞著充滿發酵酸味的地面,狂舞不已。外圍是藍鳳蝶,它們沒有尾巴而極易分辨。其次是長著長長託尾的碧鳳蝶。一隻胸前有耀眼紅斑的美鳳蝶趴在中間,眾蝶圍攏,更顯綽約身姿。
「那隻美鳳蝶應該是剛化蛹」,走在前面的張佑祥用遠焦鏡頭邊拍邊說,「它的顏色碧翠,而紅斑鮮紅,尾翅也極完整」,只嘆少見、少見。
上一次見到這些集群的大型鳳蝶還是在黃桑鎮的苗溪。在離開村寨向逐漸稠密的次生林徒步途中,遠離村寨的一片射幹種植園吸引了我。射幹是名貴中草藥,此時正是花期。如萱草一般怒放的花瓣密集點綴著紅色斑點,它的塊狀根莖曬乾炮製後可以用來消炎止痛。
吸引這群大型鳳蝶前來覓食的是其具有揮發性的蜜腺。而具有長長口器的鳳蝶很容易夠到隱藏在花柱底部的花蜜,鳳蝶圍繞著射幹種植園越聚越多,狹窄的坡上梯田內,竟然聚集了近百隻的藍鳳蝶、碧鳳蝶、美鳳蝶、寬帶鳳蝶,另有一隻斐豹蛺蝶亦被花香吸引而來,在鳳蝶組成的蝶群外圍分食一杯羹。
此一路湘西所見蝴蝶,以碧鳳蝶、藍鳳蝶、寬邊黃粉蝶、酢漿灰蝶等為多。一者這些蝴蝶分布地理範圍廣,適應性強,即使在長沙也可輕易在公園看到幾隻碧鳳蝶。二者多樣的寄主植物也為上述蝴蝶提供了生存的必要載體。如數量眾多的酢漿灰蝶,以酢漿草為寄主,這種適應能力極強的雜草,在城市內一直作為綠化品種推廣,一定意義上,也壯大了酢漿灰蝶的種群。而數量稀少的珍稀蝶類卻遠非如此。
珍稀蝶與孑遺植物,相伴不容易
遇到四隻黎氏青鳳蝶,飛行快如閃電,卻被碎石灘的礦物質沉積吸引,圍繞在一起,與一隻碧鳳蝶爭搶食物,豎起美麗的翅膀,在淙淙流水邊,留下倩影。
傲白蛺蝶、枯葉蛺蝶、黎氏青鳳蝶、銀白蛺蝶、箭環蝶,這些都是3天的樣線途中我們碰到的珍稀蝴蝶。在羅列的同時,其實遇見並不那麼容易,有些是一閃而過,留下一句驚嘆,有些則靜待面前,任你怎樣拍攝,都鎮定自若。如8月13日,在穿越麻溪樣線途中,遇到的四隻黎氏青鳳蝶,飛行快如閃電,卻被碎石灘的礦物質沉積吸引,圍繞在一起,與一隻碧鳳蝶爭搶食物,豎起美麗的翅膀,在淙淙流水邊,留下倩影。
黎氏青鳳蝶是列入陳數椿主編的《中國珍稀昆蟲圖鑑》的中國特有蝴蝶。它的寄主是馬褂木(鵝掌楸),而馬褂木本身也是度過冰川期的孑遺植物,它在第四紀冰川期大部分滅絕,只剩下中國鵝掌楸和北美鵝掌楸。惺惺相惜,造就了這種稀有蝴蝶數量的稀少。
在黃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穿越途中,也遇一黎氏青鳳蝶,但飛行速度過快,與一隻電蛺蝶一起一閃而過,它們的飛行速度比擁有圓朔翅膀的東方菜粉蝶要快得多,俄而一瞬間,飄然渺已。
叢林間偶現這些珍貴蝴蝶的身影,如傲白蛺蝶,飛行速度也極快,白色俏麗的身影在深綠樹冠層上一閃而過,有時落在殼鬥科青岡樹的葉片上,有時則徑直穿過溪谷,向更加開闊的山頂飛去,它們的飛行能力強,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飛行,獨來獨往,很少集群出現,陽光強烈的中午可以在長滿次生林的河谷地碰到它們,往往需要運氣,以及敏銳的觀察力。
8月13日下午穿過長長的大溪溪溝,向2公裡外的監測路線邁進,是12條長期監測的路線中發現傲白蛺蝶數量最多的地方。所謂數量最多,也僅發現5隻。在泥濘的河灘地上,發現一隻傲白蛺蝶的殘翅,推測可能被鳥類吃掉,只剩下潔白的翅膀落在草叢中。
這段海拔400米的河流峽谷衝刷出空間逼仄的地貌景觀。森林曾遭受砍伐被用來煉鐵,數十年過去後,煉鐵的土爐依然聳立在河道中途,但森林已經慢慢恢復。河床上長著兩棵三尖杉,殼鬥科的構栲成為重塑森林景觀的建構者。而傲白蛺蝶亦隱現其中,翩然臨落在枝頭上,然後翻過山脈,進入更加幽暗的森林。
高望界大溪樣線同樣發現了枯葉蛺蝶。這種世界著名的擬態蛺蝶,是自然偽裝的典型例子。枯葉蛺蝶前翅頂角和後翅臀角向前後延伸,偽裝成葉柄和葉尖的形狀,翅膀正面褐色或紫褐色,有藏青光澤,而反面卻呈枯葉色,靜息時從前翅頂角到後翅臀角處有一條深褐色的橫線,加上幾條斜線,酷似葉脈。很難將它與將要凋謝的闊葉樹的枯葉相區別。
8月13日下午它就是這麼幹的。在越過一段寬闊的泥炭地之後,大溪這條季節性山谷河流在前端凝聚成一股瀑布,在巖石上切割出落差十幾米的深坑,下遊逐漸平坦,一棵燈臺樹的葉尖偶現一段藏青色的身影,然後警惕地合上身軀,成為一片枯葉,在肥碩捲曲的燈臺樹上反而暴露了自己。
枯葉蛺蝶不以飛行能力取勝,在受驚之後,它翩然起飛,查看地勢後,又返回那棵燈臺樹,與岸邊距離5米,甚是安全,加之自信的偽裝術,甚難被發現。
事實上,在8月13日上午麻溪的調查途中亦碰到一隻年老的枯葉蛺蝶,翅膀已出現殘缺,切背部的藏青色的橫紋已開始退卻,但隱藏得非常好,立在村寨外的籬笆上,保持靜立,與周圍枯黃色的竹竿融為一體,這是成長的智慧。
【探討】
像觀鳥一樣推廣觀測蝴蝶
加上箭環蝶、銀白蛺蝶,此行3日共偶遇5種珍稀蝴蝶。曾在湘西、湘西南收集蝴蝶的懷化市林業局高級工程師張立軍認為,算上觀賞性極佳的大紫蛺蝶、黑紫蛺蝶、金裳蝶、巴黎翠鳳蝶、臀珠斑鳳蝶等,大湘西地區應該將39種蝴蝶列為湖南珍稀蝶類。
目前,除了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了以中華虎鳳蝶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棲息地,其它珍稀蝶類,少有登名造冊或探索建立生態保護區的行為。據吉首大學昆蟲分類專家張佑祥解釋,造成這一現狀主要還是上述珍稀蝶類分布範圍廣,且一定區域內數量稀少,不足以建立種群繁衍基地。而中華虎鳳蝶是一類分布狹窄、棲居海拔較高的鳳蝶,擴散意圖低,主要以紫花地丁等植物為食。另一種更加珍稀的蝴蝶——寬尾鳳蝶,也曾在黃桑調查期間於曲幽谷河床上遇到一群,但少有有關此蝶在湖南的種群數量及分布記錄。
造成這一困境的,一是國內監測蝴蝶,尤其對遷徙性蝴蝶的監測活動遲遲未能展開。二者,參與調查觀測蝴蝶的民眾也不見多大熱情。
「如果能夠像觀鳥一樣推廣全民觀測蝴蝶,那對監測地域生物多樣性具有更強的參照意義」,張佑祥談到,但現狀是專業的監測似乎才剛剛起步,與國外比起來還真是差一大截。
在去年國家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自然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推行全國蝴蝶樣地監測會議上,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博士馬方舟發言提出,蝴蝶多樣性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指示物種,中國蝶類資源豐富,但珍稀蝶類的野外棲息地正在遭受破壞,有些觀賞性高,但未被列入保護名目的蝴蝶在未摸清數量及分布的情況下既面臨消失的威脅。馬方舟建議加強珍稀瀕危蝴蝶物種遺傳資源
的就地和遷地保護,特別是建議將所有絹蝶科物種納入保護範圍,建立珍稀蝶類物種保護區。